又投了兩家半導體公司的字節:一家為造芯,一家指向元宇宙
近日,字節跳動相繼入股了兩家半導體公司——云脈芯聯、光舟半導體。表面上看都是半導體領域的投資,但對應的賽道布局卻迥然不同。
從今年3月回應有造芯計劃開始,字節在半導體領域就有所動作。這次投資于專注數據中心網絡芯片和云網絡解決方案的云脈芯聯,就和字節自研芯片業務緊密相關。
而光舟半導體的光波導(衍射光學芯片),應用在AR相關領域,指向了字節的另一個生態布局——元宇宙。
投個芯片在元宇宙
從字節跳動豪擲九十億人民幣收購Pico,字節對元宇宙的野心就昭然若揭。雖然外界對于這個風口領域的評價呈現兩極分化,但字節的一系列動作卻押定了這個領域。
想要布局元宇宙生態,內容、設備、平臺缺一不可,其中硬件設備的性能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用戶的使用體驗。
光舟半導體致力光波導(衍射光學芯片)、光引擎(微投影模組)、光學模組的開發與制造,是AR的關鍵技術。AR(增強現實)是將虛擬信息與真實世界巧妙融合在一起,這對于虛實交互的光學設計提出了很高要求。而光舟的波導方案是光學設計中較為成熟的一種,較小的體積也更易應用在AR眼鏡中。
但嚴格來講,光舟半導還不能稱之為字節跳動第一次對元宇宙的布局,這是因為字節對于RISC-V框架的投資不僅可以應用在服務器領域,也可以從邊緣側輔助元宇宙生態。
今年1月,字節跳動投資了致力于研發以RISC-V指令集架構為基礎的人工智能領域專用架構處理器希姆計算;9月又投資了專注于ORV RISC-V處理器和Pygmy AI芯片產品研發制造的睿思芯科。
RISC-V處理器憑借其開源的特點成為準國產芯片處理器,基于此的框架設計有利于中國企業打破美國技術壟斷。而除了在服務器領域可與Arm和X86交鋒以外,RISC-V架構設計在邊緣側場景中也具備長足的發展潛力,這其中就包括VR/AR領域中的可穿戴設備。
由此來看,字節跳動的各類芯片投資看似領域不同,但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未來芯片版圖如果繼續擴張,對于彼此領域的良性互動可能會更加明顯。
也來做個芯片的字節跳動
相比于其他互聯網大廠聲勢浩大的造芯工程,字節跳動在芯片領域的水花并不大,甚至在爆出造芯的傳聞后,才低調回應稱:是在組建相關團隊,在AI芯片領域做一些探索。
字節跳動探索AI芯片的目的很簡單,AI芯片可以和業務深度融合,通過特定化的設計滿足差異化的需求。而通過投資相關芯片公司,達到整合資源的效果,也是企業布局芯片的方式之一。
今年2月,字節投資了主流GPU芯片的設計新秀摩爾線程,6月投資了AIOT一站式半導體制造解決方案商潤和科技;又在10月繼GPU之后,投資了深耕DPU的云脈芯聯。DPU是數據中心的“上位”選手,和CPU、GPU相比更加高效也更適合深度學習。
另一方面,根據字節在官網上發布的職位顯示,在招的職位包括芯片應用(ARM軟硬件優化)。倘若字節對于Arm服務器芯片的研發成功,就可以減少對于第三方的依賴,從而降低業務成本。
這樣的芯片布局,目前其他互聯網企業也都有十分相似的戰略,如百度的昆侖、阿里的平頭哥以及騰訊今年成立不久的燧原智能。
現如今價值千億的字節跳動,想要尋找新的增長點再展宏圖,芯片自研是一個重要方向。原因可以用張一鳴2016年曾說的一句話解釋:“公司越強大就越要往底層走,往整個社會的基礎設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