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缺“芯”,有經銷商囤貨漲價40倍,監管部門出手!
自去年底開始,芯片“荒”席卷全球,各大車企也紛紛下調產能或停產的同時,炒“芯”、哄抬市場價格等亂象層出不窮。
今年8月,市場監管總局發布消息稱,針對汽車芯片市場哄抬炒作、價格高企等突出問題,市場監管總局將根據價格監測和舉報線索,對涉嫌哄抬價格的汽車芯片經銷企業立案調查。
9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三家汽車芯片經銷企業哄抬汽車芯片價格行為共處250萬元人民幣罰款。
經查,上海鍥特、上海誠勝、深圳譽暢3家經銷企業大幅加價銷售部分汽車芯片,如進價不到10元的芯片,以400多元的高價銷售,漲幅達40倍。而在供需平衡交易條件下,汽車芯片貿易商的加價率一般為7%-10%。
市場監管總局表示,將繼續密切關注芯片領域價格秩序,強化價格監測,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等違法行為,維護良好市場秩序。
此次被處罰的三家企業,也頗受關注。天眼查信息顯示,上海鍥特和上海誠盛為兩家小微企業,經營范圍包括電子元器件等。深圳譽暢則出現了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的身影。
天眼查顯示,深圳譽暢是湖北東峻汽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而湖北東峻的大股東是湖北億咖通科技有限公司,后者持股51%,湖北億咖通則與李書福有著直接關系,李書福為深圳市譽暢科技有限公司的疑似實際控制人。
針對此事,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回應稱,該公司與深圳市譽暢科技有限公司無投資關系。億咖通科技方面回應稱,與深圳譽暢無直接投資關系。深圳譽暢的母公司湖北東峻是湖北億咖通和湖北東峻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合資公司,但湖北億咖通不直接參與湖北東峻的日常經營管理,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及總經理均非湖北億咖通的派遣人員。
汽車缺“芯”,部分經銷商囤貨抬價
經銷商囤價抬貨背后,是汽車的“芯”片荒現狀。今年上半年,受全球半導體行業整體開工不足、日本地震、美國德州暴雪等事件疊加影響,汽車芯片供給嚴重不足。
從需求側來看,我國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新能源汽車產能擴大,對芯片需求明顯增加,加之5G技術發展迅速,電子領域對芯片的需求快速增加,擠占了部分汽車芯片的產能,導致國內汽車芯片供需失衡。
今年以來,滴滴、小米、360等互聯網企業也先后加入造車行業,自動駕駛的火爆,也直接促進了自動駕駛級別芯片的市場火爆。
汽車芯片是汽車制造業重要元件,一輛普通汽車需要芯片200多顆,新能源汽車則至少需要500顆。汽車芯片短缺導致我國汽車產銷明顯下降,我國6月份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55.5萬輛和156.9萬輛,環比分別下降3.8%和4.7%。
據悉,微控制器(MCU)是目前汽車芯片的主要缺貨品種。隨著汽車的智能化程度不斷加強。MCU在汽車行業的需求日益廣泛,越來越多的MCU在汽車底盤、車身、娛樂系統、動力系統中使用。
據第一財經報道,芯片的供應鏈較長,也比較復雜。一般情況下,整車廠不是向芯片原廠直接購買,而是向二三級供應商購買。原廠芯片的出貨渠道往往通過代理商和貿易商或者是獨立分銷商等幾種。但在“缺芯”的大環境下,原廠和部分代理商的關系也愈發脆弱,訴訟、通報批評輪番上演,也在催化芯片原廠代理商洗牌進程。
隨著缺芯荒的蔓延,國內有個別不法商販、游資集團惡意搶購芯片,囤積居奇、哄抬價格,造成部分汽車芯片價格持續上漲,有的上漲3-10倍,個別上漲達30-40倍,嚴重影響了我國汽車行業有序生產和健康發展。
在獵云網過往報道的《被“芯片慌”催熱的新興芯片市場》文章中,一家專注于ADAS及自動駕駛完整商業落地方案商創始人房雷曾表示,一些二級代理商已經將手中剩余的芯片囤起來了,并以上浮30%的價格出售。一家汽車制造公司內部人士曾表示,盡管在芯片短缺的情況下,這些二級代理商手中的資源也并不多,還是足以讓他們選擇了在短時間的囤貨。
市場監管總局表示,在上述案件中,三家經銷企業就是利用我國汽車芯片供需失衡,在采購價格基本穩定的情況下,大幅加價銷售汽車芯片。下游汽車零配件企業因無芯片可用,面臨斷供違約賠償的風險,不得不接受當事人高額報價。經銷企業這種大幅加價行為,不僅不能增加產品供應,緩解供需矛盾,反而制造緊張情緒,致使零配件制造商、車企等各環節恐慌性備貨,進一步加劇供需失衡,推動價格過快、過高上漲,擾亂了市場價格秩序。
芯片荒重創汽車產業,車企老總朋友圈找芯
汽車芯片短缺導致汽車產銷明顯下降。
據AutoForecastSolutions統計,截至8月9日,全球范圍因芯片短缺導致的汽車減產已達585萬輛。預計2021年全球汽車減產或超過700萬輛。
近日,通用汽車公司宣布,由于芯片短缺,公司15座北美裝配廠中的8座將在接下來兩周內暫停生產。
福特汽車公司也宣布,未來兩周將暫停在堪薩斯城裝配廠生產皮卡,密歇根和肯塔基州兩家卡車工廠將削減輪班班次。
路透社報道指出,豐田汽車周五將年度生產目標下調30萬輛,因受新冠疫情打擊,越南和馬來西亞的零部件工廠產量放緩,疊加全球汽車芯片短缺之苦。
此外,福特、大眾和戴姆勒等汽車制造商的高管近日在接受CNBC、彭博等媒體采訪中,都對芯片短缺問題表示了擔憂,并認為短期之內難以看到該問題得以改善。
全球知名咨詢公司AlixPartners表示,受全球芯片短缺沖擊,可能會將使全球汽車制造商今年損失1100億美元的收入。
國內市場方面,蔚來相關負責人表示,疫情導致蔚來個別零部件供應嚴重受限,生產端受到制約,影響了當月交付量。目前芯片供應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供應鏈團隊正與博世和意法半導體溝通解決芯片供應問題,同時繼續尋求芯片資源,進行戰略備貨。
據蔚來測算,8月份疫情影響了蔚來約2000輛至3000輛的產量。蔚來將第三季度的交付量預期從23000輛-25000輛下調至22500輛-23500輛。
更有汽車企業高管親自下場找“芯”。8月13日,廣汽乘用車老總張躍賽發布朋友圈稱,“各位圈里的大神們:大量求購ST芯片,有資源的可隨時聯絡”。
之后,該車型技術中心及區域工作人員也紛紛在朋友圈轉發了這條尋“芯”信息。
廣汽乘用車的一位高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真的就是這么缺。我們老總已經號召公司上上下下利用各種資源和渠道尋芯片了,我也轉了這條微信,效果確實有。昨天晚上就有一個師兄聯系我,我把這條信息轉給了公司采購部。”
此外,京東破產拍賣平臺信息顯示,近期計劃登陸創業板的比亞迪半導體參與了半導體制造企業德淮半導體有限公司整體資產的競拍,這一動作也引起了外界對于車企在芯片行業開啟收購動作的猜測。
而杭州一些4S點的熱門車型已出現了車源短缺、價格上漲的情況。比如寶馬3系,經銷商連展廳里的展車都賣掉了,現在已經兩個星期沒有展車,寶馬X3也是一輛現貨都沒有,這個月每家經銷商才分到了三四輛現車資源,訂車客戶估計要等到9月中下旬。
缺芯難題何解?
今年6月以來,發改委、工信部等部門也連續出臺措施,緩解芯片短缺問題。工信部發布了2021年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強調汽車電子領域要深入開展車用芯片、車用存儲器、車用傳感器等核心半導體和元器件標準研究,芯片要實現自主可控,就要對相關技術標準進行完善,推動芯片行業、零部件行業融合發展。
9月3日,工信部發布《關于實施《公告》便企服務臨時措施的通知》,針對近期芯片短缺給汽車生產企業在履行《公告》管理中帶來的實際困難,經研究,工信部決定實施兩項便企服務措施。
一是實行容缺受理、先辦后補。2022年6月30日前,對于《公告》內產品所搭載電子控制部件相關參數變更擴展的事項,允許企業備案時暫不報送相關檢測報告,實行容缺受理、先辦后補。企業應確保產品經過安全性能測試驗證,提交驗證測試結果和承諾書,承諾相應備案發布后三個月內補充提交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合格報告并承擔相關法律責任。企業可通過“道路機動車輛產品準入許可系統”在線提交相關材料。
二是壓縮審核時間、增加發布頻次。2022年6月30日前,針對車輛生產企業更換車輛電子控制部件、變更部件供應商等迫切需求,我中心將加快受理企業相關產品變更擴展申請,壓縮《公告》變更擴展技術審查時間,視情況及時申請增加《公告》發布批次。
工信部此舉旨在通過增加車企在電子部件相關參數變更擴展事務中的靈活度,讓車企在芯片短缺的情況下可以盡快找到適合的替代品。
信證券汽車行業分析師預計,9月中上旬行業仍有一定的排產壓力,但中下旬起行業排產有望恢復至較理想的水平。預計第三季度乘用車銷量環比下滑7%左右,但為全年最差表現,第四季度起將逐月改善。當前終端需求旺盛,庫存維持低位,看好終端需求釋放帶來的行業性機會。
對于如何解決芯片短缺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近日表示,補齊產業短板,提升全產業鏈水平,實施強鏈補鏈行動。加快車用芯片、操作系統等研發和產業化,引導企業優化供應鏈布局,提高產業鏈穩定安全水平和競爭力。
與此同時,關于國產芯片崛起的呼聲越來越高。域馳智能方曾在接受獵云網采訪時表示,國產芯片一直沒發展起來,是因為無人敢用,沒有應用場景就沒辦法去發現問題去改進,“但其實中國人還是很善于改進自己的缺點的。這次芯片短缺使大家的目光聚集到國產芯片上,是一次很好的大練兵。”
猜你喜歡
拆解吉利新能源“陽謀”:私有化極氪如何重構“技術-品牌-市場”鐵三角?
作為吉利汽車《臺州宣言》戰略落地的關鍵舉措,此次收購不僅是資本層面的重組,更是傳統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探索系統性解決方案的范本。中國汽車行業的最大“黑馬”,可能會是方程豹
融合了“個性化”與“性價比”戰略的方程豹品牌,在比亞迪強大的技術、產品與供應鏈賦能之下,其很有希望成為中國汽車行業下一個沖擊百萬銷量的新汽車品牌。市值腰斬,理想汽車的壓力越來越大了
接下來,理想汽車一方面要在自己的基本盤業務領域面對華為鴻蒙智行的纏斗,另一方面要面臨比亞迪的猛攻,同時還要提防小米、領克、極氪、深藍與零跑等一眾頗具競爭力汽車品牌的偷襲,理想汽車的壓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