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奶酪:市場迎“百團大戰”,妙可藍多稱不會主動發起價格戰
兒童奶酪市場正呈現“百團大戰”之勢。
從伊利、蒙牛、光明等乳業巨頭,到妙飛、奶酪博士、吉士汀等創新品牌,以及永輝、盒馬等零售渠道跨界入局,兒童奶酪市場自今年起進入激烈的競爭態勢。有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奶酪進口量為11.5萬噸,至2021年5月,該數據已達到8.27萬噸,同比增長66%,奶酪成為乳制品行業自低溫酸奶之后的新風口。
奶酪作為一種舶來品,其營養價值雖已被驗證,但過去因為口感、食用方式等原因在國內消費量并不高,且多以外資品牌為主。直到兒童奶酪棒的出現,其作為一種兒童零食并主打“營養健康”標簽得到眾多寶媽們青睞。
以目前A股唯一一家以奶酪為核心業務的上市公司妙可藍多為例,2018年推出兒童奶酪棒,次年營收規模便接近5億元,毛利率超過50%。可觀的毛利率加上飛速增長的市場規模,資本紛紛逐利而來。
價格戰激烈
據了解,大多數線下超市的冷藏柜里,都陳列著三種或三種以上品牌的兒童奶酪棒,且包裝也大同小異。隨著競爭者的入局,價格戰幾乎已成為奶酪市場常態。有寶媽向AI財經社表示:“包裝的辨識度不高,價格相差也不大,大多都經常貼著‘促銷’標識”。
作為行業老大,妙可藍多董事長柴琇向AI財經社表示,“妙可藍多不會主動發起價格戰,但面臨競爭,公司也不會毫無反應”。在她看來,降價是面對市場競爭最簡單的辦法,但低價格會讓消費者覺得品牌形象較低,公司將以多產品多品牌形式覆蓋各級價格帶。據悉,未來蒙牛旗下奶酪子品牌愛氏晨曦將與妙可藍多品牌合作,適度參與競爭應對價格戰,使得妙可藍多繼續堅持高端化發展路線。
同時,為快速復制妙可藍多的成功,不少品牌正瞄準電梯間廣告。如妙飛、吉士汀等相繼宣布與妙可藍多的老搭檔分眾傳媒,達成億元級別戰略合作。
妙可藍多的廣告營銷曾一度被市場吐槽,一曲改編自《兩只老虎》的洗腦歌曲,使得公司給外界留下“靠廣告砸品牌”的印象。2018年,妙可藍多剛剛推出兒童奶酪棒時,當年的營銷費用僅2億,此后逐年增長,至2020年全年營銷費用已高達7億元,占同年營業收入的66%。
得益于賽道的快速增長,截至今年5月的前12個月里,妙可藍多在國內奶酪消費市場份額已超過百吉福,躍居第一。但同時,公司凈利潤也因為高投入僅剩下5個點左右,且面對越演愈烈的市場競爭,柴琇也只能坦言,“未來廣告投入的力度依舊取決于競爭對手。”
2020年底引入蒙牛給了妙可藍多如今面對競爭的底氣。2020年12月31日,妙可藍多向蒙牛發行總數不超過1.01億股的股票,合計金額不超過30億元,且全部由蒙牛以現金方式認購。自此,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由柴琇家族變更為蒙牛。據柴琇介紹,今年6月29日資金到賬,同時,蒙牛還憑借自己的全球化供應鏈為公司提供原料優勢等。
從兒童到成人,奶酪市場仍需教育
以兒童奶酪棒為切口,是打開國內奶酪市場的第一步。誰能做出下一個現象級大單品,才是可能重塑行業格局的關鍵。消費群體從兒童到成人,消費場景從零食到餐飲,消費產品從低溫到常溫,頭部企業們正摸著石頭過河。
今年5月,全國畜牧總站研究員、國家高級乳品評鑒師張書義就曾在“2021中國奶酪發展高峰論壇”表示,奶酪與中式菜肴、主食的密切契合,開發適宜奶酪食材對于開發奶酪市場大有裨益。
其中頭部企業中,三元股份就曾表示,公司特別成立了干酪研習室,試圖把干酪和中餐相結合,進一步拓寬國內奶酪市場。妙可藍多則表示公司未來將在奶酪片、原生干酪、常溫奶酪棒及成人奶酪零食等細分品類上發力。
目前,妙可藍多已成立常溫事業部,并預計下半年推出常溫奶酪產品。而餐飲端,公司則首先瞄準中國人的早餐,以芝士片為主,豐富消費者的餐桌體驗。據柴琇介紹,公司引入兩條價值上億的芝士片設備生產線,期望未來用3-5年時間將芝士片做成大單品。
事實上,芝士片一直是美國銷量最大的奶酪單品。其中馬蘇里拉廣泛用于披薩制作,而車達切片則在漢堡、三明治等制作場景中應用廣泛。而國內由于對芝士片在生活應用場景中的認識不足,以及口味偏好,過去一度消費量不高。
盡管現在消費者對于西餐的接受度有所提高,消費亦有所升級,但未來國內奶酪如何真正由零食走向餐飲,并研發出更適合中國人口味的奶酪,依舊是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