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光裕,又盯上了超市生意
54歲的黃光裕已經到了知天命的年紀,但他似乎并不認命,依然在“折騰”。
近日,“國美超市”悄然進入大眾視線,被視為是黃光裕的最新動作。自11月17日國美超市大幅宣發以來,國美零售股價出現連續的漲幅,截至發稿,國美零售報價0.058港元/股,上漲超過90%。
從2021年4月,那一句“力爭用未來的18個月時間,恢復原有市場地位”開始,黃光裕帶著國美試圖回到原來的位置。
但兩年多時間以來,黃光裕沒有迎來新的輝煌,只留下了更落寞的背影。
去年11月開始,國美欠薪、拖欠供應商貨款、閉店等消息不絕于耳。從今年下半年開始,面對國美日益沉重的壓力,黃光裕鮮少露面,不再向公共發聲,與剛回歸時的豪情壯志形成鮮明的對比。
但黃光裕并沒有“認命”,依然渴望像當年一樣攪動零售江湖的風云,這次他瞄準了超市業態。
試水超市業態,宣稱三年萬店
根據獵云網獲得的《國美超市品牌手冊》來看,國美超市定位為專注于消費惠民和美好生活的潮玩時尚元宇宙超級店和全域新零售直播連鎖體驗店。
產品方面,國美超市采用F2C工廠直供模式,品類包含零食酒水、家居家紡、電器廚具、母嬰用品、美妝護膚等;運營方面,以線下超級店作為沉浸式消費場景,打通公域直播帶貨,同城本地生活,私域社群團購,會員深度運營,和共享創業平臺,融合了線上線下實體電商。
在近日的宣傳視頻中,國美超市宣稱計劃三年開一萬家。而支撐三年萬店戰略的是其開放了加盟模式。
據獵云網了解,國美超市加盟店以40平米以下、40-80平米以下以及80-120平米以下三種店型。
國美超市為加盟商提供店務培訓、社群培訓、主播培訓、會員社群維護轉化,中央直播間直播,各種活動支持等。
國美超市工作人員告訴獵云網,目前加盟國美超市需要支付品牌使用費、鋪貨押金以及1%營業額的管理費。其中,根據三種店型,品牌使用費分為1.5萬/兩年、3萬/兩年和5萬/兩年。
根據此前時代周報11月19日的報道,通過當時的國美超市品牌手冊顯示,彼時加盟店型為20平、80平及100平,每個梯隊的品牌使用費要高于現在的費用,分別為3萬/年、6萬/年和10萬/年。也就是說,同類型店型品牌使用費下降了75%。
雖然國美超市10月17日便進行了業務啟動儀式,但彼時并沒有太多聲量,直到11月17日,國美超市官方賬號開始宣發,大眾才獲悉國美又進行了新一輪業務試水。
受此消息影響,11月17日當日,國美零售股價一度暴增96.77%,創下近年來單日漲幅最高紀錄,當日最終收盤上漲幅度達80.65%,報收0.056港元。
不過,國美零售當天便發布公告稱:“公司并非擬開展的超市業務的訂約方,據董事會所了解,擬開展的超市業務將由公司主要股東黃光裕先生及其關聯方與獨立第三方合作經營,公司不排除未來探索零售新項目機會的可能性。”
根據天眼查顯示,國美超市(廣東)有限公司注冊于2023年7月25日,法人代表劉磊。最初注冊名為國美潮選(廣東)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于9月14日進行了名稱變更。
目前,國美超市實際控股股東為北京騰毅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其持股35%,此外,廣州蔻侈優選品牌服務有限公司持股33%,北京美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股32%。其中,北京騰毅與北京美昊都屬于國美資本旗下公司,國美系實際占股達67%。
根據《國美超市品牌手冊》顯示,國美超市是國美控股集團旗下品牌。
國美超市工作人員告訴獵云網,國美零售主要為國美超市提供供應鏈支持,以國美體系做支撐,同時,供應鏈還會整合全國各地乃至海外的優質產品。
零售競爭白熱化,黃光裕能闖出來嗎?
目前,國美超市全國首店已在廣州開業,從披露的信息來看,國美超市雖然打出潮玩時尚元宇宙超級店和全域新零售直播連鎖體驗店這樣的定位,但本質上與零食特賣折扣店差異不大。
在《國美超市品牌手冊》中,國美超市也花了三頁篇幅著重提到了中國特賣折扣零食市場。
根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0年-2022年中國休閑食品行業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從4100億元增長至11654億元。
另有分析指出,目前,中國休閑零食市場中量販零食店約占4%的份額,2023年將達到800億。
零食折扣賽道雖然是新的大熱風口,但如今早已不是藍海。截止2022年底,國內城市零食集合店數量超過13000家。
尤其是前段時間,零食折扣領域的龍頭品牌零食很忙與趙一鳴零食合并,被視為是零食折扣賽道“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凸顯,留給新興品牌的機會開始“縮圈”。
黃光裕此時入局,在時間上已無太大先發優勢。
黃光裕此次試水超市業態,也不免讓聯想到之前蘇寧為了轉型自救開出的“蘇寧小店”。雖然在定位上,兩者略有不同,國美超市更聚焦零食折扣,蘇寧小店則更聚焦商品經營與社區服務并重。但兩者都屬于超市這個大業態,并且蘇寧小店也是開放加盟模式,也宣稱三年萬店。
但蘇寧小店一直虧損,2019年從蘇寧易購集團剝離,此后蘇寧小店又陷入閉店浪潮。
而黃光裕要想以國美超市打好翻身仗也不是易事,尤其去年下半年開始,黃光裕的壓力也在日益加重。
根據國美零售發布的2023年中期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國美零售銷售收入4.15億元,同比降96.57%,歸屬于母公司擁有者應占虧損為35.39億元,虧損規模同比擴大19.32%。
對此,國美零售給出的原因是受“營運資金虧絀及供應鏈受到嚴重影響”。
回歸兩年多來,黃光裕一直在試圖帶領國美重振雄風,但卻屢試屢敗。
不論是在業務上,放棄金字招牌“國美”押注娛樂化和社交化的“真快樂”APP,進軍家裝市場推出“打扮家”,總裁直播帶貨,還是在組織結構上,接連空降高管,變陣組織架構……
黃光裕都沒有為國美找對方向。
“真快樂”和“打扮家”都沒能完成預期目標,甚至爆出裁員、高層離職等負面信息,總裁黃秀虹直播帶貨個人知名度不及董明珠、羅永浩、俞敏洪等人;而從阿里空降而來的三位高管如今均已不再是國美的管理層。
與此同時,從2021年底開始,黃光裕夫婦開始頻繁減持國美,累計套現約10億港元。
2022年下半年開始,國美的問題一步步被放大。欠薪、閉店、拖欠供應商貨款等消息不絕于耳。
伴隨業績巨虧、高層減持、裁員欠薪等消息,國美零售的股價也一直跌跌不休,到如今,國美零售股價只剩0.043港元,市值僅為20.54億港元。
從今年下半年開始,面對國美日益沉重的壓力,黃光裕鮮少露面,不再對外發聲,與剛回歸時“力爭用未來的18個月時間,恢復原有市場地位”的豪言壯語,形成鮮明的對比。
這位昔日的零售業霸主能憑借“國美超市”攪動起新的風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