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亞馬遜加入戰局:反英偉達收購Arm,蘋果曾建反收購聯盟
美國芯片大廠英偉達要收購英國芯片公司Arm,正變得越來越困難。
近日,特斯拉也加入到反對英偉達收購Arm的行列。此前,亞馬遜和三星也向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提出,反對這筆收購。目前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正在調查這筆收購,預計結果在未來幾周公布。
國內企業也非常關注這個收購案的進展,畢竟國內有大量采用Arm技術設計芯片的企業,而他們在不同細分市場會與英偉達交鋒。Arm如果被英偉達收購,即便保持相對獨立的運營,外界也會質疑它對英偉達和第三方企業是否能公正對待。更何況在地緣政治的背景下,英國公司Arm若被美國英偉達收購,未來在地緣政治的大背景下,會有更多不確定性。
特斯拉和亞馬遜急什么?
Arm芯片設計架構對科技公司舉足輕重。基于它開發的技術(IP),業界企業可以更快速的設計出自己的芯片。目前,高通、聯發科、展銳等的智能手機芯片,“底座”都來自Arm。此外,數據中心、自動駕駛車里越來越多的芯片,也選擇Arm作為“底座”。當今世界的多家科技公司,都發布了自研的Arm架構芯片。特斯拉和亞馬遜就是其中之一。
特斯拉自動駕駛最早采用Mobileye的芯片,但由于不滿Mobileye研發進程緩慢,以及利用特斯拉的駕駛數據來訓練自己的算法,后來轉用英偉達芯片。2019年4月,特斯拉終于發布自研的FSD芯片,其中包含12個Arm Cortex A72架構的64位CPU。
至今,FSD芯片成為特斯拉的核心競爭力。而據《每日電訊報》分析,英偉達也是自動駕駛芯片的核心玩家,今年4月發布的Atlan芯片,單顆算力可達到1000TOPS,居所有自動駕駛芯片前列。
圖 / 視覺中國
“英偉達一旦切斷Arm對外授權或者施加新限制,短期內將對競爭者造成巨大損害。”報道分析稱。盡管英偉達承諾,如果收購成功,Arm將保持開放授權,同時保持全球客戶中立性,但這種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的做法仍讓其他公司不安。
對亞馬遜來說,Arm的中立性同樣舉足輕重。為了降低自己數據中心和云服務的成本和功耗,獲得更高的性價比,2019年底,亞馬遜發布自研的CPU——Graviton,基于Arm Neoverse N1技術。這用于亞馬遜云服務,比基于X86的實例多出40%性價比。發展到今年8月,亞馬遜的Graviton處理器還榮登Arm架構服務器處理器榜首。可以說,亞馬遜云服務帝國,越來越多的基于Arm的底層技術。
今年3月,《電子時報》報告寫到,亞馬遜、微軟等云服務商都會采用Arm架構,這將幫助Arm大規模在云服務與高性能計算市場上擴張,在服務器CPU市場獲得10%市場份額。“他們對降低硬件開銷和功耗,有相當大的需求。基于Arm的CPU能夠讓他們以更高性價比和更具彈性的組合提供服務。”
但在相同領域,英偉達同樣有重點布局。今年4月,英偉達推出首個服務器CPU Grace,基于Arm架構,專為AI和HPC應用設計。此前有英偉達人士告訴AI財經社,CPU是英偉達布局中此前缺失的一環,這正是英偉達急需Arm的原因之一。
這樣看來,特斯拉和亞馬遜反對英偉達收購Arm是有其合理性的。
各國政府不看好收購
這筆收購案主要需要經過美國、英國、歐盟和中國監管部門的批準,但英偉達阻力重重。
去年8月,英國監管部門在收購新聞被曝出后就表示:這筆收購將導致英國高科技企業和技術外流,英國在下一輪科技創新浪潮中的競爭力會下降。今年8月,英國監管部門再次表示:收購將形成Arm被控制的狀態,“存在英偉達的競爭企業的競爭力受損的風險”,還會阻礙自動駕駛等多個產業的創新。英國政府稱:“進一步調查是妥當的。”
歐洲監管部門則奉行“拖”字訣。按照英偉達計劃,原本應在2022年3月前完成收購。但歐洲的交易審查有約定俗成的流程,根據媒體報道,“大多數公司會等到收到監管機構的非正式批準后才正式提交申請”。“但委員會仍然認為存在非常嚴重的問題,他們還沒有準備好接受這份文件。”有律師稱,如果英偉達貿然自己提交申請,可能演變成跟歐盟委員會的對抗。
至于美國監管機構,則態度不明。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一直在收集有關該交易的信息,調查結果會在未來幾周公布。但在這段時間里,美國科技巨頭一直在申訴。蘋果、高通和英特爾甚至組成了一個“反對收購聯盟”,向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解釋收購的弊端。
在中國,在去年9月,英偉達剛宣布要收購Arm不久,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就公開表示:“如果并購成功了,肯定是對我們非常不利,所以我相信我們商務部可能會否了這個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