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鞋王”達芙妮沒落:上半年凈賺4480萬港元,靠賣地扭虧
8月25日晚間,達芙妮國際公布的2021年中期業績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040萬港元,同比減少77%;實現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為4480萬港元,去年同期股東應占虧損約為1.41億港元。
8月25日晚間,達芙妮國際(00210)公布的2021年中期業績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040萬港元,同比減少77%;實現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為4480萬港元,去年同期股東應占虧損約為1.41億港元。
今年上半年,達芙妮國際能夠扭虧為盈主要與其售賣資產有關。據業績公告披露,達芙妮國際上半年經營盈利7470萬港元,主要是因為中國福建莆田市荔城區政府有關土地征收而出售土地及物業獲得一次性的收益。
公開資料顯示,達芙妮國際成立于1987年,于1995年在港交所上市。年報數據顯示,2008-2012年,達芙妮的門店曾一度從2849家增至6881家。巔峰時刻,達芙妮曾經被稱為“中國鞋王”。
不過近年來,達芙妮國際似乎有些沒落。從2015年至2019年間,達芙妮頻頻關店,而且年均關店達到1000家以上。
到了2020年8月,達芙妮國際更是宣布退出中高檔品牌的實體零售業務(包括中國大陸及臺灣),并關閉旗下所有其他品牌業務銷售點。
從頻頻關店到退出中高檔品牌的實體零售業務背后,似乎與達芙妮國際連年虧損不無關系。2015年開始,達芙妮國際一頭陷入虧損泥沼,此后多年都未能翻身。
根據同花順數據,2015年-2020年間,達芙妮分別虧損3.79億港元、8.19億港元、7.34億港元、9.94億港元、10.7億港元、2.42億港元。
曾經紅極一時的“鞋王”達芙妮,在連年虧損背景下選擇向“輕資產”模式轉型,但在轉型的道路上能否重新突圍,或許仍需要時間來檢驗。
【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博望財經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博望財經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得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聯系(微信公眾號ID:AppleiTree)。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春節經濟“熱力圖”:消費引擎強勁驅動,產業活力全面綻放
春節期間的消費場景豐富多彩,涵蓋了出行、購物、餐飲、娛樂等各個領域,呈現出全方位、多層次的繁榮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