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大敗局?
吳曉波又被罵了。
“社會上大多數人是無用的,世界不需要那么多人同時去思考”“我懶得破圈,服務好反對屌絲文化的幾十萬新中產就好。”他的精英論和無用論激起軒然大波。
上次被罵還是直播帶貨的敗局。
從曲線上市失敗,到直播帶貨翻車,再到多數人無用論被噴,吳曉波正在像他20年前的那部作品一樣,在走一條“大敗局”。
“激進主義人生”
吳曉波常常談及那個影響他走上職業記者道路的美國人。
李普曼是20世紀美國著名記者、評論家、專欄作家,他一生著作等身,其中,1922年的著作《輿論》被公認為是傳播學領域的奠基之作。曾被奉為美國新聞傳播學的奠基人之一。1958年,李普曼獲普利策新聞獎。
在吳曉波《我的偶像李普曼》一文中,他將李普曼稱為“讓人想想就很興奮的大師級人物”,“任何一個行業中,必定會有這么一到兩個讓你想想就很興奮的大師級人物,他們遠遠地走在前面,背影飄渺而偉岸,讓懵懵懂懂的后來者不乏追隨的勇氣和夢想。”
“你很難拒絕李普曼式的人生。”
在與馮侖的對談中,吳曉波曾談到自己是一個人生的“激進主義者”。“年輕的時候應該給自己加上無窮的壓力,然后把自己所有的潛能都激發出來,哪怕在后面灰頭土臉、不成功,也無所謂,至少我度過了一個非常激烈的青春歲月。”
很多年來,吳曉波確實一直在跟隨李普曼的腳步。1990年,他從復旦大學新聞系畢業,進入新華社杭州分社開啟13年的商業記者生涯。這大概是一生中最接近“李普曼式人生”的時光,他還沒開始考慮賺錢,滿心想著用自己的思考傳遞出最理性的聲音,跑遍中國大部分省份。在新華社的影響力下,他幾乎可以采訪到所有想采訪的人,完成職業的最初積累。
1999年,馬云籌措50萬開辦阿里巴巴,馬化騰和幾個同學湊了50萬辦起了騰訊。吳曉波則定下了每年買一套房的目標,并花50萬買下千島湖的一個島,在島上遍種楊梅樹。他大概也沒想到,日后這個小島將升值至千萬,樹上結出的楊梅被用來釀酒,貼上"吳酒"的標簽每年帶來將近百萬的收入。
像李普曼一樣,他也在報紙上開設專欄,逼自己每年寫一本書。2001年,吳曉波寫作《大敗局》,在業內引發極大反響,正式躋身人氣財經作家之列。此后,他又陸續寫了《跌蕩一百年》、《浩蕩兩千年》、《吳敬璉傳》、《歷代經濟變革得失》等,2009年以750萬元的年度版稅收入,登上“2009第四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第5位”。
這時,吳曉波經營的藍獅子已經成為中國知名的財經書籍出版商,島上的楊梅已經結果,房子也已經買了十幾套。財經作家吳曉波的名頭已打響,新書全國暢銷,他和中國最頂尖的企業家們談笑風生,財產已經可以用億來計算,似乎“激烈的青春歲月”已經實現。
先激蕩,后跌蕩
然而,當吳曉波在激蕩的速成道路上高歌猛進時,危機也早已暗伏。
2010年,吳曉波所著《吳敬璉傳》出版,隨后吳敬璉前助手、《當代中國經濟學家學術評傳——吳敬璉》作者柳紅發文指責吳曉波剽竊,質疑他的寫作態度。她曝光吳曉波僅做20個小時采訪,用三個月時間就寫成了一本傳記。此外,書里還有14處硬傷和4處軟傷,包括數據錯誤、隨意拔高等。爭議期間,《文匯讀書周報》也刊出《顧準傳》作者羅銀勝的文章,稱《吳敬璉傳》中有多處關于顧準的史實錯誤。
二人最終對簿公堂,雖然法院判決駁回柳紅的全部訴訟請求,但吳曉波在微博上也承認“回想自己的寫作,確有種種的粗陋輕率與不足。”
歷時兩年的交鋒,沒能讓吳曉波等來一場理解和釋然,反而讓他身為作家的信譽大打折扣。
眼看“觀察精英,寫精英,賣給想成為精英的人”的傳統思路走不通,吳曉波開始尋找其它破局之路。2012年,微信推出公眾號。好友羅振宇判斷這是未來的風口,立馬上線公眾號“羅輯思維”,并多次勸吳曉波開辦公眾號。彼時知識分子的清高讓他很猶豫,直到發現自己在《經濟觀察報》、《FT中文網》上登出文章后,收到的讀者來信越來越少,他才不得不接受傳播時代變了。
在《騎到新世界的背上》中,他寫到“我所依賴的傳播平臺在塌陷,而新的世界露出了它鋒利的牙齒,要么被它吞噬,要么騎到它的背上。”
2014年,吳曉波開始打造公眾號“吳曉波頻道”,幾個月后一篇《去日本買只馬桶蓋》造成一場“瘋搶馬桶蓋”的現象級風波,他還因此專門受邀到北京參加經濟形勢座談會。
從中嗅到某種商機,吳曉波開始以商業導師的身份,利用知識付費、企業培訓、廣告收入、跨年演講、社群運營等多點變現。從180元“每天聽見吳曉波”年卡,到6000元的演講門票,再到289000元的企投會成員,他利用知識焦慮精準狙擊著各個收入水平人群。2017年1月,以吳曉波頻道為核心的巴九靈公司完成A輪融資,估值達到20億。
而巴九靈讓吳曉波成為新媒體時代的“李普曼”了嗎?
“大敗局?”
答案是否定的。
2017年,《騰訊傳》的出版反而加速了作家吳曉波的口碑崩塌。這部他自稱耗費5年心力寫就的作品,問世后卻遭大量差評,“一部為騰訊寫的超過30萬字的軟文”“缺乏深度和商業的復雜性”“堆砌公開報道的材料”。與金錢名利過多糾纏的寫作,讓吳曉波與“李普曼”漸行漸遠。
資本市場與企業經營中的處處碰壁進一步將他拉下神壇。
2015年,藍獅子登錄新三板。短暫輝煌之后,到2017年,業績對賭只完成12%。藍獅子最終從新三板摘牌。
巴九靈甚至沒能像藍獅子一樣順利登陸資本市場。2019年,巴九靈試圖被全通教育以15億元收購,進而曲線登陸A股。但最終交易因種種原因告吹,上市夢碎。更讓大眾大跌眼鏡的是,全通教育在回復深交所問詢時,曾透露巴九靈在2017年和2018年均為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采購了外部增粉服務,2018年該服務所產生費用超過40萬元,這讓宣稱“不破圈”“只服務新中產”的吳曉波再次站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
作為企業家,吳曉波經營得比大多數他批評的人更差。評點羅永浩做錘子手機時,他說羅永浩犯了兩個錯誤,“夢太大”和“入錯行”。而當2019年吳曉波上市夢碎時,羅永浩連發兩條微博,把這兩句評語原封不動地還給了他。
作為行業觀察者,吳曉波也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著自己理論的“形而上”。在2020年直播最熱門的時候,吳曉波發布《直播電商也許是這么回事》,細數自己接觸直播電商的過程和對未來趨勢的判斷。他希望能沖破“沒有最便宜,只有更便宜”的價格戰泥潭,發揮新中產群體理性消費的購買力。
但結果卻狠狠抽了自己一耳光。2020年6月29日,吳曉波在淘寶直播開賣“新國貨”。據他在微博中公布的數據,持續5個半小時的直播累計觀看人次超過830萬,最高同時在線4萬,引導交易額超過5000萬元,客單價接近700元。
而與漂亮的數據相對的,是流傳網絡的一張疑似商家聊天的截圖。圖中商家吐槽吳曉波直播帶貨坑位費太貴,且實際成交額慘不忍睹,某奶粉甚至只有15罐的銷售量,其中還有3罐后來被退貨。
在事后反思的《吳曉波:十五罐》中,吳曉波將選品邏輯歸為失敗的原因之一,“直播主管一再警告我,要多上百元以下的流量款。然而我堅持自己的選品邏輯,那款最終成了網上笑話的奶粉,是我堅持要上的。”
然而,吳曉波似乎并未吸取教訓。一個多月后新國貨直播第二場,最便宜的保溫杯299元、新能源車超過6萬元、甚至還有220萬元的“夜市一條街解決方案”。吳曉波在預熱文章中寫道“有沒有可能在公域流量的平臺上打出一套公私域結合、流量共享、引導銷售的新模式。如果跑不通,大不了再寫一篇《十五罐》,打臉三百下。”
那付了坑位費的品牌方呢?他們應該為吳曉波堅持己見的自信一再買單嗎?
藍鯨教育發現,今年7月,在公眾號“吳曉波頻道”的一場直播中,瀏覽量超過2萬人的直播間抽獎活動,參與人數卻只有個位數。即使主播一再強調獎品的免費,并將參與時間拖延至近20分鐘,但最終參與人數也僅有39人,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其數據的真實性,更讓類似“不破圈”“不下沉”的言論顯得無比清高。無論如何,事實一再證明,在直播風口指點江山的吳曉波,暫時并不具備做好直播的能力。
對賭失敗、上市夢碎、直播翻車,但吳曉波繼續書寫著唐·吉訶德式的人物故事。于是也就有了在《財新視聽》節目上隨意說出的精英論和多數人無用論。
巨大的輿論壓力下,吳曉波無奈回應。在《吳曉波:“精英”和“無用論”》回應中解釋道,“我無意冒犯大多數人。它被刻意放大,我很無奈。”但從網友的評論來看,大多數人并不買賬。
吳曉波不是第一個鼓吹精英的人,也不會是最后一個。但吳曉波似乎并沒有體現出精英主義應有的體面,反而交織著矛盾。
他渴望得到大眾認可和支持,但屢屢翻車,于是只好甩出一套“精英主義者”學說保護自己;他渴望自己的文字被時代記住,知道說話太多必然影響寫作,但又割舍不下名利場的繁華,在各種場合舌燦蓮花;他渴望在商業上成為一個激進的試驗者,但又走不出自己的舒適區,只能辯解為“只做自己擅長的事”。對于很多東西,他總是渴望又恐懼,略微嘗試發現無法快速成功之后,就馬上放棄。這些無法自洽的品質夾雜在他身上,最終造成了眾人眼中糾結的吳曉波。
在《我的偶像李普曼》中,吳曉波寫道“我沒有成為李普曼,而且看上去將終生不會。”從“李普曼式生活”理想下激蕩的青年時期,到初涉商業的坎坷跌宕,再到與名利糾纏不清的現在,或許就如微博上的評論,他的人生也是“先激蕩,后跌蕩,最終迎來大敗局。”
猜你喜歡
政務號頂流深小衛聯動今日頭條首次全網直播 吸引130萬網友觀看
6月29日-6月30日,深圳衛健委聯合今日頭條在深圳海上世界藝術中心展開為期兩天的直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