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打印店”要上市了,靠打印上市材料撐起一個IPO
曾幫助無數公司完成上市申報的榮大科技,如今自己也要沖擊IPO了。
日前,北京榮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證監會正式遞交招股書,申請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擬公開發行不超過1400萬股,募資6億元,由國金證券保薦。
榮大科技成立于2000年,因打印企業IPO申報材料的權威性和專業性而聞名,被業界稱為“最牛打印店”。
雖然靠“打印”起家,但榮大近年來一直試圖通過科技轉型摘掉“高級打印店”的標簽,在最新披露的招股書中,榮大將自己定位成一家“創新型科技企業”,但對于其科技含量,外界卻普遍存在質疑。此外,中國證券業協會日前公布了新一輪IPO現場檢查名單,榮大科技赫然在列,也為這家“科技公司”的IPO之路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
“離上市最近的打印店”
提到“榮大”,金融圈一定不會陌生。這家隱藏在酒店里的打印店,幾乎包攬了整個A股IPO公司上市申報材料的打印業務。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A 股市場新增上市公司704 家,與公司有合作關系的有692 家,比例高達98.30%,因此榮大科技也被稱為“離上市最近的打印店”。
公開資料顯示,榮大科技成立于2000年,公司位于北京西直門南小街的金燦酒店,距離中國證監會僅有3公里的路程,憑借地理優勢,榮大吸引了不少前來打印的券商投行客戶。但真正令榮大在業界聞名的,還是其扎實的業務水平。
雖然打印行業本身是沒有門檻的,但IPO打印卻是一項對專業度要求極高的工作。眾所周知,上市申報材料要求極為嚴苛,各類審核材料的格式都不同,印刷稍有差錯就會影響IPO企業上市結果。而一套上市申報材料動輒就會超過1000頁,稍有錯誤和疏漏,就得推倒重來。因此,普通的打印店顯然無法勝任。
據了解,為了提高員工的業務水平,榮大科技會將打印員分為A、B、C 三個等級。一個新員工需要經過3個月的培訓才可成為C級員工,之后逐步晉升為B級、A級。經過多年的積累,榮大熟練掌握了上市文件的要求,甚至能幫客戶找出文件中的差錯。
有投行人士表示:“榮大的人甚至比投行更清楚證監會希望看到什么樣的申報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招股書指出,榮大還為客戶提供包括會議室、住宿、餐飲、洗浴等一條龍服務。榮大租下了金燦酒店作為北京的主要服務地點,酒店的3-5層用于辦公,客戶可以24小時不停歇地討論IPO招股書、定增預案、重組草案等,6-8層用于住宿,為的就是“讓投行人多睡幾個小時”。
業內人士曾戲稱:“沒有在榮大金燦酒店通宵過的保薦代表人,職業生涯是不完整的。”
榮大,不只是“打印”
雖然因“打印”而聞名,但透過招股書可以發現,榮大早已完成了從單純的“打印店”到資本服務商的轉變。
目前,榮大科技的主營業務分為印刷、投行相關業務支持與服務以及智慧投行軟件三大板塊,業務范圍已經覆蓋了從公司上市前的中介機構盡調及準備申報文件到上市后信息披露的全流程服務。
(圖片來源:招股書)
這樣的一套全流程服務需要多少錢?根據投中網獲得的一份內部刊例顯示,目前,榮大科技的IPO申報全流程服務共分為三檔,根據購買服務的不同,金額在25萬-57萬不等,而上市后的信息披露服務則屬于增值服務的范疇,還需要客戶額外繳納5萬元的增值服務費,因此,購買這樣一套全流程服務費用最高可達到62萬元。
(圖片來源:投中網 注:標紅為加上增值服務后的價格)
雖然價格不菲,但如下圖所示,榮大科技相關業務的市場占有率卻在逐年增加。2020年,在全年申報上市的950家企業中,采購了榮大科技IPO申報文件制作和咨詢、IPO底稿整理咨詢、IPO數據核對服務的公司分別為932家、614家和717家,市占率高達98.11%、64.63%和75.47%。
隨著市場占有率的增加,榮大科技的營收和利潤也得以穩步增長。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13億元、1.83億元和3.35億元,同期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23億元、0.37億元和1.14億元。報告期內,公司毛利率為 54.73%、61.54%及 62.23%。
雖然已經將IPO打印這一細分領域做到了極致,但榮大科技也并非高枕無憂。
“科技”底色遭質疑,上市之路挑戰重重
在此次提交的招股書里,榮大將自己定位是一家“服務于證券行業的創新型科技企業”。但外界卻普遍對其 “科技公司”的身份提出了質疑。原因有二:
第一,雖然榮大自稱是一家“科技公司”,但主要收入源仍是投行相關業務支持與服務,去年占比高達72.43%,而科技相關業務——智慧投行軟件業務的收入在總營收中占比不足10%。
與此同時,在報告期內榮大科技的研發投入也逐年下降。2018年-2020年,榮大科技的研發費用分別為657.81萬元、927.80萬元、1496.73萬元,研發費用率僅為5.80%、5.08%、4.47%。
第二,榮大科技的很多業務主要靠人力推動,對人力資本的依賴程度較高。據招股書披露,2018年-2020年,榮大科技的員工總數分別為373人、516人、1071人,人工成本占營業成本的比重分別為 55.94%、63.04%和72.38%,而在公司的銷售費用中,職工薪酬也占了大頭,分別為82.77%、 83.26%和88.51%。從數據來看,榮大科技一定程度上仍是一家人力密集型企業。
在二級市場,投資人對傳統企業和科技企業有著完全不同的市值評估體系,普遍對于科技企業的預期和估值都會更高。而榮大科技有限的科技含量,很可能會影響上市后二級市場對其估值的判斷。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中國證券業協會剛剛公布了新一輪IPO現場檢查名單,19家企業上榜,榮大科技也出現在了名單之中。一直以來,對于申請上市的企業來說,現場檢查無異于“噩夢”般的存在,今年1月底,曾有20家企業被抽中現場檢查,其中有17家企業隨后主動撤回了上市申請。此次,曾幫助了數百家企業IPO的榮大又能否幫助自己順利過關,也是一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