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超150億港元,一家抗病毒藥企IPO,博裕紅杉云鋒加持
乙肝,一種我們談之色變的疾病,正迎來功能性治愈的曙光。
2021年7月13日,騰盛博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騰盛博藥”,Brii Biosciences)正式掛牌港交所,開盤價21.4港元/股,市值超150億港元。
相比于港股其他創新藥公司,騰盛博藥這支標的相對較為稀缺,其管線主要針對以傳染性疾病為代表的公共衛生疾病,如乙肝、艾滋病等,技術路徑也使用了相對更為先進的siRNA技術。
除了賽道外,值得說道的還有公司豪華的管理團隊及投資方。其中,騰盛博藥的高管團隊被業界稱為“航母級別”,短短3年內,就將騰盛博藥打造成了公共衛生疾病的龍頭企業,戴上了“公共衛生領域第一股”的帽子。
公開資料顯示,騰盛博藥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洪志博士曾在葛蘭素史克(GSK)擔任感染性疾病治療領域的高級副總裁和部門負責人,被認為是GSK在艾滋病和感染性疾病藥物研發領域重塑輝煌并取得成功的關鍵締造者,其他多位高管也均來自頂級制藥巨頭吉利德。
IPO前,騰盛博藥完成了3輪融資,引進資本包括博裕資本、通和毓承、云鋒基金、紅杉資本中國、Blue Pool Capital、Arch Venture Partners、景順發展市場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清池資本、高瓴等。
7260萬中國乙肝患者的福音:功能性治愈療法已進入臨床階段
中國是乙肝大國,但至今,HBV(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診斷及治療比率相對較低仍是事實。
招股書顯示,2019年,中國感染HBV(乙型肝炎病毒)的總人數達7260萬人。也就是說,大約每14個人中就有1名乙肝病毒攜帶者。
而在診斷患者中,中國的診斷率及治療率分別為22.0%與24.6%,這兩項數據低水平的原因是,在疾病進展到不可治愈的肝臟疾病之前,癥狀通常不會清晰顯現。
這并不意味著由乙肝引起的更嚴重的肝臟疾病發病率較低。恰恰相反,在中國,HBV感染引起的原發性肝癌和肝硬化患者比例分別為80%和60%。據估計,每年有90萬人死于慢性乙型肝炎并發癥。
更可怕的是,感染HBV患者主要是年輕人,尤其是30-50歲的人群,他們構成了中國社會的主要勞動力。
可截至目前,在中國或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尚無治療HBV的高度有效的療法。雖然存在疫苗或其他可用療法,但并沒有徹底治愈HBV感染的方案。加之,HBV感染患者往往遭遇與疾病相關的社會不公正待遇,一款可治愈乙肝病毒感染的療法成為了大多數患者的渴望。
針對HBV,騰盛博藥的創新療法為患者們帶來了治愈的希望。根據招股書,騰盛博藥的核心產品BRII-179(一種乙肝病毒特異性B細胞及T細胞治療疫苗)及BRII-835(一種HBV靶向siRNA,屬高度創新及新興的減少HBV抗原治療方法)均已進入臨床實驗階段。BRII-179/BRII-835組合代表著公司在開發HBV感染功能性治愈藥物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值得一提的是,siRNA,即小干擾RNA,是一類雙鏈RNA分子,理論上可抑制或沉默其互補基因的表達,從源頭阻止疾病的發生。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騰盛博藥為首家于亞太國家啟動2期臨床研究,研究治療性疫苗及HBV功能性治愈siRNA聯合療法的公司。
提到乙肝功能性治愈的實現周期,洪志博士曾在今年的一次采訪中直言,現在還有很多未知數。“但我希望未來5年里,能上市一些比較好的乙肝產品。最好第一步把治愈率提高到30%-50%,以后再慢慢提高。未來10年里,可能會找到一個比較好的聯合療法,可能達到90%甚至更高的治愈率,我覺得是比較可觀的。”
“引進+自研”模式雙輪驅動,在研產品管線超10款
定位于公共衛生疾病治療的騰盛博藥當然不只有HBV這一項適應癥,其產品適應癥還包括了HIV(艾滋病)、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多重耐藥性革蘭陰性菌感染、多重耐藥肺結核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領域的產后抑郁癥及抑郁癥等。
目前,針對這幾大適應癥,騰盛博藥已建立了由10多個創新候選產品組成的管線,涵蓋臨床前到臨床階段項目。
關于HIV,騰盛博藥正在開發BRII-778及BRII-732,作為每星期一片的聯合療法,其將為HIV患者提供用藥間隔更長、便捷及無創的維持療法。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15年-2019年期間,在中國,HIV患者數量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0.4%,遠比全球數字增長迅速。預計2034年,中國將有超250萬人感染。
而已有研究表明,HIV患者偏愛長效藥物,而非靜脈注射和其他類型的治療。因此,口服長效抗病毒藥的上市有望在投入市場后帶動市場增長。
在COVID-19適應癥上,騰盛博藥所研產品的亮點在于“雞尾酒療法”,即由公司與深圳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清華大學聯合研發的單克隆抗體BRII-196與BRII-198聯合療法。目前,這兩個項目已進入三期臨床實驗。
據悉,這個雙抗體“雞尾酒”組合方案保持了對目前全球主要新冠病毒變異株的中和活性。騰盛博藥也是全球及中國為數不多的研發COVID-19雞尾酒抗體的生物技術公司之一。
3年時間,超10家產品管線,如此高效的創新產品進展得益于騰盛博藥“引進+自研”雙輪驅動的研發模式。根據招股書,公司有權對其授權合作伙伴的最多5個額外創新項目進行授權引進。騰盛博藥的合作伙伴包括VBIVaccines、VirBiotechnology、Qpex Biopharma、An2Therapeutics等。
不過,雖然公司產品管線豐富,但目前仍未有一款產品進入商業化銷售階段。2019年與2020年,公司年內虧損分別為5.21億元、12.83億元;綜合開支分別為5.35億元及11.731億元,其中研發開支分別達8378萬元、8.76億元。
博裕、紅杉、云鋒等加持,股東背景豪華
把騰盛博藥稱為“明星項目”一點都不過分,自公司成立以來,就數次得到知名機構的加持,包括博裕資本、通和毓承、云鋒基金、紅杉資本中國、Blue Pool Capital、Arch Venture Partners、景順發展市場基金(Invesco Developing Markets Fund)、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清池資本、高瓴等。
需要指出的是,通和毓承由通和資本和毓承資本合并組成,是一個專注于醫療健康領域的基金。通和資本成立于2012年,由原富達亞洲成長基金合伙人、醫療健康領域資深投資人陳連勇博士創立,毓承資本則由成立于2011年的原藥明康德風險投資部門獨立而來。
換句話說,站在騰盛博藥背后的,還有國內醫藥行業的巨頭“藥明系”。另外,Blue Pool Capital成立于2014年,是蔡崇信的家族辦公室。
騰盛博藥的投資陣容如此豪華,除了賽道本身剛需領先的原因外,更是離不開創始人洪志博士的頂級行業背景。在成立騰盛博藥之前,洪志博士在葛蘭素史克(GSK)擔任感染性疾病治療領域的高級副總裁和部門負責人,曾在北京創建了葛蘭素史克傳染病和公共衛生研究所,是HIV研發領域的世界頂尖科學家之一。
對于創業初衷,洪志博士曾在采訪中透露,“我都到了生命的后半程了,所以還是想任性一次,算是不忘初心吧,希望在有生之年幫助中國加速引進幾個好藥。不用受制于大公司項目推進效率及投資重點分配的考慮,騰盛博藥只有一個重點,就是百分百面對中國。”
提到對騰盛博藥的投資,云鋒基金透露,團隊當時也有糾結,包括公司是否能順利發展,小核酸技術能否被順利驗證,是否能真正治療乙肝等等。畢竟乙肝是個頑疾,是很難功能性治愈的一種疾病。
但最終,云鋒基金還是選擇相信公司。“首先這確實是一個有剛性需求的市場,而且騰盛博藥選擇的是我們認為在科學上make sense的小核酸抗乙肝方式。最重要的是,洪志博士是一位在傳染病領域非常有經驗,而且有熱情的創始人,在聊起對公司的定位和規劃時,他一直強調騰盛博藥是一家定位于首創創新療法的公司,他的想法是把siRNA這樣的創新型技術引進到中國。”
IPO前,博裕資本為第一大股東,持股18.53%;通和毓承與ARCH分別持股17.80%;紅杉持股9.72%,云鋒基金持股9.72%,洪志博士持股5.45%;Blue Pool持股3.02%,GIC持股2.18%,高瓴持股0.36%。
猜你喜歡
“易胖體質”真的存在,但注重生活方式才是健康的關鍵
“易胖體質”部分由基因導致,肥胖可增多種疾病風險。全球超10億人肥胖,成健康危機。我國美麗經濟企業超830萬家,近五年增長,廣東、山東、浙江居前三,約0.81%企業涉司法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