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發生了什么使醫藥股暴跌?
7月6日,股市一片低迷,三大指數集體泛綠,其中創業板指盤中跌幅一度超過3.3%,最終收跌1.79%,醫藥股集體暴跌。
7月2日,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發布《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發指導原則》(以下簡稱“《指導原則》”)征詢意見稿指出,藥物上市的根本目的是解決患者的需求,腫瘤藥物從確定研發方向,到開展臨床試驗,都應貫徹以臨床需求為導向的理念,開展以患者為核心的藥物研發。
《指導原則》的發布引發市場恐慌情緒,有投資者擔憂監管趨于嚴格,或對于CRO(醫藥研發合同外包服務機構)企業構成利空。
今日,CRO龍頭股藥明康德一路走低,收盤報收146.03元/股,跌5.1%,總市值4306億元。此外,千億白馬股泰格醫藥(300347.SZ)、美迪西(688202.SH)跌幅超過10%。
CRO板塊跌跌不休,帶動整個醫藥股一路下行。“牙茅”通策醫療(600763.SH)早盤觸及跌停板,午盤短暫打開跌停板后快速封住跌停板,最終以361.44元收盤,全天成交總額21.3億元,總市值1159億元。“眼茅”愛爾眼科(300015.SZ)未能躲過醫藥股崩跌潮,大跌7.66%,總市值3428億元。
醫藥股狂跌不止,曾經對醫藥股青睞有加的明星基金經理躺槍。據了解,今年一季度末,“醫藥女神”葛蘭重倉美迪西,拿下195.72萬股,占據美迪西十大流通股東首位。但自7月2日起至7月6日連續三個交易日,美迪西股價跌去26.81%。
此外,截至2021年一季末,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混合基金現身泰格醫藥、通策醫療前十大流通股東之列,分別持有1590.14萬、901.03萬股。然而今日兩只醫藥白馬股跌幅達10%。
對于《指導原則》的發布,東吳證券持有較為樂觀的態度。東吳證券分析稱,目前《指導原則》尚處于征詢意見階段,對于已經處于臨床研究階段的新藥研發影響有限。并且,此項政策可能對部分創新能力較差的藥企后期的研發投入和意愿產生一定影響,但是對于頭部藥企的影響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