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退出Manner咖啡,落袋10億美元?H Capital、Coatue接盤
如果問2021年最火的消費品牌名字,Manner一定擁有姓名。
本月初,Manner完成2億美元融資,龍珠資本獨家包攬。據公開報道,本輪融資之后,Manner的估值超過20億美元,比兩個月前那一輪增長近一倍。
值得注意的是,Manner的份額爭搶十分激烈。傳聞的名單里,除了紅杉、高瓴等頭部VC/PE,甚至出現美團、字節、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集體上陣的“名場面”。
資本激烈爭搶的Manner,其實是風投女王徐新“坐莊”的案例。截至2020年底,今日資本方在Manner的持股比例達到44.75%,甚至比創始團隊的持股還高,成為Manner大股東。
我原本以為,徐新的計劃是以Manner為基本盤“憋大招”,甚至從品牌向平臺延伸,但事件最近出現反轉。
企查查顯示,2021年5月26日,Manner咖啡的主體上海茵赫實業有限公司(下稱“上海茵赫”)發生工商變更,兩只名為CTG EVERGREEN INVESTMENT J(HK)LIMITED和CTG EVERGREEN INVESTMENT H(HK)LIMITED的主體退出上海茵赫。
兩個主體正是今日資本旗下基金,并且是掛有“長青”標簽的。
同日,上海茵赫新增兩名股東H COOKIES CO.,LIMITED和COATUE PE ASIA 44(HK)LIMITED,分別持股17.70%和16.26%。這兩個主體為H Capital和Coatue Management旗下基金。
截至發稿,上海茵赫的持股情況如下:創始人夫婦韓玉龍、陸劍霞合計持股37.58%,重回大股東地位,H Capital持股25.91%,Coatue持股21.05%,金斌斌持股7.28%,龍珠資本、淡馬錫持股約7.03%和1.15%。
工商層面來看,今日資本已經完全退出Manner,老股由H Capital和Coatue接棒。
一位投資人朋友告訴我,徐新這波套現額度可能達到10億美元量級,“本壘打”——按照此輪“投后估值超20美元”的說法,這個數字是有可能達到的。
但有個問題待解:今日資本為什么要退?
首先排除基金周期的原因。按照前幾年徐新的說法,今日資本前幾年募集的長青基金周期達到28年,遠未到期。
那么按照今日資本以往的打法,明星案例拿到IPO才是常規操作,比如徐新投資的京東,自2007年A輪拿到上市兩年之后的2016年才開始減持,累計回報超過百倍。Manner咖啡雖然尚未有明確IPO信號,但近幾年連鎖消費在二級市場備受追捧,Manner經營情況良好,目前正處于快速擴張期。
更何況,Manner咖啡的成功,也是徐新勉力操持的結果。
2015年,熱愛咖啡的韓玉龍、陸劍霞夫婦在上海開了第一家Manner——一個只有2平米的窗口小店,主打“街頭咖啡”,售價10-25元之間。經營三年時間,Manner也只開了3家門店。
2018年,Manner完成首輪8000萬元融資,投資方正是今日資本。
今日資本入場之之后,Manner咖啡的畫風開始變得“激進”——門店面積升級至20-30平方米乃至50平,并且陸續新增烘焙工廠、輕食店等超200平方米新型店;門店數量也增長得陡峭,據悉Manner門店數量已經超過150家,預計今年年底達到500家。
2020年7月,原今日資本的投資經理金斌斌也以個人身份加入Manner,持股10%并擔任CEO深度參與Manner運營管理。這一舉動多被外界解讀為“徐新派自己人下場管理”。但今日資本退出之后,金斌斌仍然持股7.28%。這大概可以理解為金本人已脫離今日資本,并且在Manner擔任的是獨立職務。
除了門店越開越多,Manner融資步伐也密集了,節奏以三個月為單位。公開報道顯示,2020年12月,Manner完成1億美元融資,投資方是H Capital和Coatue Management,投后估值超過10億美元;2021年2月,淡馬錫入局,投后估值達到13億美元;2021年5月,龍珠資本進場,投后估值超過20億美元。
前幾輪融資似乎也帶著很強的徐新意志。《IPO早知道》曾報道,有多位消費資人透露,H capital、Coatue和淡馬錫參與的兩輪融資并未對外開放,均由徐新親自主導完成,算是“朋友圈融資”。
顯然,今日資本在Manner這個案子出錢又出力,甚至遠遠超出一般投資人的投后邊界。但今日資本為什么不干脆坐等IPO果實,非要在Manner“熱得發燙”之際全身而退?
有觀點認為,今日資本可能對Manner的發展模式信心不足,也可能徐新與創始人的經營理念存在難以調和的矛盾,畢竟Manner的理念是“堅持做一家純粹的咖啡店”,資本一旦強勢介入,難免多少與創始人的初心背道而馳。
今日資本究竟為何退出,外界不得而知,但徐新這一單“本壘打”,大概率已經落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