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已至,華為脫實向虛?
昨晚,科技數碼圈迎來一大盛事——華為推出了 HarmonyOS 2.0。不過令人遺憾的是,華為消費者業務 CEO 余承東表示 “因為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華為 P50 系列手機的上市時間還沒有確定”。
近年來,華為遭遇美國打壓,芯片封鎖、谷歌服務中止……手機業務線受到了史無前例的沖擊,出貨量從全球第二到跌出前五只用了一年。不久前,余承東承認,美國連番制裁讓華為消費者業務舉步維艱。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華為選擇了另一條道路,打造屬于自己的系統,來統合自家硬件品類,并對其他硬件品牌開放。2019 年 8 月,余承東在華為開發者大會上正式宣布要做 HarmonyOS,而現在,其在近 2 年的時間里經過了數次迭代,也于 6 月 2 日正式面世。HarmonyOS 已經能夠賦能華為旗下的大屏產品、手機、平板乃至于小巧的手表,難道華為要開始脫實向虛來沖出重圍嗎?
鴻蒙是什么?
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曾透露,在 2018 年底,華為董事會決定投資 20 億美元提升軟件能力,讓軟件工程能力在 5 年周期內再提升一個臺階。同時也在尋求軟件方面的機會,加大投入,提升軟件和服務的收入。
在此之后,前有 HMS,后有鴻蒙。根據發布會上所言,鴻蒙系統基于分布式技術,為不同設備的智能化、互聯與協同提供統一的語言,并且改善了硬件產品之間互聯互通的體驗,讓手機、平板、手表和大屏產品等智能設備不需要數據線就能輕松連接和協同使用。華為將這個概念稱為 “超級終端”。
在鴻蒙系統之下,只需要同一個華為賬號,就能在設備中心卡片中直接拖拽實現快速配對。你可以用手表控制豆漿機和微波爐,在智慧屏上玩手機游戲……只需要設備之間輕輕觸碰即可實現。
華為將鴻蒙定位成一個萬物互聯的操作系統。在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部總裁王成錄的規劃中,鴻蒙給所有應用開發者提供了分布式編程框架,“一套代碼可以在手機上使用,也可以在手表上使用,以及很多小設備上使用”,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生態在各個孤立設備上的共享。
軟件系統之爭關乎今后存續
受到外部限制,華為很難在短期內生產先進硬件,不得不傾全力打造軟件生態,通過鴻蒙來實現業務的延續,比如鴻蒙系統所衍生出的軟件服務業務,或許將在今后為華為帶來新的增長機遇。
此前,蘋果硬件業務收入下滑,蘋果也不斷依靠軟件服務業務增收,諸如 App Store、Apple Music、Apple Pay 和 iCloud 等訂閱服務,這一業務在 2021 年第一財季為蘋果創造了 158 億美元的營收,而 App Store 銷售額在 2020 年同比增長 24%,創收超 6000 億美元。有了蘋果的鏡鑒,華為可以通過深度定制的軟件授權及渠道傭金獲得持續的收入,借此渡過難關。
目前,安卓和蘋果系統瓜分天下,鴻蒙系統的出現,有利于華為改變局面。王成錄在接受央視財經采訪時表示,和安卓以及蘋果 iOS 系統相比,鴻蒙 2.0 在使用體驗方面同樣流暢,而相較之下,鴻蒙更看重智能設備間的互聯互通。未來,鴻蒙也將在車載、智能家居等方面發力。
不過與蘋果等廠商不同,鴻蒙的姿態更開放。目前,華為把鴻蒙最核心的基礎架構部分全部捐贈給了 “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各個廠家都可以平等地在 “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 獲得代碼,根據不同的業務訴求來做產品。安卓用戶也可無縫過渡到鴻蒙系統。
當然,鴻蒙系統初辟,在更多的智能設備上使用,提高系統覆蓋率,是當務之急。華為也早就定下了目標——在 2021 年覆蓋 3 億臺以上的設備,其中 2 億來自華為自主的手機、手表、平板等設備,1 億面向生態合作伙伴的各類終端設備。此前,美的已經上市了數十款搭載鴻蒙系統的家電產品,今年華為 “鴻蒙” 系統將進入美的全品類,將近 200 個 SKU 產品,包括空調、洗衣機、電飯煲、空氣凈化器、冰箱等產品,全方位、全品類擁抱鴻蒙系統。
結語
“萬物互聯時代,沒有人會是一座孤島”,余承東也提到,智慧生活是華為未來十年的重要戰略。借助鴻蒙的萬物互聯特性,落地到智能機以外的各種智慧設備中,是鴻蒙能夠活下來的關鍵。現在,鴻蒙系統在全場景終端上正加速推進,不過由于種種因素掣肘,這仍是一場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