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悄悄更換抽傭規則,你的外賣可能要加價了
外賣,也許又要貴了。
近日,據多個商家告訴我們,美團外賣正在調整商家的抽傭規則。
以前,商家付給美團的傭金是固定的,大約是訂單金額20%左右的比例,名為“平臺服務費”。現在,新費率規則把“平臺服務費”拆分為“技術服務費+履約服務費”兩個名目。技術服務費按固定比例收取,履約服務費則根據距離、價格、時段進行相應階梯加價。
在商家收到的通知中,美團方面表示,新的抽傭規則比以前“更加透明與合理”,美團商家也將因此減負。但也有部分商家向AI財經社反饋稱,他們通過新舊傭金對比發現,抽傭有時“不降反升”了。
“把原來的抽傭分開收了,并增加了兩個專業詞匯。”一位商家苦惱地表示,“規則搞得更復雜,像是故意讓人算不清楚。”
美團抽傭新規,舊瓶裝新酒?
位于廣州的快餐商家張抗這兩天正在發愁。他認為,在外賣平臺上,賺錢越來越難了。
他向AI財經社發來一組訂單數據。其中一筆小計16.9元的生意,顧客支付了9.9元,但是屬于他自己的收入只有4.24元。顧客支付的費用中,落到商家手中的,還不到一半。
幾部分費用整體算下來,張抗被美團抽走了12.66元。張抗打開美團的扣費規則發現,其中商家活動支出占7.62元,而在美團收取的服務費中,技術服務費占1.34元,履約服務費占3.7元。


圖/張抗這筆訂單的被平臺收取的費用明細
除去早已有之的商家活動支出外,在這筆訂單中,美團的抽傭規則已經發生了變化。在美團過去的計費規則中,商家往往只能看到一項固定的收費。但現在,根據新的規則,商家可以看到兩類不同項目的計費和支出明細。
根據美團的新規則,平臺會收取“技術服務費+履約服務費”兩類費用。其中技術服務費按照固定比例收取(有保底),而履約服務費的影響因素則有三個:按照訂單的距離、價格和時段,平臺會進行相應的階梯式加價。類似于打車或水電的階梯型收費標準,美團也開始“打表計價”。
“技術服務費”即商家使用美團的平臺和技術需要支付的費用,是按照固定的比例收取。而AI財經社從多個商家處了解到,目前該費用在不同地區,收取的比例也不盡相同。根據部分商家提供的訂單信息顯示,這個比例在北京為6.4%、上海為6.2%(保底1.4元)、廈門為5.8%(保底1.14元)。
而“履約服務費”,則根據訂單的距離、價格和時段進行不同的增值收費,這也就意味著,一筆訂單的距離越遠、價格越貴、時段越晚,收費也就越高。而各地的起步標準和階梯內增長標準,目前也并不相同。

圖/商家提供的美團外賣各地區新傭金標準,從左至右依次為:北京、上海、廈門
例如,在距離收費方面,根據部分商家提供的標準,在北京,一筆訂單在3公里以內收取起步價3.8元,而在3公里以外,距離每增加100米就加收0.11元;在上海,則是3公里以內收費3.2元,3公里以外,每多100米加收0.05元。
在價格收費方面,在上海,訂單價格在20元-50元間的,每上漲1元加收0.1元,50元以上,每上漲1元加收0.11元;在廈門,則是在20元-30元以內,每上漲1元加收0.11元;30-60元,每上漲1元加收0.13元,60元以上每上漲1元加收0.16元。
從時段上看,根據新的規定,每天6點-21點之間的訂單收費0元,21點-24點收費0.3元 ,0點-2點收費0.5元,2點-6點收費1元。
美團的抽傭規則不再是以往“簡單粗暴”的模式。對于其中履約服務費這種“階梯式收費”,美團并沒有對外做出更多的解釋,對于多數的商家而言,也還都只是一知半解。太多的變量,使得傭金費率究竟是提高還是降低了,成為了一道難度頗大的計算題。
商家是否能夠從新的抽傭規則里受益?在某地,美團在通知商家新的規則時,在交流群里表示,“新的費率生效后,每單大約節約2元成本”。這也許在部分低價且近距離的訂單中能夠實現,但這種說法,也并不是所有商家都能夠認可。
在部分商家直觀的感受中,履約服務費的收費規則,對他們仍然是不友好的。尤其是中小型的商家,在包括距離和時段各種因素疊加之后,即使是低價的訂單,其中所要支付給平臺的傭金,仍然居高不下。
在低客單價的訂單中,“配送距離”也將成為巨大的影響因素。同樣入駐了美團的商家拾玖向AI財經社出示了自己一筆小計15.4元的訂單。這筆訂單中,拾玖只拿到了其中的三成,實際到手的只有5.56元。其中的原因是,這筆訂單的配送距離超過了3公里,按照廣州的履約服務費收取標準,支付了3.7元的保底和1.3元的里程階梯費,這筆訂單中的履約服務費共計5元。拾玖也和張抗有著同樣的苦惱。“顧客實際支付了18.8元,還以為我們賺了很多。”


圖/拾玖提供的訂單明細
在抖音上,一位商家甚至表示,自己已經產生了“負收入”:一筆共計18.66元的訂單,其中履約服務費一項高達17.27元,超過了顧客支付的16.36元,商家到手的只有-7.82元。

根據受訪商家提供給AI財經社的資料顯示,在北京,美團有兩種配送服務供商家選擇:專送和快送。專送的配送范圍是以3公里為半徑,快送配送范圍則是以5公里為半徑。而同時他們也擔心,這是否意味著,如果美團專送的傭金隨之調整的話,距離收費的起步價就將達到5.7元。
廈門的一位商家張偉則透露說,據他所知,美團平臺有可能在今后會利用推薦機制,給商家更多地分配大于3公里的單,這樣就可以合理地收取更多的距離費。
比起計算規則復雜的履約服務費,技術服務費更加好理解一些。當商家將產品上架到美團平臺上,也需要支付相關的費用。但這項也遭受了部分商家的吐槽。
“相比履約服務費的‘越遠越貴’,我覺得技術服務費更過分。合理的規則難道不應該是,接一次訂單使用一次平臺提供的技術,我就支付一次的成本,有什么道理這要和訂單金額掛勾?”張偉說。
北京的一家春餅店老板田歡也說,他自己在進行了多單比較后,也發現“訂單金額越大,技術服務費越貴”。田歡提供的訂單顯示,他的一筆訂單雖然在3公里內,雖然避開了履約服務費里的距離收費,但因為訂單的價格比較貴,這筆訂單中的技術服務費達到9.86元,因此履約服務費還是達到了18.02元。

圖/田歡提供的訂單明細
對于新簽商家和老商家而言,新規調整的影響也是不同的。張偉向AI財經社算了一筆賬。他自己之前和美團是以19%的固定傭金比例簽的獨家,傭金保底3.5元;但根據新規,光是把技術服務費和履約服務費的各項保底費用加起來,就已超過了3.5元。
“商家怎么也要把客單價做到20元以上才不吃虧。25元以下的單,被抽傭已經遠超了20%。”張偉說。
“關于新規下的遠程訂單問題,我們唯一的解決辦法,可能就是略微提高商品價格,其次是對配送活動進行距離調整以求減免了。”另一位商家也無奈地說。
但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對于消費者而言,外賣也許將會“更貴”了。
中小商家卻或許將迎接新一批“大浪淘沙”。商家要么是選擇低價、近距離的訂單,要么是對遠距離的訂單調整商品價格。一位從業者表示,現在的規則或許也意味著,以后遠距離的低價單“基本不存在賺錢的可能”。
張偉的總結是,平臺實行新規后,“對小商戶、低客單價的,這是變相漲價。對大商戶、高客單價的,坐收更高的凈利潤。”“兩頭吃。”他抱怨說。
據報道,這一規則5月1日起已在美團外賣的全部直營城市實行。對此和具體的規則解釋,美團方面并未對AI財經社作出更多回應。但目前,美團的抽傭新規則已開始在部分城市落地。有商家告訴AI財經社,自己所在的區域還沒有全部落實,“但收到的通知說是本月必須要全部簽完”。
“我的合同馬上到期了。但我被告知,如果不簽新合同,美團就不會和我再續簽。”一位商家說。
美團需要資金
美團的抽傭規則開始變得更加復雜和精細化。業內有聲音認為,履約服務費被調整成“階梯型”收費,也和平臺的消費趨勢相關聯。
根據美團財報數據顯示,2017年其平均每單交易金額為41.8元,2018年則是44.2元/單,到了2019年,就超過了45元/單。而餐飲業遭受到疫情沖擊的2020年,這一數字迅速增長到了48.4元/單。這也意味著,盡管新規則按價格收費,但實際上美團外賣平均每單的單價,已經遠遠超出了30元。
在時段上,當下年輕人訂夜宵外賣的不在少數,根據美團餐飲大數據顯示,在2021年,一、二線城市的夜宵訂單增長率為494%。
規則調整后,用戶消費的客單價或許也將隨之提高,“賺不到錢”的中小商家也將進一步大浪淘沙,對整個平臺而言,可能將是更加正向的“提升效率”的作用。
“沒有邊界”的美團,也在為新業務儲備彈藥。據美團財報顯示,2020年美團社區團購 、美團優選、收購摩拜共享單車業務后的經營虧損,達到了109億元。美團CFO陳少暉在財報電話會議中透露,2020年第四季度,美團共錄得全年總虧損60億元,其中“一半虧損來自美團優選”。
而美團從外賣中獲得的傭金收入,一直非常可觀。根據2020年美團財報顯示,受疫情影響,美團到店酒旅業務嚴重受損,但美團業績依舊逆勢增長,主要得力于美團的餐飲外賣業務。在這一年,美團的全年營收首破千億元,餐飲外賣全年交易筆數首次突破百億單。美團餐飲外賣營業收入達到662.7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57.73%。
財報顯示,外賣業務去年為美團貢獻了585億元傭金收入,同比增長了18%,占其742億元傭金總收入的一半以上。截止到2020年年底,美團上的活躍商家數為680萬,增長了10%,刷新了歷史新高。
在外賣業務的傭金上“動腦筋”,對美團來說,也是應有之義。
商家成了“韭菜”
美團并不是第一次調整抽傭規則。美團的傭金費率,在之前也因“不斷上漲”而屢屢被商家吐槽和投訴。
當年,外賣平臺的興起方便了消費者,改變了大多數人的消費方式,對于線下商家而言,也增加了更多的賺錢渠道。
早期入駐平臺的商家,曾享受過令人欣喜的補貼紅利。外賣平臺用大量補貼吸引消費者和商家入駐,包括滿減紅包、返現紅包、新用戶優惠立減等。據媒體報道,在2015年左右,美團外賣燒錢每月高達2億元,外賣平臺每單下來虧損七八元是常態。
但在2019年,隨著餓了么CEO王磊的一句“未來不會再有瘋狂的補貼大戰”,外賣行業的補貼戰告一段落。
商家“享受補貼”的好日子,也到頭了。
從這時候起,很多消費者發現,他們的外賣悄然漲價了。當時商家對此給出的理由是:平臺傭金提高了,漲價是不得已而為之。一位開火鍋店的老板向媒體表示,自己在2018年以15%的傭金抽成比例分別入駐美團和餓了么外賣平臺,但在一年后,平臺紛紛“變臉”、傭金也隨之上漲了。餓了么漲到了18%,但美團外賣卻一下子漲到了22%。這樣算下來,他在美團平臺上的營業額每1000元就要被美團抽走220元傭金。
據AI財經社了解,高傭金抽成已然涉及到多個地區。一家北京商戶抱怨說,他每月的銷售額中,有將近四分之一要付給美團,再算上房租、水電、人員等成本,幾乎沒有利潤可言;杭州一家菜館的老板則說,他發現在上線了外賣平臺后,自己“累死累活最后還沒有錢賺”,因此在2020年初便退出了美團和餓了么等外賣平臺。
而傭金并不是商家要向外賣平臺支付的唯一一項費用。
“商家活動支出”是美團平臺上一直都有的項目。大多數商家在平臺上的推薦機制下,為了不讓自己的排名靠后,都會加入美團活動中。活動支出則是商家出大頭、美團出小頭。
“只有上過美團的商家,才知道參加商家活動的重要性。”田歡說。他說,商家活動是美團不定期推出的活動,可提高店鋪曝光量。“商家活動的錢其實也是交給美團。這個費用美團支付少部分,其余費用均由商家自己出。”商家可以選擇不參與,但是,“不參加就沒有排名,沒有排名就沒有曝光。”這也意味著,普通商家,尤其是新入駐的商家,要想更多地出現在用戶面前,是不能不花錢做推廣的。
田歡向AI財經社發來的店鋪賬單顯示,在之前的傭金規則下,該店在2021年1月流水為8.53萬元,凈收入5.5萬元,其中商家活動支出為1.97萬元,占比大約在23%。到了2月份,“因為活動力度太大,單量雖然多但是利潤太低”,田歡停掉了商家活動。當月的單量就有所下降,店鋪的流水大約下降到了7.38萬元,凈收入6.05萬元。但這個月沒有了商家活動費,田歡還是支付了1.43萬元的平臺服務費。
但對于比田歡的店鋪更小的商家而言,他們是不敢也不愿意放棄商家活動的曝光量的。“別人都上了,你不上就賣不出去,賺不到錢。一件啤酒批發價90元左右,上了美團補貼賣85元,(不上的)線下商家拿什么去打?”張抗說。一部分擔憂盈利的商家,只好選擇用“漲價”的方式把成本轉嫁。
在疫情期間,堂食受限,外賣成為眾多餐飲商家所倚仗的“命脈”,商家和平臺高傭金費率之間的矛盾,也頓時變得更加突出了。
2020年4月,廣東省餐飲協會發布了一則《廣東餐飲行業致美團外賣聯名交涉函》,稱收到了幾百家餐飲企業的各類投訴。交涉函中稱,餐飲業是抗疫期間重點民生行業,也是受疫情影響的重點行業,堂食關閉,外賣成了餐飲業唯一的營收來源,但美團“新開餐飲商戶的傭金高達26%,大大超過了廣大餐飲商家忍受的臨界點”。
“忍受不了”的不僅是廣東。在此之前,四川、重慶、山東、云南等多地餐飲協會也都曾公開“喊話”美團,要求降低傭金。在去年2月,河北省飯烹協發布了《致電商平臺的公開信》,表示線下、線上雙重的傭金和高額的營銷費用“壓得餐飲企業喘不過氣”,呼吁平臺降低外賣傭金費率。
但各地餐飲協會接連不斷的喊話并沒有獲得效果。美團方面在去年的公開回應中表示,2019年美團外賣八成以上商戶傭金在10%-20%,真實的數字遠低于各種傳言和想象。美團高級副總裁、到家事業群總裁外賣業務負責人王莆中表示:“美團外賣從誕生以來,持續虧損5年,即便在剛剛盈虧平衡的2019年,第四季度外賣平均每單利潤也不到兩毛錢。”
這個回應并未得到廣東餐協認同。有媒體提供的一份小餐飲行業協會的報告顯示,該協會成員共有商家166家,其中約120家已經上架美團外賣平臺,這些商戶2019年沒有一家的傭金抽成是低于20%的。
無法逃離美團
傭金之外,讓商家對美團平臺“怨聲載道”的,還有巨大的“二選一”壓力。一位商家告訴AI財經社,之前美團告訴她,如果簽美團獨家,傭金抽成是15.5%;如果其同時上架兩家平臺,傭金則要21%。
這位商家的遭遇并非個例。在2021年1月,據媒體報道,重慶巫溪縣有100多家餐飲商家抱團取暖,決定暫停并下架美團外賣業務,并指責美團外賣存在“壟斷”行為。
在生存面前,更多的商家們還是不得不向傭金和“二選一”低頭。餐飲業門檻不高,外賣平臺上商家眾多且可替代性強、競爭激烈,面對平臺巨頭,他們無法逃離。
美團在外賣行業中所占據的市場份額和巨大的話語權,就是它的底氣。根據Trustdata統計數據顯示,在2018-2019年,中國主流外賣品牌為美團和餓了么,而美團市場份額大于餓了么與餓了么星選的總和。
田歡稱,盡管有抱怨,但是大多商家基本還是離不開美團。外賣平臺們已經培養了消費者點外賣的消費習慣,造成商家堂食人次大幅降低,因此,雖然“做外賣吧,只能掙出房租和工資來,商家沒有利潤”,但是“不上外賣,就沒生意做”。
他說,有的商家也曾想過想離開美團、自己做外賣業務,但這條路對小商家而言根本行不通,“用戶習慣了低價,自己送外賣是沒有價格優勢的”。
前述廣東餐飲行業協會的2019年交涉函進一步印證了美團外賣的市場地位。其中提到,美團外賣在廣東餐飲外賣的市場份額高達60%-90%,已達到《反壟斷法》規定的市場支配地位。
我們通過梳理發現,針對美團二選一、不正常競爭的處罰已有多次:2017年美團被浙江金華工商管理部門罰款52.6萬元;2019年被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25萬元;2021年2月被浙江省金華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賠償100萬元;2021年3月被江蘇省淮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宣判賠償餓了么35.2萬元。
在今年3月25日,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等28部門聯合提出,將引導外賣、網約車、電子商務等網絡平臺合理優化中小企業商戶和個人利用平臺經營的抽成、傭金等費用,用技術賦能促進平臺內經營者降本增效。4月26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美團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次日,美團盤中跌幅一度近7%。
如果對比阿里巴巴182億元的反壟斷處罰,按照銷售額的1%-10%,那么以美團2019年接近1000億元的營收,罰款將在10億-100億元之間。
截至發稿,美團股價從今年2月的高位460港元跌落至244港元,已下滑超過45%,3個月內,其市值蒸發了超過了萬億港元。
(注:應受訪者要求,張抗、拾玖、田歡、張偉為化名)
猜你喜歡
美團將為全職及穩定兼職騎手繳納社保
2月19日16時30分港股收盤后,美團宣布,將為全國范圍內的全職及穩定兼職騎手繳納社保,預計2025年二季度開始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