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營業務收入幾乎“腰斬”,股價承壓的國民技術還能“翻身”嗎?
文|恒心
來源|博望財經
4月26日,中國集成電路設計行業領軍企業國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國民技術,300077.SZ)發布2020年年度報告。財報顯示,全年國民技術實現營業收入3.8億元,同比下滑3.81%,同時重要盈利指標均出現大幅下滑,甚至虧損,其中利潤總額同比由盈利1.32億元轉為虧損0.07億元;凈利潤同比由盈利0.43億元轉為虧損0.07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大幅下滑89.42%至0.11億元;扣非歸母凈利潤為-1.47億元,雖虧損幅度較2019年(-5.89億元)有所收窄,但持續為負。
同日,國民技術發布2021年一季度財務報表,當期雖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2.74 %至0.97億元,但利潤總額較2020年同期-0.14億元繼續下滑至-0.18億元,扣非歸母凈利潤較2020年同期-0.12億元繼續下滑至-0.16億元。
通過上述財報數據,可以看到,近年來國民技術扣非歸母凈利潤持續為負,主業盈利能力持續承壓。
在國民技術主業芯片類產品業務的營收大幅下降,盈利能力持續承壓的同時,子公司及其附屬企業非經營性資金占用額巨大,對國民技術業務開展造成重大影響。此外,國民技術因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的案件逾百封,并且幾乎全部作為被告,面臨很大的或有風險。受上述因素影響,國民技術股價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波動式暴跌。
國民技術股價由2020年8月25日最高價11.43元/股暴跌下滑至2021年2月4日最低價5.97元/股,此后稍有所好轉,但在2020年財報發布前幾日,股價呈“直線式”暴跌,截至5月6日,收盤價6.8元/股,國民技術股價暴跌超40%,市值“蒸發”26.62億元。
數據來源:老虎證券
01
扣非歸母凈利潤連續4年為負
Wind數據顯示,國民技術是國內專業從事超大規模信息安全芯片和通訊芯片產品設計以及整體解決方案研發和銷售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主要從事自主品牌的集成電路芯片研發設計及銷售,并提供相應的系統解決方案和售后的技術支持服務等業務。國民技術于2010年4月30日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目前從事的主要業務涵蓋兩大領域:集成電路領域及新能源負極材料領域。
不過,身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國民技術,2017年以來營業收入持續處于下降趨勢。
根據財報顯示,2017~2020年國民技術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6.95億元、6.02億元、3.95億元和3.8億元,分別同比下滑1.58%、13.37%、34.44%和3.81%;同期利潤總額分別為-4.82億元、-19.24億元、1.32億元和-0.07億元,分別同比變動-514.5%、-298.84%、106.85%和-105.31%。
由上述數據可見,國民技術主營業務收入較2017年幾乎腰斬;但蹊蹺的是,2019年營業收入繼續下滑的同時,利潤總額同比卻增長超1倍,究其原因,主要系因收購深圳市斯諾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而進行對價調整,確認為營業外收入,當期營業外收入為6.95億元,若扣除則同樣呈虧損狀態。

數據來源:國民技術官網
相比于上述財務指標,扣非歸母凈利潤表現地更“慘”。
根據財報顯示,2017~2020年國民技術扣非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03億元、-16.64億元、-5.89億元和-1.47億元;分季度來看,2020年一季度到四季度扣非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18億元、-0.27億元、-018億元和-0.84億元。
數據來源:國民技術官網
自2017年以來,國民技術扣非歸母凈利潤已連續4年為負。連續多年盈利狀況不佳的根源也一直困擾著投資者,直到國民技術在2020年年度報告中給出答案。
數據來源:國民技術官網
報告中指出,業績下滑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其一是當期非經常性損益大幅減少;其二是因受疫情影響,國民技術及產業鏈復工時間延遲,對業務正常開展帶來一定負面影響,特別是新產品推廣、客戶開發導入等市場活動受到一定程度影響。
上述原因對國民技術營業收入及扣非歸母凈利潤連續4年走差或許造成一定影響,但還不是全部。
具體來看,一方面,非經常性損益并非經常發生的,因此對國民技術營業收入及扣非歸母凈利潤沒有影響;另一方面,國民技術把原因歸結為新冠肺炎疫情,但隨著2020年第四季度以來我國已經進入后疫情時代,疫情已得到基本控制,進入2021年以來,疫情影響更是可以忽略不計,但國民技術2021年第一季度利潤總額仍為負數,反而較疫情嚴重時的2020年第一季度虧損幅度更大。
導致國民技術營業收入及扣非歸母凈利潤連續4年走差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主營業務芯片類產品的營收下降較大,疊加研發費用對利潤形成較大侵蝕。
2017~2020年,國民技術安全芯片類產品業務實現收入分別為4.95億元、3.52億元、1.75億元和1.57億元,同比分別下滑2.17%、28.89%、50.28%和10.29%,連續4年保持下降趨勢,而該業務收入分別占同期營業總收入的71.22%、58.47%、44.3%和41.32%,雖比重不斷下降,但仍占比超4成,為國民技術主要收入來源。
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同期國民技術安全芯片類產品業務毛利率竟然保持增長。2017~2020年,國民技術安全芯片類產品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6.3%、30.77%、34.45%和45.37%。
數據來源:國民技術官網
在持續保持增長勁頭的毛利率面前,國民技術盈利能力指標卻為何如此差強人意呢?
通過財務指標比較后發現,研發費用為侵蝕利潤的“罪魁禍首”。2017~2020年,國民技術研發費用分別為1.1億元、1.28億元、1.32億元和1.33億元,保持增長趨勢。
從研發投入來看,國民技術近三年加大研發投入,從2018年的1.44億元快速增加到2020年的1.8億元,同時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越來越高,從2018年的23.95%迅速提升到2020年的47.48%。
國民技術在2020年年度報告中指出了研發投入金額及其研發投向,即“基于聚焦核心主業,明確面向物聯網‘安全+通用’的發展戰略,報告期內公司的研發投向主要為通用 MCU 芯片及下一代安全芯片。”
數據來源:國民技術官網
誠然,對于一家科技創新型公司,研發投入必不可少,但連續四年持續“侵蝕”公司利潤,對于投資者來說不啻為一場考驗。何時投入能夠轉化為利潤,還需要投資者們耐心等待。
02
關聯方非經營性資金占用額巨大
4月26日,國民技術發布《2020 年度非經營性資金占用及其他關聯資金往來情況的專項說明》,顯示國民技術關聯方2020 年期末非經營性占用國民技術資金余額合計高達12.86億元,占同期末國民技術總資產的62.89%、凈資產的118.09%,足可見占用額巨大。
其中,子公司及附屬企業深圳前海國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國民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斯諾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和內蒙古斯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分別占用5.6億元、5.89億元、0.95億元和0.26億元。
此外,其他投資單位成都國民天成半導體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非經營性占用余額為0.18億元,并已于2021年1月收回。
數據來源:國民技術官網
03
訴訟糾紛纏身
根據企查查顯示,國民技術因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等涉訴。
國民技術2020年以來新增128封裁判文書,案由主要涉及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等,國民技術幾乎全部作為被告/被申請人。

數據來源:企查查
此外,國民技術存在逾200條開庭公告,案由主要為證券欺詐責任糾紛等,國民技術同樣幾乎全部作為被告/被申請人。
數據來源:企查查
此外,根據國民技術2020年年度報告中的“重大訴訟、仲裁事項”顯示,“公司及子公司除重大訴訟事項外其他訴訟、仲裁事項金額合計 10,215.53 萬元。截至本報告期末,已結案件金額 5,656.99 萬元,未結案件金額 4,558.54 萬元。未結案件中我方作為原告的案件涉及金額 3,541.04 萬元,我方作為被告的案件涉及金額 1,017.50 元。”

數據來源:國民技術官網
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方面,國民技術在訴訟案件中幾乎全部作為被告/被申請人,一旦敗訴將會面臨較大的或有風險,加大其業務開展難度;另一方面,國民技術未結案中作為原告的案件涉及金額較大,一旦對方出現資金問題,必然不能足額償還所涉及的資金,同樣面臨很大的或有風險。
綜合來看,國民技術主業芯片類產品的營收大幅下降,盈利能力持續承壓,此外關聯方非經營性資金占用額巨大,疊加國民技術因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涉及的案件逾百封,并且幾乎全部作為被告,面臨很大的或有風險。作為一家科技創新型的公司,國民技術如何才能跨過眼前的幾個“坎”,只能等待時間給出答案。
猜你喜歡
協鑫能科2024年度扣非歸母凈利同比上升190.83%
立足多業態綠色能源資產管理,打造多品類綜合能源服務,協鑫能科以新質生產力引領能源業務的高質量發展,致力于成為中國領先的能源生態服務商。粉筆2024年凈利潤2.4億元,AI戰略鎖定增長確定性
粉筆通過“AI+職業教育”戰略強勢突圍,2024年收入27.9億元,已率先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商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