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58同城重返“神奇”:被寄予厚望的安居客,IPO不輕松
距離58同城完成私有化退市還不足一年時間,其旗下拆分重組的房地產業務有了新動作。
4月8日,58同城旗下房產信息及交易服務平臺安居客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將募資至少10億美元。
招股書顯示,58同城作為最大股東持有安居客45.3%的股權,58同城董事長兼CEO姚勁波直接持有13.5%股權,除“親爸爸”外,騰訊持有14.1%股權。
招股書稱,安居客收入主要來自向房產經紀品牌、經紀人以及開發商提供在線營銷服務,以及收取新房銷售交易傭金。過去的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安居客收入分別為62.16億元、75.79億元及80.52億元;三年毛利率分別為92.5%、89.2%及90.5%;同期凈利潤率分別為30.7%、30.4%及24.3%。
資深互聯網觀察家丁道師對我們稱,大眾消費市場紅利下,58此時拆分安居客上市的時機選擇沒錯,但安居客的問題不少,就拿最典型的虛假房源問題來說,如果不解決,可能會影響到股價和進一步發展。
安居客的模式之痛
“安居客、貝殼、鏈家找房哪家靠譜點?”在社交媒體上,經常會有這樣的發問。表面上,三家都是租房、買賣房產的平臺,但商業模式卻有所差異。
鏈家的商業模式是提供房產交易、租賃服務,并收取傭金,也即中介費。交易越多頻率越高,中介的收入也就越高。貝殼找房脫胎于鏈家網,于2018年推出,與鏈家模式不同的是可以接入第三方中介公司的房源。
安居客成立于2007年,2015年被58同城收購,和58的地產業務劃到了一起。安居客上的房源和中介人員都不是自己的——它通過搭建一個平臺,網羅各中介公司,并集中了這些中介公司的房源信息。該業務模式下,是按照點擊次數,或者通過套餐計劃向中介公司與經紀人收費,也即賣端口流量。
招股書數據顯示,安居客目前擁有付費經紀人數量超72.6萬人,占據67%的線上房地產營銷市場份額,覆蓋超800個城市和縣城,是全國最大的新房及二手房在線營銷平臺。
招股書還顯示,安居客2020年在線營銷服務收入為78億元,營收占比超96%。
這種非自營的商業模式也遭到挑戰:靠中介公司而活,但房源不是自己的,使得虛假房源信息不斷,平臺對中介信息的管理難度非常大。
一位北京租客向AI財經社發來的截圖顯示,其詢問照片中的房子是否還在,中介回復“在”,并坦白“照片是假的。房子是引流的啦,不是真實房源。”
坐標南京的牛同學講述了一段自己2020年在安居客看房的經歷。“低價誘人,非常合適”,剛打開APP時,他這樣描述。APP上的聯系人告訴他,看房前,需要先交280元信息費。完成付款赴約看房時,接待牛同學的中介卻反復扯皮,繞開目標房源去看周邊房子。牛同學這才明白,原先安居客APP上看中的那套,只是個誘餌。
成都的房東楊女士今年3月在其它平臺上掛售自己的房子,安居客工作人員在獲得她的聯系方式后,請求拍照片掛到安居客,并承諾放在推薦位置。楊女士心想多掛一個平臺也無所謂,于是答應。
房子售出后,她聯系安居客將房子下架,但令她沒想到的是,半個多月過去了,安居客上有七套自家的房子掛在上面,顯示不同標題、不同價位、不同經紀人。
AI財經社就此詢問了58同城媒體公關部,對方回復稱,平臺一直在持續優化房源信息庫的數據限制標準,不斷降低虛假面積及不合理價格發布的可能性;平臺也在不斷升級稽查懲處的力度,建立三維度稽查懲處機制,設有專門的稽查團隊每天進行人工巡檢。同時進行AI大數據智能檢測、用戶舉報全面復查、平臺抽檢經紀人實拍應檢等不同形式的房源核查,核查違規后會進行房源下架處理,并對相應經紀人記入警告、實行階梯禁發。
曾離IPO一步之遙
在被58拿下之前,安居客曾離IPO僅一步之遙。
那是在2014年,創始人梁偉平的設想是,公司完成“10億元收入小目標”則考慮上市。2013年營收達到8億元,本以為2014年能夠順利敲鐘,不料“一枚炸彈”打亂了所有計劃。
2014年3月的一天,我愛我家、鏈家、中原、21世紀不動產等知名房地產中介公司集體發布維權聲明,表達對“安居客”的不滿,稱其存在“消費不透明、單方面大幅漲價”等行為。
維權聲明稱,安居客在過去7年中曾多次改變收費方式。2012年下半年,安居客不再采用包月套餐的形式,而是根據房源具體的點擊量、競價排名等進行扣費,中介經紀人誰愿意為“單次點擊”付費更高,誰的房源就能優先展示,該競價模式在北京、杭州、上海“上不封頂”。
到了2014年3月,安居客又在未通知中介公司的情況下,提高單次點擊的定價,出售房源的單次點擊價漲幅達27%,租賃盤源的單次點擊價漲幅達50%。此舉最終引發中介公司停止向安居客提供房源的集體行動。一夜之間,9家中介撤空安居客房源。
壓力之下,安居客停止漲價,同時業績大受影響,IPO計劃受挫。
在業內人士看來,漲價只是導火索,安居客的模式本身就存在問題,各經紀人只能通過付費爭取精選或者置頂才有機會獲取點擊,進而獲取客戶。而房源數量有限,付不起錢的經紀人被逼無奈下只能發布虛假信息、重復信息,達到吸引客戶、提高點擊的目的,最終造成經紀人的信息“內卷化”。
“安居客本質上是一家互聯網企業,類似于信息費或者會員費的這種盈利模式已經存在很多年,并不新鮮。” 丁道師表示。
分析認為,在貝殼、鏈家為主的更多對手面前,如果無法將線上、線下相結合,僅是充當流量平臺,這樣的在線營銷服務模式不免單一。
2020年赴美上市的貝殼找房,上市前凈虧損高達43.77億元,在今年3月15日發布的財報顯示,公司經調整后凈利潤達57.20億元,同比大增245.4%。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改變了對二手房業務的強依賴,布局新房交易和裝修。其中裝修等新興業務營收達20億元,同比增幅達68.7%。
另一家在美上市的房多多被過重的傭金模式所累,用Saas概念提供完成交易所需的工具和服務,向“閉環在線房地產交易”方向努力。
“上市以后,安居客最該想想如何能夠嚴格地去延伸合作伙伴和房源,重塑消費者對它的信任。如果58和安居客做不到這一點,就很難和鏈家相提并論。”丁道師表示。
姚勁波的“正確決定”
招股書披露,截至2020年12月31日,安居客2020年第4季度平均移動月活躍用戶量為6700萬。相比之下,貝殼同期財報顯示,公司2020年第4季度移動端月活躍用戶量為4818萬。安居客更勝一籌。
而從財報和各項數據上來看,被58同城收購后,安居客發展得確實還算不錯。
收購次年,在2016年戰略發布會上,姚勁波公布,安居客獨立訪問用戶數已超過1億,業務覆蓋全國500座城市。一年時間,獲得了160%的業績增幅,擁有百萬級經紀人使用規模,在整個平臺市場的占有率也已高達86%。
在姚勁波眼里,收購安居客是一個正確的決定。
2018年,姚勁波特意在一次財報會上對新生的貝殼找房做出回擊。他表示,與58集團旗下的58同城、安居客、趕集網房產業務流量相比,鏈家加上貝殼的流量只能達到58集團的20%,“實際上,這種競爭沒有對我們的收入和流量形成影響。”姚勁波說。
在收購安居客那一年,58同城還合并了趕集網,收購了中華英才網,一舉成為中國最大的分類信息網站。同時付費用戶效果拉升明顯,較前一年翻了兩倍多。
有大流量做支撐,58同城看起來穩坐江山。但事實是,這家上市即是巔峰的“神奇網站”,在去年走向退市。
上市后,58同城迎來高光時刻,其業務涵蓋招聘、房產、汽車、本地服務等多個方面,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58同城在競爭中敗下陣來。
這種情況下,58同城也見狀加速整合拳頭產品,58到家改名天鵝到家、58速運改名快狗打車、轉轉戰略合并找靚機……此次安居客上市,58同城的考慮可能是什么?
根據CIC報告,中國居住服務市場將進入穩定增長時期,存量房交易將以12.4%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市場空間從2019年的8.4萬億元人民幣增至2024年的15.1萬億元人民幣。
此外,預計到2024年,中國通過房地產經紀服務實現的房屋銷售和租賃GTV總額將從2019年的10.5萬億元人民幣增長到2024年的19.1萬億元人民幣,經紀服務滲透率則將從2019年的47.1%增長到2024年的62.2%。
過去一年,很多大廠分拆子公司或板塊上市,京東旗下京東健康IPO后,如今市值超3600億港元,騰訊拆分閱文IPO后,如今市值超800億港元。2020年上市的貝殼,如今總市值也高達660億美元。
看著“不再神奇”的58同城,姚勁波一定心有不甘。安居客會是58同城那張王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