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民投舉牌!四大資本勢力誰主中國寶安?
圍繞中國寶安,2021年第一場重量級的股權爭奪戰或將打響。
一方是聚集眾多大佬,來勢洶洶的粵民投,一方是嚴陣以待,備好《公司章程》的“內部人”,消息傳出,股價漲停。
舉牌之后,粵民投還將增持不低于100萬股……
2月1日晚,中國寶安(00009.SZ)公告稱,韶關市高創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韶關高創”)增持0.10%股權,合計持有總股本的5%,觸發舉牌。
這意味著,韶關高創舉牌后將超過李松強躍居第三大股東,而韶關高創為廣東民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粵民投”)的全資子公司。
韶關高創表示,增持中國寶安是基于其未來前景的信心和認可,同時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累計增持不低于100萬股。因此,未來韶光高創有一定可能威脅到大股東深圳市富安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安控股”)的地位。
受此消息影響,2月2日開盤,中國寶安直接漲停。截至2月3日收盤,股價兩天上漲12.96%至7.93元/股,總市值達204.53億元。
股權爭奪戰歷史重現?
據去年三季報最新披露,中國寶安前三大股東分別為富安控股、深圳市寶安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安資產”)和牛散李松強,持股比例分別為9.97%、5.57%和4.95%,且三大股東并非一致行動人。
圖片來源:天眼查
顯然,中國寶安股權分散,目前處于無實控人狀態,且后三位大股東持股比例較為接近,微妙的局勢使氣氛緊張起來。若粵民投再度舉牌,其持股比例將超越富安控股成為第一大股東,其他股東防守反擊也不無可能。
事實上,就在過去一年,粵民投通過增持遼寧成大,“敲響”廣發證券大門的事情還歷歷在目。
與中國寶安類似,廣發證券股東結構較為分散,無實際控制人,也呈“三足鼎立”態勢。在2020年三季度末之時,廣發證券前三大股東還是吉林敖東、遼寧成大、中山公用,分別持股16.43%、16.24%、9.01%。
自2020年1月2日開始,粵民投通過全資子公司韶關高騰持股達到5%,觸及舉牌線后,韶關高騰已經多次增持遼寧成大股份,持股比例達15%。
當時,韶關高騰曾對外表示,無意謀求遼寧成大的實際控制權。
不過,2020年11月,廣發證券公告稱,遼寧成大于3月23日至11月5日合計增持公司1%股權,持股比例由16.42%變為17.42%,已經成功超越吉林敖東,成為廣發證券的第一大股東。
粵民投增持遼寧成大似乎成了舉牌中國寶安的預演。知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可以預見,中國寶安將上演股權爭奪戰。”
攻防勢力都是誰?
外界曾有傳言稱,中國寶安第一大股東富安控股是董事長陳政民的“馬甲”,記者致電中國寶安證券部詢問股東相關情況,對方稱“不知情”。
天眼查信息顯示,經股權穿透,富安控股疑似實控人為許燕霞,而關于其人的公開資料甚少。
圖片來源:天眼查
據中國寶安半年報披露,前兩大股東富安控股和寶安資產之間不存在關聯關系或一致行動關系,其他股東之間關聯關系或一致行動關系未知。
由此看來,中國寶安第三大股東、牛散李松強的立場就顯得十分微妙。值得一提的是,一年多以前,李松強曾和一致行動人妹妹李松琴舉牌中國寶安。
此前,李松強先在中國寶安“潛伏”了2年。
在2018年第一季度末,李松強首次出現在中國寶安前十大股東之列,排名第五,持股比例為0.68%。隨后,李松強一路增持中國寶安的股份,截至2019年6月24日,李松強持有中國寶安的股份比例為4.95%,李松琴持有中國寶安的股份比例為0.037%。
2019年6月25日,李松琴通過集中競價增持中國寶安約680.01萬股,李松強、李松琴二人合計持有中國寶安的股份比例達5.31%,然而在觸及舉牌線后延遲半年才披露。
此次舉牌一方的粵民投,成立于2016年9月8日,是由廣東省政府指導推動、省內多家大型民營企業發起設立的民營投資公司。
首期創立股東包括賢豐控股、美的控股、碧桂園、海天集團等在內的16家民營經濟的明星公司。企業計劃注冊資本達500億元,首期已實繳資本金160億元,體量龐大實力強勁。
粵民投董事長兼總裁葉俊英,曾在廣發證券先后任投資銀行部總經理、公司董事、副總裁,此后組織籌備易方達基金,成為易方達創始人之一。公司執行總裁肖堅、副總裁凌云也都有過在易方達基金任職的經歷。
粵民投前三大股東為珠海賢豐粵富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康美實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和華美國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其分別持股15.63%、12.5%和7.81%。
具體來看,三大股東背后勢力分別是賢豐控股(002141.SZ)、康美藥業原實控人馬興田、華美國際投資實控人張克強。
圖片來源:樂居財經
據天眼查顯示,碧桂園楊惠妍、星河灣董事長黃文仔、香雪制藥董事長王永輝、康美藥業副董事長許冬謹、賢豐控股董事長謝松鋒、萬和集團前副總裁盧宇陽等粵商界名人,均在粵民投董事的名單上。
背后資本雄厚,粵民投四處出擊。近年來,其投資的項目包括新三板的點米科技、港股的微創醫療和A股的立思辰。
此次高調舉牌中國寶安,或許就是粵民投的又一次出手。
寶安“不安”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寶安成立于1983年,其發展戰略是“建設一個以新材料為主的高科技產業集團”,主營業務包含高新技術產業、生物醫藥產業、房地產開發經營。
2020年半年報顯示,中國寶安的主營業務為高新技術行業、醫藥行業、房地產行業、其他行業,占營收比例分別為:53.94%、29.68%、10.99%、4.5%,高新技術行業成為其支柱業務。
具體來說,其高新技術產業主要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精密零件制造及軍工等領域。
中國寶安旗下新三板掛牌企業貝特瑞(835185.OC)是一家專業從事鋰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擁有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完整產業鏈。
中國寶安半年報稱:“貝特瑞是全球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龍頭企業,其所生產的產品主要應用于電子數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和儲能領域。”
此外,中國寶安旗下還有多家上市公司及掛牌公司,包括國際精密(0929.HK)、大地和(831385.OC)、友誠科技(873087.OC)等。
中國寶安還通過控股上市公司馬應龍(600993.SH)、大佛藥業(836649.OC)、綠金高新(870415.OC)等布局藥品生產經營、醫院診療服務、生物農業等領域。
1月22日,中國寶安發布業績預告稱,去年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預計為6.5億元至7.8億元,同比增長115.85%至159.02%,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約為-1.24億元至-2.54億元。
中國寶安表示,預計公司2020年凈利潤同比上升,主要是公司本期處置子公司投資收益約4億元,證券、股權投資收益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約5億元,屬于非經常性損益。
中國寶安作為內部人控制企業,早在2016年為防止惡意收購而設立“金色降落傘”策略。
2016年6月7日,中國寶安發布公告對《公司章程》加入新的條款,“當公司被并購接管,在公司董事、監事、總裁和其他高級管理人員任期未屆滿前如確需終止或解除職務,必須得到本人的認可,且公司須一次性支付相當于其年薪及福利待遇總和十倍以上的經濟補償”。
簡言之,該策略指的是雇用合同中按照公司控制權變動條款,一般來說,員工非自身原因被迫離職時可得到一大筆離職金。
彼時,中國寶安對此表示,由于公司的股權結構相對分散,容易成為被舉牌目標,公司董事局基于公司的長遠發展,為防止惡意收購給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帶來混亂,才增添的該條款。
如今,敲門人已來,中國寶安將不再平靜。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舉牌中國寶安的粵民投全資子公司韶關高創,從2020年8月才開始營業,在10月12日至11月12日短短一個月內就買進了中國寶安4.9%的股份。
粵民投之心,已經顯露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