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放衛星”:車企輪番“搶頭條”,1000公里電池虛實
在動力電池1000公里續航能力虛實的爭議之中,廣汽集團股價坐上過山車。
1月19日,廣汽集團(SH601238)收盤跌近9.39%,報收11.96。而就在此前兩天,1月15日廣汽集團A股漲停,同日廣汽集團(HK2238)港股更是上漲19.49%。
我們了解到,在產業界,動力電池下一代技術路線已是既定,即固態電池,而固態電池的產業化預計還需5到10年。在此之前,消費者和投資者都很難期待具有迭代意義的動力電池技術“橫空出世”。
無論是廣汽埃安的“石墨烯導電”,還是上汽智己汽車的“摻硅補鋰”,都是基于現有技術對動力電池充電效率、儲能效率的改善方案。其中,“石墨烯”提升的是充電效率,并不影響續航;而“硅負極”則是對應為改善續航能力的方案。
動力電池的技術路線是既定的,但車企近期在電池技術上“放衛星”卻是事實。不只是廣汽埃安,智己汽車、蔚來都在近期的發布會中提到續航能力的突破。這背后,國內車企普遍面臨品牌升級的現實需要,品牌升級需要性能作為支撐,而最能吸睛的性能參數當然是續航能力。
毋庸置疑,車企之間的激烈競爭,能夠推動動力電池等上游技術的升級速度,但車企也不應拔苗助長,否則會貽笑大方。
對于消費者而言,續航能力只是新能源車綜合體驗的一部分,短期來看標榜續航能力能夠吸睛,但正如沒有燃油車會將“大油箱”視作賣點一樣,隨著動力電池性能的整體提升、充電設施的完善,電動車產品之間的競爭最終會走出“里程”比拼。汽車品牌要在長遠競爭中勝出,還需聚焦于自身研發能力的提升,推出整體性能更“耐打”的產品。
“石墨烯基電池”虛大于實
1月15日,廣汽埃安發布海報,稱搭載旗下石墨烯基超級快充電池的車型可實現8分鐘充滿80%的電,續航里程達1000公里,更重要的是產品即將量產。這一消息直接引爆了后兩個交易日中廣汽集團的股價,在炙手可熱的新能源概念上有任何突破,都足以引發投資者熱捧。
然而,就在1月16日舉辦的中國電動車百人會論壇(2021)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公開表示:“如果有人說,(新產品)既能跑1000公里,又能幾分鐘充完電,而且還特別的安全,成本還非常低。大家不用相信,因為這是不可能的。”
由此引發的這場廣汽埃安與學術界的“電池技術之爭”,引發多方關注,成為廣汽集團股價過山車的導火索。而在爭論之中,質疑聲音逐漸放大。
事實上,由于石墨烯擁有較強的導電能力,因此一直被業界報以期待,希望將之作為動力電池突破續航、充電速度等性能瓶頸的抓手。然而,石墨烯在動力電池上的應用一直面臨技術、生產工藝以及工業化的難題。
“廣汽已經解釋了,那個解釋還是比較誠懇的。”清華大學新能源與節能領域的一位專家向AI財經社表示,廣汽埃安所謂的石墨烯基電池,只是將石墨烯用在鋰電池上作為添加劑用于導電,從而改善電池的導電性,提高充電效率,但影響電池能量密度、儲能及續航能力的,仍是液態鋰。
也就是說,石墨烯的應用并不影響續航里程,更多是幫助縮短充電時長。上述專家告訴AI財經社,理論上石墨烯用在動力電池上的方式有兩種,一是作為負極主材料,二是作為添加劑。但前一種方案不僅成本極其高昂難以實現商業化,而且目前石墨烯的產能也不能支持這種電池的大規模產業化。相較而言,石墨烯作為添加劑來使用是個折中方案。
然而,除了技術在電動車本身上推廣的困難外,配套設施也將限制這種應用。“即便不考慮現實因素,石墨烯超強的導電性需要匹配大功率的充電設備,這樣才能發揮出快充優勢,但這會給電網帶來很大壓力?!?
綜合來看,這些矛盾最終會降低充電樁運營商的投入熱情,同時由于大功率設備在社區中使用往往受限,車主很難在家中安裝大功率充電樁。即便推出相應產品,由于配套設施的限制,“石墨烯基電池”的快充優勢也很難完全發揮。
事實上,面對爭議,廣汽埃安在1月17日發布《關于近期廣汽埃安全新動力電池技術的說明》中也提到大功率充電樁的配套問題,為此廣汽將在年內發布“超級快充設備”。
事關動力電池續航的兩項核心能力,分別為充電效率和儲能效率。AI財經社了解到,目前國內車載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在每千克260Wh到280Wh之間,成組后電池包能量密度約為200Wh每千克。但在液態鋰電池的基礎上,兩項能力的提升面臨瓶頸。
“動力電池的技術產業化的大方向是固態電池,這是業界較為認可的,其他的技術路徑大多都是改善方案?!鄙鲜鰧<腋嬖VAI財經社,固態電池能夠大幅提升儲能,早在幾年前,固態電池就已被電池企業公認為下一代動力電池的技術方向。在固態電池成熟之前,產業端很難出現其他具有迭代意義的電池技術路線。
根據業界估計,全固態電池真正的產業化至少還需5至10年的沉淀。
動力電池續航能力“放衛星”
廣汽埃安是廣汽集團全資子公司,2020年11月廣州車展上,廣汽集團從已有的新能源整車架構上,將廣汽新能源調整為“廣汽埃安”品牌。從廣汽埃安產品推出的計劃來看,這次關于電池技術能力的輿論爭議更像是一場“烏龍”。
據廣汽埃安的新車計劃,石墨烯基超級快充電池預計將被搭載在9月量產的新車AION V上,這款車的續航里程可達500~600公里,亮點在于快充。而廣汽埃安續航能力1000公里、搭載硅負極新型電池的新車,則是AION LX,這款車預計在今年四季度推出。此外,搭載了通過槍擊實驗電池的新車是AION Y,預計將在今年3月推出。
也就是說,廣汽埃安強調1000公里續航能力、8分鐘80%快充、槍擊安全性的大概率為三款不同的動力電池,對應的也是三款不同整車產品。
廣汽埃安“不嚴謹”的表述,顯示出為新車造勢的急迫。強調產品性能的背后,是廣汽埃安產品及品牌升級的現實焦慮。
據統計,2020年廣汽新能源乘用車全年銷量為7.7萬輛,同比增長34.8%;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銷量6.1萬輛,同比增長44.3%。但AI財經社發現,這6.1萬輛的銷量中約有4.6萬輛來自于Aion S一款車,該車售價在10萬-20萬元區間,主打性價比。
北汽新能源、江淮新能源此前多款產品的衰落,以及特斯拉、蔚來、理想多款產品的強勢已經證明了,如果沒有品牌力和高端產品支撐的性價比,車企在新能源市場往往被動,且產品的生命周期較短。正是在此基礎上,車企紛紛求變,上汽推出智己汽車、東風推出嵐圖品牌、北汽推出arcfox,廣汽則將新能源升級為廣汽埃安,均是為了實現高端化突破。
品牌升級需要技術能力作為支撐。在車企新能源汽車賽道爭奪的現實需要之下,在動力電池續航能力上“放衛星”的不只是廣汽埃安。
1月13日,智己汽車宣布首款車型將與寧德時代合作,搭載“摻硅補鋰”電池,最大續航里程將超過1000公里;1月9日,蔚來則透露將推出搭載150kWh固態電池的蔚來ET7,續航里程將突破1000公里。
事實上,“摻硅補鋰”的確是提升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的方案。產業鏈上,此前國軒210Wh/Kg LFP電芯成功應用硅負極。整車品牌端,特斯拉“4680電池”也宣稱導入硅負極,這項技術還將用在廣汽埃安等品牌的新車上。
除“摻硅補鋰”外,從蔚來目前公布的信息可以看到,蔚來150kWh固態電池應用的是原位固化固液電解質、無機預鋰化硅碳負極以及納米級包覆超高鎳正極。這意味著,蔚來發布這款電池并非全固態電池,而是綜合利用半固態、硅負極等方式提升續航能力。
事實證明,具備產業化意義的、迭代的動力電池技術短期內不會誕生,車企爭相“放衛星”的背后,不過是為了在新產品上“搶頭條”。
誰需要“續航1000公里”的電動車?
毋庸置疑,車企對新能源車性能升級的緊迫,在商業上能夠推動上游動力電池等核心技術的升級,但在業內人士看來,車企也不應拔苗助長。此外,將目光單純聚焦于續航能力,以此來提升產品競爭力面臨瓶頸,決定新能源整車性能的指標還有更多。
“交通工業的升級應該被當做一個系統工程來論述,而不是圍繞單項技術的突破。”上述新能源與節能領域專家告訴AI財經社,續航里程提升的意義應該放在新能源車整體性能的提升中來評估,而新能源汽車性能的提升,則要在交通工業的整體升級中實現。
事實上,電動車的核心技術分為三部分,即電池、電機和電控。其中電池大多來自于采購。在業內人士看來,在產品的競爭壓力中,車企將過多的壓力推向上游電池產業,而不是將新能源汽車產品作為一個整體來提升其性能。
這背后,在此前數年中消費者積累的對電動車的體驗之中,里程焦慮更為普遍,因此“1000公里續航能力”這類參數往往能夠吸睛。
此前一位電池企業負責人告訴AI財經社,由于財政補貼退坡的壓力,部分車企曾要求電池企業每年實現20%的成本降幅,在此基礎上還需實現動力電池性能上的升級。
“里程焦慮來自于兩個原因,一個是續航,另一個是充電的便捷?!鄙鲜鰧<蚁駻I財經社表示。
事實上,近兩年新推出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續航能力普遍在500km甚至600km以上,逐步與燃油車標準靠攏,而隨著充電設備、換電等模式的推廣,里程焦慮正逐步得到緩解。
對于電動車而言,長期來看續航能力對整體產品競爭力的提升終究有限,而提升品牌競爭力,則需要立足長遠,務實大于取巧。
猜你喜歡
既生曾毓群,何生王傳福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的核心其實不再是各家汽車廠商的競爭,而是寧德時代與比亞迪這兩家動力電池巨頭企業的龍虎之爭。它們二者,占據了中國汽車產業鏈上的絕大部分利潤。抱怨電池占車成本60%后,寧德時代喊話廣汽:公司僅稍有盈利
在7月21日的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抱怨動力電池價格太高,表示動力電池的成本已經占到廣汽汽車總成本的40%-60%,且在不斷升價。廣汽埃安正在籌建動力電池量產生產線
7月21日晚,據財聯社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廣汽埃安目前正在籌建動力電池公司及動力電池量產生產線,推進電池自研、自產的產業化布局,實現自主可控的動力電池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