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龍?zhí)浇稹咳f華化學,不應止于“中國的巴斯夫”,而是超越巴斯夫!
誰會是中國的巴斯夫?甚至有一天能超越巴斯夫?從當前這個時間點來看,最有希望的萬華化學!
10月11日,萬華化學(福建)150萬噸/年MDI技改擴能一體化項目環(huán)評審批通過。而這背后,是萬華化學正成長為全球頂級的化工企業(yè)。
2024年,萬華化學MDI產能已達到380萬噸,計劃到2026年進一步提升至450萬噸,牢牢占據全球MDI市場三分之一的份額;同時也是第三大TDI供應商。
從“聚氨酯冠軍”到“C2-C4平臺”,再到“營養(yǎng)健康+新材料”,萬華已經用十多年時間,走完了巴斯夫上百年走過的路跑,“中國的巴斯夫”已初現(xiàn)雛形。
但在這之外,萬華化學也有煩惱,上半年營收、利潤、毛利率紛紛下降,原材料波動,海外市場關稅抬頭。但強者的路上,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萬華化學某種程度上,缺的只是時間和品牌的沉淀。
01
行業(yè)寒冬對MDI之王是好是壞?
MDI全稱為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是聚氨酯產業(yè)的核心原料,而聚氨酯是全球六大合成材料之一,因此MDI直接支撐著化工產業(yè)鏈的中游關鍵環(huán)節(jié)。
它的上游對接苯、苯胺、甲醛等基礎石化產品,下游則延伸至建筑、家電、汽車、電子等數(shù)十個行業(yè),是典型的“上啟下””型材料,其產能和供應穩(wěn)定性直接影響整條產業(yè)鏈的運轉。
全球MDI年需求量超千萬噸,且長期保持3%-5%的穩(wěn)定增速,沒有替代材料能完全覆蓋其性能,是化工領域的“剛需產品”。而萬華化學,也是憑在MDI占據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產能,成為中國化工產業(yè)的龍頭。
根據萬華化學2024年年報,其營業(yè)收入突破1820億大關,較2023年增長3.83%。其中聚氨酯營業(yè)收入為758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約為41.6%,同比增長12.5%。
來源:ifind
石化系列營業(yè)收入為725.18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約為39.8%,同比增長4.6%。還有精細化學品及新材料系列營業(yè)收入為282.73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約為15.5%,同比增長18.6%。
從表面上看,聚氨酯和石化產品各自占據四成的營收,但實際上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情況聚氨酯的毛利率高達26%,但石化產品的毛利已經跌至3%,可以說萬華化學,主要是靠MDI和TDI在支撐著主要利潤。
而到了今年上半年,石化產品的營收和凈利潤繼續(xù)下滑,收入為349.34億元,同比下降11.73%,營收占比約38%,毛利潤更是跌至-1%。但好在精細化學品及新材料系列實現(xiàn)了崛起,上半年營收156.28億元,同比增長20.41%,在營收的占比已經接近17%。
來源:年報
從近兩年行業(yè)周期上來看,萬華化學典型的收到了化工行業(yè)下行周期的影響。
2021年,全球經濟復蘇,全球化工產品市場需求提振。但部分海外裝置受極端天氣、疫情等因素影響,出現(xiàn)了供應短缺,造成全球化工供應鏈大幅波動,供需階段性失衡,使得聚氨酯產品價格上漲。
同時原油價格上漲疊加全球階段性供需失衡,造成石化產品與LPG價格大幅上漲。萬華化學的凈利潤也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246.5億元。
但進入2023年之后,石化行業(yè)烯烴等產品產能集中釋放,導致供需格局階段性失衡。
例如,2025年上半年,萬華化學的石化產品價格普遍同比下跌,山東正丁醇價格下跌20.17%,華東LLDPE膜級價格下跌超5%。聚氨酯產品中,純MDI因下游需求偏弱,聚合MDI因冰冷、建筑行業(yè)需求不振及外銷受關稅影響,價格均處于低位。
雖然MDI需求也出現(xiàn)價格下滑,但是由于其高門檻和高毛利的性質,讓萬華化學相較于國內其他化工企業(yè)。具有未來技術研發(fā)、產業(yè)布局、市場份額與規(guī)模效應等多方面優(yōu)勢。而這,也是萬華化學進一步追趕巴斯夫的重要時間點。
那問題來了,萬華化學當下到底跟巴斯夫有多大的差距呢?
02
和巴斯夫的差距有多大?
首先,從營收和利潤的絕對體量來看,當前的萬華化學,表面上看跟巴斯夫還不是同一個數(shù)量級的選手。
2024年,巴斯夫收入65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5081億元,萬華化學收入1820.69億元,巴斯夫營收規(guī)模約為萬華化學的2.8倍。今年上半年,巴斯夫銷售額331.71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584億元,萬華化學營收909.01億元,巴斯夫仍具有較大優(yōu)勢。
在利潤方面,巴斯夫2024年凈利潤為12.98億歐元,萬華化學的歸母凈利潤為130.3億元人民幣(約合18億美元)。
表面上看,巴斯夫這方面和萬華化學的差距好像不大,但實際上巴斯夫息稅、折舊及攤銷前收益達67億歐元,其中折舊和攤銷高達46億歐元,還有超過7億歐元的電池材料業(yè)務減值損失。
兩者財務數(shù)據對比
而從毛利率來看,巴斯夫2024年綜合毛利率為高達25.6%,仍高于萬華的16.79%,但鑒于萬華的石化產品面對的是更加內卷的國內市場。實際上二者的毛利率水平的差距并不大。
而兩者營收和利潤的差距最核心的原因在于二者產品線的廣度。
巴斯夫的產品組合極度多元化,覆蓋化學品、材料、工業(yè)解決方案、營養(yǎng)與護理、表面技術、農業(yè)解決方案等六大領域。涉及包括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合成樹脂和聚氨酯主要化工產品,產品種類超過7萬種,幾乎滲透所有工業(yè)和生活領域,這不愧是化工行業(yè)的開山鼻祖型企業(yè),這種布局使其能夠有效抵消某個行業(yè)周期性下行的沖擊。
相比之下,萬華化學的業(yè)務仍高度集中,其營收和利潤嚴重依賴聚氨酯系列,尤其是MDI、TDI),該板塊2024年貢獻了758億元收入,占總營收比重仍高達41.6%。
盡管萬華正積極向石化、精細化學品及新材料(如POE、磷酸鐵鋰、尼龍12)領域擴張,但當前的新興業(yè)務營收占比仍較小,整體業(yè)務結構決定了其業(yè)績對聚氨酯產品價格波動更為敏感。
其次,巴斯夫的全球化的運營,是當前萬華化學所不能比擬的,巴斯夫當前在超過80個國家擁有239個生產基地,尤其是歐美成熟市場貢獻了其收入的68%,全球市場分布均衡。
而萬華化學的全球化仍處于初級階段,上半年收入超過53%依賴于中國市場,海外營收占比約46%,雖然相比于之前,有較大進步,但是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來源:ifind
最后,從技術儲備方面來看,巴斯夫技術儲備深厚且全面,上萬人的研發(fā)人員,2024年研發(fā)投入高達48億歐元,約占其營收的5.5%,專注于燃料電池膜、可降解塑料等前沿材料的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fā),擁有超過12萬項專利。
而萬華化學的研發(fā)投入更具針對性,2024年研發(fā)費用超40億元,研發(fā)高度聚焦于MDI、POE、磷酸鐵鋰等具體產品的工藝突破和產業(yè)化,在特定領域的效率驚人。
這種差異讓巴斯夫致力于開創(chuàng)性、平臺型技術的長期布局,畢竟對于巴斯夫來講,而萬華則更擅長于集中資源實現(xiàn)關鍵技術的快速突破和成本優(yōu)化,但在綠色化學(如巴斯夫的“凈零排放乙烯”技術)等前沿領域的積累仍落后3-5年。
03
戰(zhàn)場又豈在化工?
那萬華化學就沒有超過巴斯夫的潛力了嗎?其實也不能這樣看,將軍決勝,又豈止在戰(zhàn)場,廟堂之算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而對于萬華化學這種處于制造業(yè)上游的企業(yè)來說,除了自身的努力,跟重要的是所在國家下游制造業(yè)的需求情況。
例如德國的汽車產業(yè),曾經長期就是巴斯夫的最大營收來源,長期貢獻了其總營業(yè)收入的近四分之一。
巴斯夫工廠
巴斯夫通過其“材料”和“表面技術”為汽車行業(yè)提供多種關鍵產品。比如用于輕量化的高性能工程塑料(如用于發(fā)動機部件的聚酰胺)、用于電動交通的電池材料、以及汽車涂料和催化劑等等。
而中國制造業(yè)的崛起,特別是在電動汽車、新能源和電子等增長型行業(yè),對巴斯夫部分傳統(tǒng)下游客戶,尤其是歐洲本土的汽車制造商構成了競爭壓力。相反則對萬華化學形成了長期利好。
比如中國新能源品牌汽車銷量的持續(xù)攀升,對萬華化學構成“全材料鏈”起到了刺激作用。例如每輛混動/純電SUV平均多用3–4kg聚合MDI(電池包底板、門板、頂棚復合泡沫),2025年行業(yè)預計消耗MDI約28萬噸,較2022年翻一倍,萬華的增量最先兌現(xiàn)。
還有VOC聚酯多元醇、水性異氰酸酯固化劑、磷酸鐵鋰+負極粘合劑等等新能源趨勢下所產生的行業(yè)增量都將為萬華化學提供市場增量。根據行業(yè)測算,當前自主品牌汽車銷量每增加100萬輛,萬華化學直接+間接新增材料需求約18–20億元,相當于2024年營收的1%,且大部分為高毛利新品。而這,還僅僅只是汽車這一個行業(yè)的此消彼長。
所以,從長期來看,決定萬華化學能否成為,甚至超越巴斯夫的關鍵是中國整體的制造業(yè)水平,能夠綜合超越西方水平,而這才是關鍵。
但能不能抓住機遇,對萬華化學來說,要克服的難題也不少。
比如產品和研發(fā)方面,巴斯夫4.5萬個SKU,覆蓋涂料、香料、電池材料、農藥、醫(yī)藥輔料、半導體化學品。而萬華僅3千個左右,且45%營收仍集中在MDI/TDI/聚醚。
兩者產品對比
巴斯夫2024年新增專利1100件,其中40%為“新化學實體”;萬華同年新增650件,但70%為工藝改進,原創(chuàng)分子比例<15%,仍處“快速模仿”階段。
對萬華來說,必須要加強產品的研發(fā)力度,上半年研發(fā)費用雖然增長10%,但營收占比仍然僅有2.5%。未來把SKU從千級擴到萬級,用“營養(yǎng)護理+電子化學品+作物科學”三駕馬車把高附加值營收占比從低于20%提升到40%以上,才能真正平滑當前的化工周期。否則下一輪EU碳關稅、生物基、可降解浪潮來臨時,仍將支付高額技術租金。
所以,對于萬華化學來說,能否成為“中國巴斯夫”,在這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時,既在于外部的中國制造業(yè)的情況,又在與自己能否抓住機遇,實現(xiàn)真正的“龍翻身”。
猜你喜歡
【尋龍?zhí)浇稹咳f華化學,不應止于“中國的巴斯夫”,而是超越巴斯夫!
誰會是中國的巴斯夫?甚至有一天能超越巴斯夫?從當前這個時間點來看,最有希望的萬華化學!劉學輝:學習萬華化學,我們到底應該學習什么?
千億級營收,百億級凈利潤,3000億市值,這樣的企業(yè)放眼中國整個商業(yè)界也屈指可數(shù)。而作為地處山東煙臺這樣一個地方小城,身處化工這樣一個傳統(tǒng)產業(yè)的萬華化學,是如何做到的呢?萬華化學發(fā)一季報!成本上升致凈利降18%,卻派發(fā)78億“紅包”
公開資料顯示,萬華化學成立于1998年,2001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數(shù)年間逐漸發(fā)展成為聚氨酯行業(yè)龍頭企業(yè),是目前全球最大的MDI供應商和全球第三大TDI供應商。萬華化學上新項目,斥231億元新建工業(yè)園,有望增加股東回報
4月8日消息,萬華化學披露公告稱,擬通過控股子公司萬華化學(蓬萊)有限公司,在萬華化學蓬萊工業(yè)園建設高性能新材料一體化及配套項目。山東最大上市公司萬華化學發(fā)預喜年報!凈利同比增151%
山東最大上市公司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萬華化學”)發(fā)布2021年年度業(yè)績預增預告。謝治宇、傅鵬博都加倉了,3400億化工巨頭三季度凈利增139%
化工龍頭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萬華化學”)發(fā)布2021年第三季度報告。

博望財經
礪石商業(yè)評論
《財經天下》周刊


AI財經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