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房價要漲?房住不炒政策下仍可控,一季度上漲行情或延續
1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0年1-12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和銷售情況。數據顯示,去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7608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6%,增速比1—11月份提高1.3個百分點。全國商品房均價為9860元/平方米,同比漲幅為5.9%,相對2019年略有收窄。
不過,從2020年12月單月的房價數據看,在全國70城中,住宅市場整體價格年末翹尾。其中,銀川以同比14.5%的漲幅居全國第一;而深圳則以同比14.1%的漲幅,居二手房價格漲幅首位。
另外,一線城市的二手房同比增長8.6%,遠超新房漲幅,但二三線城市二手房漲勢卻低于新房。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對外表示,四季度以來,上海、廣州房價持續上漲,北京也迎來了樓市熱度復蘇。“預計2021年一季度,一線城市房價漲幅將有所回落,春節后有可能迎來第二波上漲潮,但整體依然可控。”
一線城市的房價要漲了嗎?
從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可知,北上廣深的房價漲勢明顯,四個一線城市12月全市二手住宅成交量環比增加20.5%,并且一線城市新房及二手房價格漲幅擴大,廣州及上海房價漲幅偏大。特別是上海,二手房市場2020年底翹尾明顯,12月上海全市二手住宅成交量環比增加20.3%,同比增加95%,月度成交絕對水平是2017年以來最大值。
據了解,受學區需求升溫以及落戶政策邊際放松影響,2021年1月,上海市場延續升溫態勢,1月前13天鏈家二手房成交比去年12月同期增加42%。從市場預期看,1月前13天上海二手房業主調價中漲價占比上升至67%,比12月水平提高12個百分點,后期房價仍面臨較大上漲壓力。
不同于一線城市的房價狀態,2020年的二、三線城市,除了成都、揚州、西安、杭州和寧波等熱門城市外,其余地方房價整體平穩。貝殼研究院分析指出,12月揚州、合肥等長江中下游城市新房及二手房價格漲幅居前。2020年長江中下游城市土地市場熱度普遍偏高,這帶動市場主體預期向上,房價上漲。
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2021年首周,市場景氣指數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區域,上海、合肥等城景氣指數(業主調價中調漲次數/調價次數)在40附近及以上,這些城市后期價格上漲壓力較大。
在貝殼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許小樂看來,2021年市場向核心城市聚焦,部分城市房價面臨較大上漲壓力。下半年以來在貨幣政策回歸中性、購房信貸環境寬松觸底以及“一城一策”持續深化背景下,全國城市房價漲幅逐步收窄,但局部仍面臨上漲的壓力。
不過,另據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統計,單月數據來看,12月商品房市場量升價跌行情持續,單月銷售面積25252萬平方米,環比上漲2.5%,單月銷售價格為9759元/平方米,環比下跌1.1%,連續3個月環比下降。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分析師陳霄表示,商品房銷售面積持續加速修復,12月份累計同比增速繼續擴大,原因是進入年底的時間節點,加之房企在三道紅線的重壓之下,銷售回款壓力加大,房企加速推盤出新,采取以價換量的方式,加大促銷及優惠力度,市場行情持續轉好。
房企開發投資增速將受抑制,竣工面積為近十年低位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1-12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41443億元,比上年增長7.0%,增速比1-11月份提高0.2個百分點,比上年回落2.9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104446億元,增長7.6%,增速比1-11月份提高0.2個百分點,比上年回落6.3個百分點。
盡管2020年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為7%,但新開工及竣工增速分別為-1.2%及-4.9%。貝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潘浩表示,市場健康的表現應該為新開工及竣工面積走勢保持同方向變化,但自2017年起新開工面積與竣工面積走勢產生背離,“這主要是由于2016年底房企融資渠道收緊,房企開始采用高周轉的方式增加現金流動性,2019年竣工面積小幅增長,但相對于較高的新開工面積而言,仍有較大缺口。當前竣工面積已經達到近十年低位水平,在2020年較高的開工面積拉動下,預計2021年竣工面積降速或將收窄。”
另外,2020年全年房企到位資金累計同比增長8.1%,增速比1—11月份提高1.5個百分點。截至2020年12月份,所有類型資金同比均為正,其中,利用外資192億元,增速達9.3%。個人按揭貸款增速為9.9%,較11月增速下降0.7個百分點。陳霄指出,2020年底房企在償債壓力及業績沖刺的壓力之下加速去化,國內貸款、利用外資、定金及預收款等走高。
2020年上半年為應對疫情幫扶企業紓困,政府給予各地相對積極的寬松政策,使得房企融資情況短暫好轉,但隨著個別城市融資收緊、網傳“三道紅線”以及年底央行、銀保監會調整房地產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比例,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建立的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貝殼研究院表示,政策出臺的目的都是限制銀行貸款流向房地產市場的上限,并且預計這也將在2021年對房企開發投資增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猜你喜歡
近十年首虧、行業一哥寶座不保的碧桂園,“利潤換穩健”惹的禍?
地產行業是否真正迎來筑底,碧桂園又能否成為行業復蘇中最快速受益的一批,尚需市場給出答案,我們拭目以待。最新地產百強報告:凈利潤均值腰斬!A股地產板塊兩年跌3200億
3月16日,《2023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研究報告》發布,從報告的數據來看,地產行業的頹勢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