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醫療圈資本的錢投向了哪里
從疫情防治開始,到年末國家醫保目錄談判行至尾聲,政策和疫情的加持下,2020年醫療健康賽道一直受到資本的廣泛關注。
在這一年,共有485家醫療健康企業公布融資事件,187家未透露具體融資金額之外,已公布融資額仍然超過2000億元,可謂是“吸金”洼地。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年醫療賽道大部分資金及融資案例集中于收購事件上,包括控制權性收購和非控制權性收購,交易數量占到全年融資事件的4成,交易資金占到全年融資額總和的32%。
1、2020醫療健康賽道投融資狀況
從全年投融資交易數量變化趨勢來看,2020年醫療健康賽道并沒有明顯的“寒”“暖”季之分,基本維持在每月40起交易事件左右。
數據顯示,醫療健康賽道全年485起投融資交易中,4月份公布56起融資事件,為全年最高,5月份融資事件僅為28起,為全年最低。
圖片數據來自CVSource投中數據
從交易數量或許看不出明顯差別,但從每月融資額來看,2020年醫療賽道融資規模上下半年差距明顯。
數據顯示,2020年5月份投融資總額僅在28億元左右,12月份投融資總額超過400億元,為全年最高峰,上半年早期項目受到青睞,不少醫藥巨頭都是在下半年集中亮相。
圖片數據來自CVSource投中數據
受疫情影響,2020年醫療健康賽道早期領域的投資案例較少,戰略投資占比增大。
圖片數據來自CVSource投中數據
總體來看,下半年大型藥企資本動作更為頻繁,借此機會進行戰略投資和并購的不在少數,在這其中,醫療器械融資案例和AI醫療領域等熱度居高不下。
從數據來看,醫療健康賽道2020年共發生110起非控制權收購事件,是全年投融資數量占比最大的一部分,buyout(控制權收購)交易緊跟其后,全年共84起,占比達到17%。
圖片數據來自CVSource投中數據
從投融資金額來看,上市及以后交易資金占到全年總融資額的44%,buyout交易資金占到全年總融資額的22%,非控制權收購交易資金則占到全年總融資的10%。不難看出,2020年的大額資金還是集中在后期階段。
2、2021年的“醫療版圖”如何畫
2020年可謂是醫療健康行業的投資大年,不過,在已成定局的2020投融資現狀之外,尚未確定的2021似乎更有想象力。
因為具有抗周期屬性,醫療健康行業被視為黃金賽道,除了高瓴紅杉等老玩家之外,很多國外機構也是在2020年首次進入國內醫療健康創投市場,可以說,目前這一賽道幾乎集聚了全球所有的“資深玩家”重金布局。
2020年,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等領域都達到了100%以上的增長幅度。在疫情逐漸消退的2021年,哪一細分賽道會更受機構青睞,今年的投融資格局又會有什么變化?
經歷四輪帶量采購后,政策對化藥的沖擊逐漸減少,2020年可謂是藥品集采真正發力的一年,市場面臨重新洗牌的格局,具有自主研發實力的醫藥公司預估將享有更多政策紅利。
創新藥領域在大多數醫療機構的關注中都占領著一席之地。未來創新藥機構的商業化仍然會是市場和投資者關注的話題,當前科創板醫藥公司席位較多,能夠在商業化上做出突破,未來機構也會享受更好的估值溢價。
受疫情影響,醫療器械領域今年同樣發展迅速,國內產品進口替代帶來細分賽道發展窗口期,在高耗材虛高價格被扭轉后,未來更多的產品會回歸理性,行業的下半場,哪些機構能不受影響保持高成長性和差異性,仍然值得關注。
醫藥及醫療器械之外,互聯網醫療同樣是疫情催化下發展被摁下“快捷鍵”的領域。
在疫情初期線下不能聚集的硬性條件下,實體醫療打擊嚴重,互聯網醫療則因“網上問診”、“網上買藥”受到追捧,不少此前觀望的公立醫院同樣開始自建互聯網線上醫療渠道。不過,在疫情平緩過后,互聯網醫療能否真正建立自身業務模式,仍然是個等待被答疑的難題。
此外,隨著兩票制、集采、網售處方藥放開等醫改政策的持續發酵,醫藥流通領域在近年來同樣變化明顯,行業集中度提高,頭部企業發展空間大。預計2021年龍頭機構有望持續增長打開新市場。
當然,今年醫療健康行業虧損,破產,變賣資產的公司同樣不在少數,一些小型醫藥機構和發展不暢的公司正在被行業淘汰。
醫藥健康行業一直是考驗專業性和耐力的長跑賽道,在資本加持下,2021年這一賽道上下游同樣會在探索中繼續前進,關于2021年的醫療健康市場的猜想和疑問,一年后我們再來揭曉答案。
猜你喜歡
“易胖體質”真的存在,但注重生活方式才是健康的關鍵
“易胖體質”部分由基因導致,肥胖可增多種疾病風險。全球超10億人肥胖,成健康危機。我國美麗經濟企業超830萬家,近五年增長,廣東、山東、浙江居前三,約0.81%企業涉司法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