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線便利店之春?鄭州破7-11全球銷售紀錄,便利蜂激進開店
疫情對便利店的影響正在消散,擴張再次成為各便利店品牌的頭等大事。據AI財經社了解,7-11、便利蜂等頭部企業2021年都會加速擴張,這一輪擴張不再是在原有一線城市密集開店,而是進駐到二三線城市去,但下沉市場目前還不在他們的考慮范圍內。
“誰都沒有預測到會有疫情,所以今年預算完成情況肯定是比計劃的要差。” 7-11中國董事長內田慎治告訴AI財經社,當初疫情發生之后,立刻對去年已經做的預算和計劃進行了調整,從疫情開始到現在基本穩定,不管是銷售額、來客數、還是店鋪數,都在穩步提升。
內田慎治提到,他每天都在監測數據,查看恢復情況,但目前可能只恢復到往年的八成左右,“今年沒有達到預想的結果,但是明年的話一定會把這部分追回來。”
不光7-11準備在2021年發力,本土創新便利店品牌便利蜂也在近日發布了一個相當激進的發展計劃,號稱將于2021年開啟“高速擴張模式”。
便利蜂門店在2017年底的數量是60家,2018年年底是570家門店,2019年9月突破1000家門店。截至目前,門店數量在1800家左右。而明年年底,便利蜂方面預計門店“將會超過4000家”;到2023年年底,將有超過1萬家門店。為此,走直營路線的便利蜂強調,“已準備了充沛的資金,足夠支撐開發1萬家門店。”
便利蜂新增門店有一半將位于中國的二、三線城市,這與7-11的擴張思路不謀而合。7-11進入中國以來一直都比較謹慎地拓展門店,對門店盈利的要求高于門店數量。但是這兩年,7-11不斷進入新的城市,從2018年開始,南京、西安、福州、鄭州、長沙,這些活躍的新一線、二線城市都有了7-11的身影,甚至還創造出門店單日銷售的世界紀錄,目前最高的紀錄是10月開業的鄭州首店,65萬元。
內田慎治認為,7-11的模式是以鮮食為主,因此格外重視供應鏈的打造,從2018年開始,中國的供應鏈逐漸成熟,7-11步伐也在加快,“其實現在中國相對比較大的一些城市,甚至三線城市,它的人均GDP跟東南亞的一些國家相比,還要高一些。所以在中國,至少各個省的省會城市,沒有哪個城市不符合我們進駐的水平或者要求的,所有省會城市都可以進駐。”
這對于二三線城市當地的便利店企業,尤其是創業企業來說,可能不是一個好消息。中國的便利店創業熱潮過后,留下來的企業并不多,比如安徽鄰幾、武漢TODAY、西安每一天等,這些企業目前還在單一區域發展,已經跑通了模式。
如果7-11和便利蜂都沖到二三線城市開單,當地品牌只有兩條路,一條是在原有區域密集開店,占據點位;一條是往下走,培養新的市場。
TODAY已經先行一步,其在武漢已經有300多家門店,現在正在往湖北省內的地市州區域發展,同時還開發了加盟門檻更低的“今天便利店”和“今天小店”,去搶社區和下沉市場的生意。據加盟人員介紹,相比TODAY品牌的40-60萬元加盟費,開一家今天小店不到20萬元,當下湖北英山、麻城、漢川、大冶這樣的縣市也開出了便利店。
鄰幾便利店的步伐也越來越快,截至今年年底,鄰幾預計有660家門店,其中今年新開360多家,平均下來幾乎每天都有一家門店開業。鄰幾創始人劉忠建告訴AI財經社,2021年還會繼續加速開店。
劉忠建對于二三線城市即將出現的便利店熱潮,更樂觀一些,“二、三線城市便利店市場日趨成熟,市場廣闊,中國有600多萬家夫妻店,而規范的便利店只有13萬家,7-11、便利蜂到二、三線城市,短時間不會對現有的便利店構成挑戰,反而對當地的便利店業績會有提升,因為大家可以共同將市場做大,讓更多的年輕人來便利店購物。”
猜你喜歡
便利店為何突然兇猛擴張?
在各大便利店企業頻頻喊出萬店目標的背景下,2020年和2021年這兩年,國內便利店兇猛擴張,門店數新增了12.1萬家,超過了過去二十多年開店數量的總和。便利店真是一門好生意嗎?北京朝陽15家便利店被分別罰2千元
7月13日消息,據北青報報道,針對消費者反映的便利店銷售的雪糕、雨傘等商品的價格問題,朝陽市場監管局對便利蜂、7-ELEVEn、物美多點、京東便利店等36家便利店進行了突擊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