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經濟增速加快,新冠疫苗與雄安概念或出現巨大機會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讓2020年注定成為載入史冊的一年。不過隨著2020年即將結束,公眾對即將到來的2021年充滿期待。
針對即將到來的2021年,我們從宏觀經濟、財政與貨幣政策、證券市場、行業與板塊、風險因素等多個維度進行了預測,以期為投資者在2021年的決策提供一些參考支持。
宏觀經濟
通脹水平將維持在低位。國內整體通脹率水平較低,11月份CPI同比下降0.4%,這主要得益于食品價格下降的推動,核心是豬肉價格下跌。受此影響,預計CPI指數繼續維持低位。
出口保持穩定。2020年下半年,中國出口的表現強于預期,因為疫情推動了個人防護用品(PPE)、醫藥 、家居產品和電子設備的出口增速。與其他出口型經濟體相比,中國國內疫情得到了良好控制,推動出口市場份額擴大。盡管如此,外需疲弱抑制了其他品類出口。
經濟增長速度加快。由于今年經濟增長的基數低,2021年增速遠超趨勢水平幾乎將是板上釘釘,預計2021年實際GDP將增長8%。
2021年將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預計將公布重大改革方案細則,主要涉及技術創新、產權保護、新基建等領域。
財政與貨幣政策
?財政政策?
政府為了確保基建投資獲得充分融資,施行了提高地方專項債額度、發行1萬億元的中央政府抗疫特別國債、以及通過政策性銀行給予大力支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財政赤字顯著擴大。預計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額度將進一步提高至4.0萬億元,財政資金相對寬裕,可持續投放。
?貨幣政策?
鑒于新冠疫情在中國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中國居民有大量的儲蓄、中國經濟體系內大小企業之間資源配置的不平衡因素,央行采用定向寬松政策幫助中小企業和低收入人群將更加有效,而不是像美聯儲和歐洲央行一樣竭盡全力地大水漫灌,預計明年末社融和M2增速將分別回落至11.5%和9.5%,但依然屬于高速增長,推動信貸持續擴張。
已施行的定向寬松政策包括:通過降準、再貸款、再貼現和降息的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流動性支持,特別是有針對性地扶植了中小企業,促使銀行間市場利率大幅走低。這些措施提振了信貸增速、降低了借貸成本,而且與財政刺激政策相調適,緩解了潛在的擠出效應。通觀央行官員在各場合的表態來看,短期內沒有降息的可能,因此為了持續向實體經濟注入流動性,定向寬松政策將持續。
在市場利率方面。目前市場利率已基本回升至疫情前水平,公開市場操作(OMO)和中期借貸便利(MLF)等政策利率將保持穩定,鑒于核心CPI/PPI目前處于低位,降低名義利率推動經濟復蘇的必要性不大。
證券市場
?權益市場?
新冠疫情和外部不確定性猶存,但中國經濟表現穩健且股市回報可觀,A股市場的規模、流動性、增長潛力和活力都在全球居前,因此在全球化投資組合中,A股是一個具有重要戰略性意義的資產標的,預計國際投資機構將加大A股配置規模,帶來資金流入。
展望明年,經濟高速增長和部分行業報復性反彈是確定性事件,基本面向好為證券市場增長奠定了良好的環境基礎,預計明年上證綜指于3000-3700區間運行。
?固定收益市場?
2020年下半年以來,債券收益率上行,一方面原因是經濟基本面表現強勁,另一方面與國企債務違約風險刺激避險情緒有關。兩個條件短期內都不會發生變化,因此預計債券收益率總體上行趨勢不變。
國債方面。國債期限利差目前處于歷史上極低的水平,長債相對于短債的性價比很弱,長債的久期敞口的風險并沒有被充分定價,預計長債收益率將升高,短債利率保持穩定。
企業債方面。企業債收益率將繼續上行,受國企債違約潮影響,銀行等機構投資者趨于謹慎。
固收投資策略:逢收益率高點配置,減少長債配置,關注城投債、地產債尾部風險。
行業與板塊
制造業復蘇。今年制造業投資大幅下降,主要是因為中小企業盈利顯著惡化,而且圍繞終端需求的不確定性上升。得益于疫情平復、企業盈利改善以及出口穩健增長的共同推動,預計明年制造業投資將回升。政府對于制造業升級和科技進步的長期重視將給制造業投資帶來進一步支撐。
房地產投資放緩。土地銷售增速已開始放緩,可能意味著明年房地產投資增速面臨下行壓力。近期頒布的開發商融資政策也表明,房地產行業的調控政策不太可能放松。
基建投資增速放緩。由于政府更加重視投資回報,今年的基建投資增速相對慢于全球金融危機時期。因為2021年經濟反彈確定性強,所以政府已無需繼續保持較高的整體基建投資增速,預計基建投資增速將放緩。
新冠疫苗板塊迎利好。疫苗對控制在全世界范圍內肆虐的新冠疫情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全世界人群的注射消費額將是萬億元級別,國內年需求量在千億元級別,市場規模空前。國內已經有5款新冠疫苗進入臨床Ⅲ期試驗階段,即將量產,疫苗板塊迎來風口。
雄安概念迎發展良機。京雄城際鐵路將于月內通車,雄安對外交通網絡建設加速推進,啟動區地下管網、防洪工程、容東安置房基本建設完畢,大規模拆遷業已啟動,雄安新區已具備開展大規模項目建設的條件,上百家大型企業與雄安合作的投資項目準備啟動建設。
部分行業國產化替代進程持續推進。5G、半導體、新能源技術、可降解塑料等板塊國產替代加速,發展前景明確。另外,成長性行業內龍頭企業已經初具規模,但較國際同行仍然具有較大差距,未來在國內巨大市場培育下,預計新興行業中龍頭公司將具有持續成長的空間和機遇。
風險因素
新冠疫情依然時有反復,對服務業、線下零售業和出口導向型行業沖擊巨大,短期來看復蘇形式還不明朗。
國企債務違約潮暫時平息,但是依然隱藏了巨大風險,原因是部分國企償債能力在短期內不會有大的改變,長期積累的巨大債務總量隨時可能再次引爆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