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資本補貼的一元店和靠中國工廠的十元店,誰更厲害?
近日,隨著名創優品遞交上市招股書,國內新零售戰場一時間“戰火紛飛”。日常針對新零售“懟”馬云的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似乎要受到來自“老大哥”的正面挑戰。
10月9日,據財新等多家媒體報道,淘寶特價版將在上海落地首家“1元更香體驗店”,更是計劃3年內在全國開至少1000家“1元店”。次日,為配合1元店落地,淘寶特價版再度宣布啟動“1元更香節”,1億件廠貨每件只要1塊錢就可以包郵到家,活動會一直持續到雙11結束。
據了解,線上“1元更香節”中的1元是“天天1元購”,活動有時間節點限制,每天2次,分別是早上10點、下午18點,購買品類基本都是紙巾、襪子、衣架、垃圾袋等這些日用平價商品,從商品品類看是低配版聚劃算。在線下端,上海推出的首家1元店,會有來自120萬產業帶商家的“廠貨”以全場1元的價錢出售,1元店也將直連線上線下,打造中國產業帶的“廠貨櫥窗計劃”。
經典爭議再次重演,新零售=線上+線下?
在葉國富的過往“論戰”中,最具關注度的問題就是對新零售的定義之爭。以阿里聯手蘇寧、京東聯手永輝超市為代表,互聯網巨頭紛紛選擇聯合線下實體,以流量優勢扶持線下實體的思路,組成“線上+線下”的新零售戰線。自布局新零售以來,阿里麾下先后囊入世紀聯華、高鑫零售、銀泰以及盒馬高端會員店等零售渠道。此次淘寶選擇進軍線下一元店,與資本扶持實體的思路頗為相似。
但在專注門店的葉國富看來,新零售之“新”,事關技術、供應鏈、和從研發到終端的整體價值鏈,并非單純的“線上流量”。這個思路從名創優品的自營產品供應鏈布局就可見一斑。在此前公開演講中,葉國富曾表示,以產品為中心,利用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為客戶提供高用戶體驗和高性價比的購物體驗,并縱向整合從研發、設計、生產、物流到終端的價值鏈,創造更大價值,提升運營效率。
若真如外界所猜測,淘寶此舉是正面對著名創優品來的,兩種模式的差異焦點究竟是什么?
一位名創優品早期投資人表示,這場戰役的實質是資本與供應鏈之戰,一方是淘寶代表的流量與資本優勢,另一方名創優品則在深耕供應鏈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產品設計、生產等C2M能力。
“阿里的優勢在于資本,能燒得起”,上述投資人表示,“名創優品花了五六年時間去改造工廠供應鏈,才把商品價格打到10元左右,類似于唇膏、小充電寶很多小商品甚至都不賺錢,阿里巴巴希望通過燒錢搞一元店,來短時間內吸引大量用戶和流量,但長期來看未必能占到便宜”。
但在淘寶方面看來,此次線下1元店,同樣是一場產業聯動,淘寶方面表示,為了1元更香節,這次淘寶特價版共聯合了145個產業帶、120萬產業帶商家、50萬工廠。
阿里巴巴副總裁、淘寶 C2M 事業部總經理汪海在接受鳳凰網科技采訪時透露,阿里是從去年4月的“天天特賣”工廠店開始驗證C2M模式的。雖然時間并不早,但淘寶對自己的C2M有著獨特的信心。汪海介紹稱:“一旦(與供應鏈一同)開發出這個商品(售價9塊9的電動牙刷),它就會大規模生產,它是一個普適型的,面對海量人群的,一個細分市場的產品,所以和其他友商的 C2M 其實是不太一樣。也只有阿里有這個能力可以做這么深度的需求洞察。”
而面對1元包郵能否賺錢的質疑,汪海表示:“商家有沒有掙到錢,顯而易見。”
終端并非戰場
在這場聞得到“硝煙”的競爭中,自建供應鏈是必爭之地。更具資本和流量優勢的阿里,和深耕供應鏈多年的名創優品,誰的勝算更大?
公開資料顯示,名創優品自成立以來,始終在供應鏈資源上堅持深耕。名創優品除了開出4000家門店以外,不斷精選并整合全球供應商資源,并探索新的合作模式。據其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名創優品與全球優質工廠合作超3000家,其中參股工廠超300家。
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也曾多次公開表示,現在的競爭不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的競爭,“在名創優品生態鏈體系下,沒有甲方乙方,我們與供應商是親密的朋友和戰友的關系。”
名創優品基本上只選擇和專注于某一領域并做到行業第一、品類第一的供應商合作。比如香水品類,與香奈兒、迪奧供貨商奇華頓合作;比如彩妝品類,與專門給雅詩蘭黛等大牌供貨商瑩特麗合作。
上述投資人表示,名創優品的優勢在于通過持續深耕供應鏈,整合中國工廠的生產能力,再通過優化的門店購物體驗,來提升這些商品的價值,使得“10元的商品在體驗上有100塊的感覺”。葉國富此前也在闡述名創優品優勢時表示,“這個世界有兩種生意誰都會干,一是把東西做得很好,價格賣很貴;二是把東西做得很差,價格賣很低。但是這個世界上恰恰最難干的是把品質做得很好,價格做得很低。”
而對于淘寶的1元點布局,也有觀點認為,阿里借此補齊了零食布局的最后一塊短板,形成了上有“銀泰百貨”,中有“盒馬鮮生”,下有“1元店”的完成布局,覆蓋了所有消費人群,也展示了阿里掌控供應鏈上下游的信心。10月9日,阿里巴巴集團B2B事業群副總裁戴珊在上海表示,1元店更近一步,在巨大內需的背后,撬動中國數以百萬計的大中小型廠家。
上述投資人稱,如果從傳統零售行業的視角看,尤其是在平價商品領域,零售的競爭在于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同時不斷提升供應鏈的效率,實現快周轉才能在低毛利中獲取利潤,但如果從互聯網的視角看,先通過燒錢換取用戶和流量,再利用用戶數據來改造供應鏈,也是一條可行的道路。
一邊是資本燒錢換取流量用戶的互聯網打法,一邊是深耕供應鏈優勢的線下實體,雙方的競爭,或許也決定了葉國富與馬云爭論的結果。
天使投資人劉曠在其《阿里開出一元店,和名創優品的新零售之戰即將落幕?》一文中稱,過去幾年,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多次公開嗆聲馬云。現在,一邊是4000個“十元店”上市,一邊是首個線下“一元店”開業,雙方“殊途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