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碧桂園高管“空降”華鴻嘉信,前任總裁閃電離職,時隔6個月
2019年11月,王本龍完成了人生第一次馬拉松,之后他即將奔赴人生另一條職場賽道:任職三巽集團總裁。
在選擇三巽集團之前,業界紛紛猜測,王本龍的下一站很可能是浙系房企華鴻嘉信,甚至有媒體報道稱,王本龍加盟華鴻嘉信僅差臨門一腳。
與王本龍擦肩而過后,華鴻嘉信引進了鑫苑集團原總裁張立洲,但僅僅過了三個月,2020年3月,張立洲就因為“雙方基于對行業未來發展方向理解的不同”而離職。
張立洲離開后,華鴻嘉信總裁的職位一直空缺至今,長達6個月。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華鴻嘉信正處于“爬坡期”,對職業經理人的依賴程度非常高,再加上前任總裁“閃電”離職,所以接下來選擇新總裁會格外謹慎。
近日,有消息傳出,時隔6個月后,華鴻嘉信終于迎來新總裁:碧桂園原貴州區域總裁黃士馮。
對此,我們向華鴻嘉信核實了黃士馮加盟的消息,對方的答復是“已經入職”。
在名將云集的碧桂園,黃士馮的名氣并不大,但絕對是資深老臣。從2005年加入碧桂園,黃士馮一路從投資專員、投資經理、投資總監做到集團投資總經理。
2013年,碧桂園集團貴州區域正式成立,黃士馮被集團委任為碧桂園集團貴州區域總裁,之后他一直在貴州區域總裁的位置上工作了7年。
碧桂園2019年年報顯示,貴州區域銷售業績占比3%,也就是說,貴州區域貢獻了約220億的銷售額,這是黃士馮及團隊取得的成績。
對于黃士馮的離開,曾有知情人士透露,貴州區域對于外來房企而言,難度不小,因為本土房企非常強勢,黃士馮在深耕了多年的貴州區域處于上升周期內離職,原因耐人尋味。
相對碧桂園而言,華鴻嘉信的規模要小很多,但對黃士馮的挑戰卻并不小。
華鴻嘉信是一家起家于溫州的房企,創立于2012年,目前總部位于杭州,在浙江區域累計開發項目超過120個。
創立之初,華鴻嘉信曾經歷過業績的高速增長期。華鴻嘉信數據顯示,其2013年的銷售額不足15億,2017年已經達到349億,4年時間增長了23倍。
2017年,華鴻嘉信加速拿地,全年拿地29宗,在行業內排名比較靠前。在實現規模大幅擴張后,華鴻嘉信將總部從溫州遷至杭州。
之后,華鴻嘉信董事長李金樞提出了2018年“保五爭六”的目標:確保500億元,爭取600億元。但克而瑞數據顯示,2018年華鴻嘉信的流量銷售金額僅為315.3億元。
2019年,華鴻嘉信再度將銷售目標定為500億元。按照克而瑞披露的數據,華鴻嘉信當年實現的全口徑銷售金額為343.5億元,目標完成率僅為68.7%。
進入2020年,華鴻嘉信的銷售速度再次放緩。克而瑞數據顯示,今年1-8月,華鴻嘉信實現全口徑銷售額184.2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22.6%。
為了提升業績、擴大規模,華鴻嘉信亟需引進房地產業內優秀的職業經理人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順利度過“爬坡”階段。
去年年底,張立洲加盟華鴻嘉信擔任總裁一職,曾一度被譽為“救火隊長”,并普遍認為其任務是帶領華鴻嘉信沖擊“千億”。
但加入不到三個月,張立洲就閃電離職,當時他稱由于雙方對行業未來發展方向理解的不同,自己做決定離開的時間很短。但也有業內人士透露,張立洲的離職主要是因為他的職業抱負與華鴻嘉信并不匹配。
關于華鴻嘉信對引進總裁的要求,李金樞曾公開表示,主要還是看他的背景、業內口碑以及過去任職經歷是否和企業相匹配。
從溫州起家,華鴻嘉信以布局三四線城市為主。2020年以來,其仍在三四線城市尤其是浙江三四線城市重倉布局。
如此來看,有著豐富三四線操盤經驗的黃士馮似乎恰好符合李金樞的標準,以及華鴻嘉信的需求。
不過,二者能否在短時間內擦出火花,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猜你喜歡
近十年首虧、行業一哥寶座不保的碧桂園,“利潤換穩健”惹的禍?
地產行業是否真正迎來筑底,碧桂園又能否成為行業復蘇中最快速受益的一批,尚需市場給出答案,我們拭目以待。碧桂園發布業績預警報告:利潤介于45億元至50億元
8月18日早間,碧桂園發布盈利預警公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核心凈利潤介乎約45億元至50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52億元介乎下滑約67.1%至70.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