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數科:To C、To B業務2019年貢獻營收171億元
剛剛過去的周末,靴子終于落地,京東數科遞交了科創板IPO招股書。我們注意到,2020年上半年,“京東白條”、“京東金條”兩項業務,為其貢獻了44.3億元收入,占總營收比重也已超過四成。
9月11日晚間,上交所科創板披露了京東數字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京東數科”)招股書。
京東數科計劃募資約200億元,擬發行不超過5.38億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之前)。
營收高速增長,累計未彌補虧損47.89億元
京東數科成立于2012年,正是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各類互金企業如雨后春筍般迅速崛起的時代。
雖然成立僅7年時間,但京東數科儼然已成為該領域的一位“老人”,經歷了數字金融、金融科技和數字科技三個發展階段。
2013年12月,京東數科發布了面向中小微商家的創新保理產品“京保貝”,首創秒級放款、隨借隨還、按天計息的普惠金融體驗。并于2014年2月推出了業內首款信用消費產品“京東白條”,開創了互聯網信用支付的先河,迅速成為行業效仿的目標。
2015年10月,京東數科在行業內首次提出“金融科技”定位,致力于為金融機構提供科技服務,推動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整體向“金融科技”升級。2016年起,行業正式進入金融科技的發展新階段。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紛紛成為未來金融創新的技術驅動力。
而“數字科技”的定位和戰略規劃則是2018年11月首次提出,公司升級為“京東數科”,致力于在數字經濟時代的產業數字化。
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1-6月京東數科營業收入分別為90.70億元、136.16億元、182.03億元及103.27億元,業績增長較快。同期對應毛利率分別為54.69%、64.38%、65.77%和67.08%,呈逐年上升趨勢。
然而,風云資本界發現,公司凈利潤卻出現較大波動。報告期各期,京東數科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8.20億元、1.30億元、7.90億元及-6.70億元。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東數科累計未彌補虧損為47.89億元。
對此,京東數科在招股書中稱,2017年度和2020年1-6月公司出現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受股份支付費用的影響。
其中,公司于2020年1-6月對部分核心管理人員的股權激勵進行了修訂,當年股份支付費用增加8.41億元,導致2020年1-6月母公司凈虧損6.29億元。并且由于合并范圍內子公司存在較大累計未彌補虧損,截至2020年6月末,公司合并報表賬面仍存在未彌補虧損。
在風險一欄中京東數科也提示:由于公司預計短期內無法完全彌補累計虧損,根據《公司章程(草案)》,公司彌補虧損和提取公積金后所余稅后利潤,按照股東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因此公司可能存在短期內無法現金分紅的風險。
借貸類金條、白條業務占比較高
從細分的各業務線來看,京東數科營業收入來源于金融機構數字化解決方案、商戶與企業數字化解決方案、政府及其他客戶數字化解決方案及其他。
首先,在金融機構數字化解決方案領域中,公司2017年、2018年、2019年營收分別為15.46億元、32.98億元、62.1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00.51%,且營收占比迅速提升,已成為公司整體收入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該項業務具體都有哪些產品呢?招股書顯示,該項業務主要包括京東金條、“小白卡”系列信用卡聯營產品、保險科技產品、資管科技平臺“JT2智管有方”等。
其中“京東金條”作為一款數字化無抵押的短期消費信貸產品,年度活躍用戶數和交易金額均實現了較大增長。報告期各期,京東金條實現的科技服務收入分別為9.20億元、20.88億元、36.60億元和26.36億元,近三年復合增長率達99.41%。
并且,報告期各期,京東金條的促成的貸款規模分別為1036.85億元、2554.92億元、4589.15億元和2612.17億元,近三年復合增長率為110.38%。雖然不及螞蟻金服的2.1萬億微貸信貸規模,但規模依然較大。
其次,對于商戶與企業數字化解決方案業務來說,報告期內,公司該項業務的收入分別為73.03億元、100.19億元、109.18億元和54.09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2.27%。代表產品主要包括京東白條、收單及會員管理、票據平臺三項產品服務。
其中,京東白條對于大多數在京東有過購物經驗的消費者來說是最不陌生的。報告期各期,公司白條產品科技服務收入分別為14.73億元、27.34億元、32.10億元和17.94億元。
京東白條不僅提升了京東數科的業績,同時將京東商城的用戶留存率提升了近100%,人均訂單量提升約50%,交易額提升約80%。
不過,從營收占比來看,近年來,商戶與企業數字化解決方案業務營收占比正在逐漸減小。報告期內,商戶與企業數字化解決方案業務占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80.52%、73.58%、59.98%及52.37%。
最后,政府及其他客戶數字化解決方案報告期各期收入分別為0.73億元、1.47億元、8.41億元及5.7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已達239.05%。產品主要包括智能營銷解決方案、智能城市解決方案等,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0.81%、1.08%、4.62%及5.57%。
總體而言,從面向的客戶端來看,京東數科2019年To C、To B合計營收貢獻171.35億元(不包括政府及其他客戶數字化解決方案,以及其他中的To B營收),約占總營收的94.1%。
其中,尤以To C端的“京東金條”及“京東白條”為重。2019年,兩款產品合計營收已達68.7億元,占總營收的37.7%,且比例也逐年走高,到2020年上半年,占總營收的比重已達四成左右。
恰逢民間借貸利率下調,業績影響幾何?
京東數科遞交招股書的不久前,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新修訂的民間借貸利率調整規定,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修改為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每月20日發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4倍。以2020年7月20日發布的LPR3.85%為例計算,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將為15.4%。相比之前,保護上限出現了大幅下降,這一變動會對京東數科何種業務產生多少影響,也是市場人士尤為關心的問題。
對此,京東數科在招股書中表示,該規定的發布可能對金融機構客戶群體、利率區間也帶來影響,并對金融機構信貸業務規模帶來影響,進而對公司與其開展的相關業務合作產生負面影響。此外,公司部分子公司從事自營金融業務,在業務定價及經營模式等方面也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
招股書顯示,2019年,金融機構信貸業務貢獻的營收為68.7億元,占總營收的比重為37.74%,環比增長42.47%。
就此狀況,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向風云資本界分析表示,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大幅下降等監管政策的變化,對于京東數科可能帶來合規風險及業務經營風險。這也確實是金融科技服務公司面臨的重要風險之一,京東數科在招股書中也做了提示。
其解釋,雖然最高法明確經金融監管部門批準設立的從事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因發放貸款等相關金融業務引發的糾紛,不適用民間借貸的規定,但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大幅下降可能對金融機構客戶群體、利率區間也帶來影響,并對金融機構信貸業務規模帶來影響,進而對公司與其開展的相關業務合作產生負面影響。并且,降低借貸利率是各類機構共同的方向,基于金融的公平性,金融監管部門未來也可能調整相應的監管要求,進一步降低金融機構的利率。
實際上,對于京東數科,人們同時關心的還有它和螞蟻集團的之間的異同。
京東數科在招股書中表示,盡管公司認為目前在中國以及全球范圍內并不存在與公司全面直接競爭的企業,但在產業數字化的發展浪潮中,公司仍將面臨激烈競爭。公司需要在科技能力、行業洞察和生態場景三方面保持競爭力。整體而言,螞蟻集團、賽富時(Salesforce)和阿里云分別在數字經濟范疇下科技、行業和生態的不同層面或不同領域開展業務,但該等公司的客戶群體、經營范圍、業務模式與公司均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其財務數據與公司并不直接可比。
于百程則認為,從主營業務分類來看,螞蟻集團和京東數科確實有所不同。螞蟻的主營業務收入是按照業務屬性進行分類,包括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數字金融科技平臺(包括微貸科技平臺、理財科技平臺、保險科技平臺)、以及創新業務及其他。京東數科主營業務收入是按照服務的行業和客戶類型進行分類,包括金融機構數字化解決方案、商戶與企業數字化解決方案、政府及其他客戶數字化解決方案等。雖然分類不同,但二者業務的核心是相似的,都是基于自身的生態、用戶、數據、技術、人才、洞察和創新等優勢,為商戶與企業、金融機構、政府等客戶提供數字化服務,雙方主營業務各自具有一些特征,螞蟻集團依托海量用戶的優勢,規模效應體現得更加明顯,京東數科在政府數字化服務、商戶營銷服務等產業數字化方面實現了更多元的業務創新。
“在營收上,金融科技業務都是螞蟻集團和京東數科的核心之一,其中信貸科技又是最主要的部分。二者披露的促成貸款量數據口徑不同,螞蟻集團披露的是信貸余額,京東數科披露的是促成的累計交易額。從信貸科技營收來看,螞蟻集團的規模和營收更大,粗略估計,信貸科技營收規模可能是京東數科的五到六倍”。于百程進一步解釋。
猜你喜歡
申設金融控股公司,螞蟻或靠征信輸出信貸科技
不論整改將給估值帶來什么變化,若螞蟻最終能以金控集團的新身份平穩落地并再度發起上市,都將為京東科技等同類公司抄作業帶來重要的借鑒意義,也將在我國金融創新監管的歷史中留下璀璨的一筆。京東科技要放棄上市?可能只是換張臉重新再來
3 月 8 日,有媒體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京東旗下京東科技子集團可能放棄于科創板上市的計劃,但未來有可能再次提交申請。對此,京東科技方面回應稱:不予置評。整合數科、云與AI業務,京東科技子集團成立:一盤數字科技驅動產業數字化的大棋
將云與AI業務整合至京東數科,讓數字科技更好地服務產業數字化,原京東數科產業數字化的愿景也有了更多實現的可能。透視中國科技公司創新路徑:一面布局前沿,一面落地下潛
《經濟學家》曾發表的“沒有集裝箱,不可能有全球化”的觀點已經成為共識。不過,很多人可能沒有想到的是,就是這一如今被公認的偉大發明,其實也曾在落地過程中四處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