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設備比安卓便宜一半,華為與小米終有一戰
在華為開發者大會之前,一些產業人士探討鴻蒙,很多人表示并不了解。他們好奇,華為鴻蒙與谷歌安卓有什么區別?它的開發者群體與安卓有什么不同?它的商業模式又是什么?
華為為什么要做鴻蒙?
鴻蒙2.0在華為全球開發者大會上終于揭開神秘面紗。
自去年隨著備胎計劃曝光后,鴻蒙進一步公開了上市時間表。鴻蒙1.0跑在榮耀智慧屏上;鴻蒙2.0還會在手表、車機上推出。到今年12月,鴻蒙將發布手機版本,2021華為手機將正式支持鴻蒙2.0,向開發者開放,也考慮對部分消費者開放。
華為為什么要推出鴻蒙?一年前,很多人認為答案是為了不被谷歌卡住脖子,一旦安卓斷供,鴻蒙能給華為手機續命。
到了今年的開發者大會,我們發現,鴻蒙推出的背后并不僅僅單純為了自救,整個業界也正在醞釀一盤更大的棋。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總裁王成錄甚至自信表示:“安卓斷掉華為,作為鴻蒙來講,絕對是利大于弊。”
這背后,首先是不可阻擋的萬物互聯新趨勢。回顧過去,每當走到一個新趨勢節點時,都將留下一個操作系統的贏家。PC時代,微軟的Windows勝出,之后倒在手機時代,卻成就了谷歌的安卓和蘋果的iOS。
而當下,手機構建起的生態世界已經足夠完備成熟,萬物互聯、物聯網則被認為是下一個“手機時代”。鴻蒙正是一個基于物聯網時代的分布式操作系統。
王成錄稱,過去五年,華為給安卓貢獻了很多創新型的功能,但安卓有自己嚴格的思考,華為做創新必須得到安卓的同意,比如一個手勢互動的創新,溝通了一年才通過,“被合作捆住了手腳,搞得我們很痛苦”。
而現在鴻蒙走上一條基于微內核的分布式架構,是一條完全不同于安卓的路。
華為的一位合作伙伴向AI財經社表示,微內核代表了一種新趨勢,這種靈活、功耗低、可互聯的架構可以連接更廣泛的物理設備。這種趨勢甚至可以在芯片這樣的硬件領域看到。
英特爾的X86架構就是宏內核,它是一種復雜的指令集;而Arm則是微內核,是簡單指令集,X86只能在電腦、服務器等較大的設備上使用,而Arm可以組合,上到數據中心下到可穿戴設備都能使用。也正因此,英特爾正在被其他企業趕超,而它自身因歷史包袱過重想要轉身并不容易。
上述合作伙伴認為,操作系統也走到了這樣一個節點。能不能抓住萬物互聯時代的特點,推出一個更適合未來的操作系統,決定誰接下來將掌握話語權。
王成錄認為做鴻蒙是中國產業界的一次機會。在答媒體問期間,他回顧自己從事軟件業20多年,認為國內軟件業看似枝繁葉茂,實則很危險,可以瞬間凋零,原因就在于沒有“根”,沒有自己的操作系統、沒有自己像樣的中間件.....“沒根,再多的人也是一盤散沙,一盤散沙毫無價值。”
王成錄稱,過去國內的軟件開發人員像組裝工,所有的技術、生產線和器件來自于別人。現在美國的限制,給了國內操作系統扎下根的機會,也給產業界帶來了一次革新的機遇。
鴻蒙是替代安卓嗎?
由于與備胎計劃同時面世,鴻蒙在外界看來天然擔負著替代安卓的使命,因此也常常被拿來與安卓進行對比。
“我們跟安卓不在一個賽道。”王成錄在HDC大會采訪間里表示。由于最初誕生的邏輯不一樣,這也決定了鴻蒙與安卓在各方面均會出現分野。
通過華為鴻蒙團隊、合作伙伴們的描述,我們總結出鴻蒙“不專為手機”、“輕”、”便宜”、“碰一碰萬物互聯”等特點。
“鴻蒙和安卓完全不一樣,安卓是手機操作系統,鴻蒙的戰場在1+8+N。”華為合作伙伴和潤的一位人士對AI財經社說。鴻蒙OS可以跑在手機、電視、手表、汽車、智能家居、燈等各種終端上。
王成錄用“活字印刷”來解釋為什么鴻蒙OS可以操控這么多終端:鴻蒙系統被解耦成上萬個模塊,一個個模塊就相當于一個單字字模,這些模塊可以根據需求排列組合,鴻蒙系統也就能可大可小,既可以組成大系統,進入復雜設備,也可以形成小系統,跑在簡單設備上。“軟件架構是要應對變化的,越容易應對變化,越是好架構。”
相比安卓,鴻蒙還是一個更“輕”的選擇。“系統裝安卓,至少需要1G內存,鴻蒙最小只需要128KB內存。安卓需要4個核的CPU,鴻蒙1個就夠了。”深圳睿視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陳安寶告訴AI財經社。
這帶來的一個直觀結果是鴻蒙設備的成本更低。一個同樣的設備,鴻蒙可能比安卓的成本要少一半甚至更多。比如,市面上一個微信支付硬件,安卓設備至少要1000多元,鴻蒙可能只有三四百元。
鴻蒙還突出了自己“碰一碰萬物互聯”的特點。不用看著說明書,一步步連接網絡。只要設備上有NFC,碰一碰就能互聯。
鴻蒙“不專為手機”、“輕”、”便宜”、“碰一碰萬物互聯”的特點,也給業務打開了想象空間。美團王慧文舉例稱,如果成本足夠低的話,配送員帽子上也可以放一個小攝像頭,找不到路時能跟客戶更好地溝通;多設備的協同,讓小區的電梯、門禁也可以跟手機對接,讓下單者更無縫、更便利地接收外賣。
誰在用鴻蒙?
安卓的生態合作伙伴更多是基于手機的應用和開發者們。而鴻蒙的合作伙伴則涵蓋物聯網,范圍更加龐大。
從這屆開發者大會看,家電是最早一批用上鴻蒙的設備了。
榮電集團董事長侯文明分析,因為家電企業價格戰打得太厲害,利潤不好。比如,養生壺,前年賣299元,去年賣169元,今年只賣到79元。因此家電企業最有動力做這件事。
另一位開發者認為,家電很多已經帶了聯網模塊,但并沒有實現價值。因此,家電企業期望通過新技術,來實現改變。
比如美的家電使用了鴻蒙后,碰一碰聯上網,還能跳出服務卡片,凈水器設備可以監控濾芯壽命,一鍵購買耗材;烤箱有菜譜,可以根據菜譜自動調節烹飪時長。
App廠商也有訴求。張朝陽也來參加開發者大會。他透露,搜狐針對鴻蒙做了demo。每天中午雷打不動堅持做直播的張朝陽,放棄了一個飯局。他期望直播能更節省帶寬和資源、提升效率。“優化是無止境的。如果應用軟件和操作系統能直接配合,甚至通過操作系統直接調用硬件,實現的效果,就會有專業相機和傻瓜相機的區別。”
鴻蒙將要怎么與開發者分配利益?
王成錄坦言,做生態最難的,一定是利益分配。利益分配比技術還具有挑戰性。目前,華為仍在摸索中。
美團王慧文則稱,鴻蒙生態不是集中力量辦大事,而是要以商業利益正向產出下,把不同環節的參與者都調動起來。
一位合作伙伴則表示,目前與鴻蒙的合作還未涉及到利益分配,但發現價值點后,鴻蒙還是要給出方案。
提供解決方案的深圳睿視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陳安寶認為,利益分配沒有問題,自己做方案可以實現營收,最終還是要取決于,消費者花更少的錢,實現更好的體驗,愿意買單。有合作伙伴認為,目前安卓生態很亂,已經賺不到錢。鴻蒙給開發者提供了第二個選擇。
一位合作伙伴分析,目前開發者愿意進來,有兩個原因:一是看到了鴻蒙能實現差異化的能力,比如鴻蒙可以在不同設備之間協同,烤箱制作食物,可以從可穿戴設備上了解用戶的健康,多終端的互動,提供更個性化的飲食;二是谷歌離中國開發者太遠了,很難實現合作。基于上述考慮,他們選擇早切入,早占據位置。
除了利益分配,諸多合作伙伴表示,鴻蒙面臨多項挑戰。安卓用了十年時間建生態,鴻蒙必將面臨的是一個持久戰。美團王慧文表示,建鴻蒙生態得有耐心。“很難像互聯網一樣催生,干那種用十個人一個月生出孩子的事。”此外,以往華為是一個“能力者”,但華為需要更開放,給合作伙伴提供枝繁葉茂的空間,跟產業、開發者共贏。
HMS會給鴻蒙帶來什么?
在開發者大會互動體驗區上,HMS是比鴻蒙占領面積更大的平臺。華為消費者業務云服務總裁張平安告訴AI財經社,HMS跟鴻蒙并不是一個層面的東西,HMS是華為對標谷歌的GMS打造的一個應用生態平臺。
張平安稱,安卓系統歷史累計一共有300萬個應用,而在這其中有20萬用戶的應用,不過15萬個。目前HMS集合了9.6萬個應用,在張平安看來,未來HMS做好的話,追趕安卓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重要的一點是,雖然目前的HMS是運行在安卓的架構上,但未來,HMS將兼容安卓和鴻蒙兩個架構,也就意味著,之后HMS上面開發的應用,可以也直接跑在鴻蒙系統上去。
而鴻蒙目前開放的,會與未來HMS開放能力合在一起,形成更強的合力。
目前加入HMS的應用廠商,很多看重的是華為的出海能力。比如,快手創始人程一笑表示,之前在國外,快手的人在華為代表處泡了一天,但后來發現把出海這件事情想簡單了,應該泡一個月才夠。
HMS生態的成長速度也會對鴻蒙的生態構建起到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