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襲”的嘀嗒出行
文|第七筆畫
來源|博望財經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出行市場,貝恩咨詢預測,2020年中國網約車市場規模將達到720億美元。
市場大不代表創業易。網約車于2012年在中國興起,歷經八年的廝殺爭斗與快速發展,有數百家網約車品牌誕生,也有數百家網約車品牌倒下。如今,在中國網約車戰場上,終于要誕生第一家網約車上市公司,它不是行業老大滴滴出行,而是李斌投資的嘀嗒出行。
9月初,有消息稱,嘀嗒考慮在香港進行5億美元IPO。
事實上,嘀嗒出行早就開始謀求上市。2019年8月,嘀嗒已開始尋求IPO前的最后一輪融資,資金需求是3億美金。只不過當時嘀嗒預想的上市地點是美國。或受中美關系,以及中概股赴港上市潮影響,嘀嗒出行將上市地點更改為香港。
那么問題來了,嘀嗒出行為什么能在網約車賽道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下來?嘀嗒出行又為什么急于上市?上市后嘀嗒出行的想象空間有多大?
01
守正出奇
嘀嗒出行成立于2014年,由宋中杰、李金龍等人創立。在創業之前,宋中杰曾擔任Google中國銷售總經理、普元軟件COO,中國惠普副總裁兼軟件部總經理、服務銷售部總經理、制造業行業總經理、全球客戶部總經理。
在創投圈有一個常見的現象,許多創業者本來想做的是A,但慢慢的卻做成了B。宋中杰就經歷了這個過程。
初次創業,宋中杰本來看好的是團購賽道,并創立品牌嘀嗒團,無奈嘀嗒團業務失利,宋中杰只能帶領嘀嗒轉型,當時正趕上北京市政府發布了鼓勵私人小客車合乘出行指導文件,宋中杰認為,這代表了政策的風向標,也符合私家車城市出行的趨勢。所以帶領團隊征戰出行市場,成立嘀嗒出行的前身——嘀嗒拼車。
轉戰出行市場后,嘀嗒融資異常順利。
經朋友引薦,宋中杰與李斌相識,二人吃了一頓飯,聊了一個小時后,李斌便決定投資嘀嗒。
繼2014年11月19日獲得IDG資本1000萬美元融資后,2014年12月31日,嘀嗒拼車獲得了易車領投的2000萬美元B輪融資;2015年5月6日,嘀嗒拼車完成1億美元C輪融資,由崇德投資領投,摯信資本、易車網、IDG等跟投;2017年3月1日,嘀嗒出行獲得了李斌創立的蔚來資本的D輪投資。
不僅在資金上支持嘀嗒出行,2018年4月,蔚來資本、蔚來汽車董事長和CEO李斌正式出任嘀嗒出行的董事長。
嘀嗒出行與滴滴出行雖然都屬于網約車領域的玩家,但兩家的戰略路線相差較大。滴滴像是淘寶,不斷的構建自己的生態,而嘀嗒更像是網易考拉(考拉海購),專注于垂直細分領域。
目前,滴滴旗下已經有滴滴出行、禮橙專車、青菜拼車、花小豬打車、快的打車等多個品牌,業務線覆蓋快車、專車、順風車、出租車、代駕等多個服務。嘀嗒出行則只專注于順風車和出租車業務。
在網約車混戰階段,嘀嗒出行此舉不可謂不明智,順風車既不像快車那么燒錢,也不像快車那么難以盈利。這使得嘀嗒在網約車大戰中,得以存活下來,并在2019年實現盈利。
“我們是全球范圍之內都盈利的公司,因為我們還有廣告業務、增值業務,服務后市場有加油、維修保養、保險、車輛金融服務,新車、二手車買賣的對接通道。所以我們營收是多方面的。”嘀嗒出行CEO宋中杰如是說。
官方數據顯示,嘀嗒出行整體注冊用戶數已突破1.8億,注冊車主數突破1900萬。其中,嘀嗒順風車業務,已經覆蓋359座城市,累計共享座位超24億。出租車業務已開通86個城市,達成戰略合作有21個城市。累計注冊出租車司機190余萬,累計認證通過出租車司機80余萬。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嘀嗒出行方面表示,嘀嗒出行2020年的目標是單量翻倍達到200萬單。
02
急于上市
從數據上看,嘀嗒出行的表現并不差,已經成為國內第二大網約車平臺。今年5月,嘀嗒出租車還與美團展開了合作,嘀嗒出租車業務正式入駐美團。用戶可以通過美團來打“嘀嗒出租車”。
但嘀嗒的隱憂也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嘀嗒雖然是網約車老二,但與老大滴滴的實力相差甚遠,無力較量。
QuestMobile 數據顯示,2020 年 6 月,滴滴出行月活躍用戶數量(MAU)達到 7768 萬,是排名第二的嘀嗒出行的 3.7 倍。
網約車格局基本已定,這直接促使投資機構不愿意將新錢投入到嘀嗒出行上,只靠自身盈利的那部分錢,嘀嗒出行很難再上一個量級。
其次,滴滴留給嘀嗒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最近幾個月,滴滴大力燒錢推廣花小豬打車品牌,并邀請郭麒麟作為代言人,花小豬打車雖然并沒有直接打著順風車的名號,但其一口價的模式,對嘀嗒出行順風車業務造成了較大沖擊。只不過,花小豬目前還沒有推出城際服務。
除了順風車業務外,滴滴對嘀嗒出租車業務也正在進行阻擊。
前不久,滴滴對快的打車進行了重大架構調整,任命石東海為總經理,向程維匯報。石東海于2015年加入快的打車,曾擔任快的出租車技術負責人。
此次架構調整是為快的品牌升級做準備。2020年9月1日,滴滴宣布旗下出租車業務升級為“快的新出租”,將投入1億元專項補貼為乘客發放出租車打車券,拉動消費。
網約車市場沒有用戶習慣。如果快的新出租的車費低于嘀嗒出租車的車費,用戶會毫不猶疑轉向快的。
嘀嗒出行想要擺脫滴滴的陰影,最需要的是資金。有了資金才有向更廣闊邊界拓展的機會。有了資金才能抵御來自滴滴方面的壓力。
如果不能盡早融到錢,嘀嗒出行最好的結局可能就是被滴滴收購。最壞的結局可能像電商界的聚美優品一樣——曾一度輝煌,最終只剩下“寂寞”。因此,不難理解,嘀嗒出行為何如此急于上市。
03
上市,然后呢
上市只是一個公司的發展節點,但不是終點。很多問題在上市之后,仍然需要面對。
對于嘀嗒出行來說,第一個要面對的是合規問題。雖然嘀嗒出行一直在為合規做努力,比如2017年3月,杭州交通運輸局向嘀嗒頒發了《杭州市私人小客車合乘信息服務平臺備案證明》,嘀嗒成為全國首家獲得政府備案的拼車合乘平臺。
但嘀嗒不合規事件依然存在。
比如,據媒體報道,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嘀嗒出行曾違反北京市有關“疫情防控期間,暫停出入京順風車業務”的要求,被北京市交通執法總隊責令立即整改,關停該業務,罰款15萬元行政處罰。
通過收購其它網約車公司也好,還是通過常規申請途徑,取得更多網約車運營牌照,并且緊跟政府對網約車的規定動態,是嘀嗒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嘀嗒出行需要面對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安全問題,順風車對司機、車輛的審核不如快車嚴格,如何通過技術或者其它手段,避免惡性故意傷害、傷亡事件發生,以免走滴滴順風車的老路。
順風車只是滴滴的一個業務板塊,所以當年叫停順風車,對滴滴的影響不大,只是將它的盈利周期拉長了。但順風車是嘀嗒出行的核心業務,如果因為惡性事件被叫停,到時,嘀嗒能否繼續生存下去,都將成為一個未知數。
上市之后,嘀嗒需要面對的第三個問題是如何拓展邊界。專注于順風車、出租車業務,讓嘀嗒出行在早期階段避開了與滴滴等競爭對手的正面沖突,得以在一個相對安穩的大環境下發展、壯大,成為中國第二大網約車平臺。
但嘀嗒出行現在面對的市場環境是——新對手不斷入局,老玩家分食順風車、出租車業務。靠燒錢補貼能夠守住目前的行業地位,但然后呢?
縱觀當下國內小巨頭,無論是美團還是字節跳動,都沒有只專注于某個垂直細分領域。滴滴出行早就開始布局出行生態,嘀嗒的天花板僅僅是網約車中的順風車和出租車嗎?嘀嗒出行如果想有更好的發展,就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
當然,無論上市后嘀嗒出行發展如何,李斌都是贏家。
猜你喜歡
高德地圖正式推出北斗衛星定位查詢系統 超半數導航已由北斗主導
未來,高德地圖也將在技術領域持續精進,依托北斗系統自主高精尖科技能力,更好地為廣大用戶的出行服務。微信內測打車服務!已接入曹操出行等平臺,同距比美團打車稍便宜
據Tech星球獨家報道,微信九宮格內的“出行服務”中,正測試全新的打車功能。相比2021年在廣州地區與“如祺出行的合作,此次升級功能中,會接入更多的打車服務商,能夠打車的城市也進一步增加。中國最掙錢的高鐵,自稱在“過緊日子”,上半年預虧超10個億!
京滬高鐵公告稱,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2022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將出現虧損,為-10.32億元到-15.4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