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拉被網易賣掉一年后,要替阿里“試錯”會員電商,但亮點不足
從網易走向阿里,考拉易主已經一年之久。
8月24日,考拉海購的官方微信中出現一條漫畫推文《致嚴選:一別兩寬、各自安好,考拉與嚴選分手的一周年》,推文中考拉大談離開網易片段,甚至還上線了與嚴選定制了體面分手禮盒,表明自己現在已成“富二代”,過得很好,并借此宣傳近期自己升級為會員電商。
時間倒回2019年9月6日,考拉宣布正式進入“阿里動物園”,并且官方微信將此前的內容全部清除。對于考拉而言,之前關于網易的一切都已成為過去式。
在分手一周年的日子,考拉再次借網易嚴選打出感情牌。進入阿里體系后,考拉的重大戰略升級除了代表著自己外,同樣作為棋子為阿里試錯。
要做會員電商,考拉的路越走越窄?
8月21日,考拉海購宣布戰略升級會員電商,發布了十大會員權益,圍繞全球精選、定制、極致性價比、專屬服務等方面的升級,而此次主要的升級對象便是3億的新中產用戶。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兼考拉海購CEO劉鵬說,“以前我們做的是用戶的寬度,做的是用戶的數量級,但現在是要做深度,滿足用戶價值。”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兼考拉海購CEO 劉鵬
據悉,從今年4月底,考拉就在內部部署新戰略,進行全新的會員體系設計,產品、技術、商品、供應鏈、權益等都圍繞黑卡會員優化,從過去的以“貨”為中心,迅速轉變為以“人”為中心。并且考拉從2017年便推出了黑卡會員服務,與此類似的還有阿里88會員、京東Plus會員、小紅書的小紅卡,以及拼多多的省錢月卡。
“做會員更主要是把平臺上的非會員變成會員,從價格進行讓利,實際上是做用戶分層運營尋求增量。以貨為中心的流量運營,變成了以人為中心的會員運營,指標是會員的滿意度和續簽率,而非單純的GMV成交。”考拉海購資深產品專家通博曾說道。
“自從加入阿里之后,考拉的GMV降低了6成。”一位阿里內部人士向AI財經社透露。
劉鵬則強調,電商下半場是用戶深度運營之戰,相比會員普及率較高的國外,國內市場尚未完全打開,按照人口基數推算,擁有較大的空間。
但國內外消費觀念多年存在差異,考拉若憑一己之力,去挑戰大眾電商平臺的運營模式,勢必不是一個很明智的選擇。
而在加入阿里“動物園”后,保持獨立運營的考拉海購,在某種程度上更像是“編外人員”。雖然被阿里收購,但是考拉一直不屬于大淘系。一位考拉內部人員說道,“獨立運營的考拉相對壓力更小,并且能夠有更多嘗試的機會,大淘系內的業務線,能變化的空間很小。”
對于轉型后的會員服務,考拉也坦言,雖然目前各大平臺都擁有會員服務,但是不論在阿里內部還是在阿里外部,都沒有一個可完全參考的范本。在一條從未有人實踐成功的道路上試水,不太像阿里的風格,而此時大肆宣揚戰略升級的考拉,更多是代替大淘系進行摸索試錯。
會員電商第一個就是賣權益,同樣類型的有考拉、海豚家、1號會員店等;第二個則是賣分銷,這種分銷是指用戶消費到一定額度,或者是開通相關年卡,才有部分資格進行分銷。
一位電商行業人士分析稱,“會員電商最關鍵的是看權益,除了優惠券外,像稅費、運費、專屬客服,0元極速退,這些都不屬于真權益,普通用戶在活動場景中也有享受的機會。”AI財經社對比發現,網易考拉黑卡與小紅書小紅卡的權益與價格,相差并不是很大。
對于此次考拉升級后推出的會員,上述人士表示,目前看來亮點不是很大。并且在阿里、京東推行電商會員前,云集便已在2016年底試行帶分銷模型的會員電商,本質就是會員制,后來貝店、環球捕手(斑馬會員)、楚楚街、海豚家都推出會員制。
但也正由于品類小眾,付費會員的模式使得會員制電商路子越走越窄。2016年成立的會員電商海豚家,用時一年半成長為行業獨角獸,但自從去年6月份獲得1億美元C輪融資后,至今都沒能再獲得融資,甚至深陷假貨風波中。
海淘終究偏小眾,未來是內容電商的主場
在考拉被收購前,大淘系中的天貓國際與考拉其實是競品關系。有業內人士透露,考拉有70%用戶都與淘寶重疊。
收購這一年,考拉的曝光度明顯降低,淘寶首頁也沒有設置考拉專區的位置。由于當下前端技術尚未打通,即使在淘系大型電商節中,參與活動的考拉也很難從中獲得引流。
收購考拉,本質是因為海淘屬于阿里生態布局當中的一個部分。上述阿里內部人士說道,“整個APP端內承載得太多,也不利于整體發展,所以要有拆分意識。至于考拉,其所在的海淘領域本就是一個小的細分品類,會員電商更是海淘中的進一步細分,再加上現在免稅政策的出現,像考拉這樣很垂直的賽道,長期發展不是特別利好。”
即使考拉試水會員制電商成功,淘寶后期沿用的可能性也極小,因為后者更多是在尋找增長用戶停留時間的方案。
今年4月份,考拉海購上線爬樹TV、Like社區,在APP首頁擁有核心入口。據知情人士透露,考拉的視頻社區從去年就開始運營,拓展直播、短視頻兩種渠道,側重發展種草經濟。當天發布會現場,考拉也邀請了自家眾多主播達人們站臺。
“電商的下一個維度肯定是以內容為主,電商商品交易作為底層邏輯存在。”上述業內人士分析道。自從短視頻、直播等內容平臺爆火以來,電商不僅僅是購買平臺,平臺更希望能有其他內容將用戶留下來。
以手機淘寶為例,曾經依賴搜索、以多SKU為特點;但隨著以推薦為重的、爆品邏輯的拼多多逆襲后,淘寶也增多帶有推薦行為的板塊,淘寶直播、今日爆款、還有搜索欄的全網熱搜榜等,均是在以內容吸取用戶的注意力,增加用戶停留時長。
上述人士分析道,“目前小紅書是最接近內容電商的,但其社區氛圍更重,重點是分享生活,電商占比相對較少,最終的理想狀態應該是兩者比重更加均衡些。”
無論是試錯的考拉,還是謹慎的淘系、京東、拼多多,亦或是抖音、快手,電商平臺與內容平臺的分界線愈發模糊,下一階段的購物方式會是什么樣,站在當下難以預測。但能確定的是,不會是僅限于會員制的海購平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