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能讓華誼打個翻身仗嗎?
闊別影院半年之久,電影市場終于迎來了第一部“鴻篇巨制”。
幾次延檔,并曾被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中原定為開幕影片,《八佰》承載了太多期待。
10年準備,4年制作,耗資5.5億元,超30位一線影星參演,導演管虎為此專門建了一座城。這一出生便帶著巨額投資,最高制作水準的戰爭電影,注定會被更多人凝視。
在中國的戰爭影片中,求勝情緒和抵抗套路屢見不鮮,《八佰》并未踏入這種桎梏,而是從自小而上的視角,為小人物立傳。恐懼與痛苦、熱血與莽撞,這些面對戰爭的最真實狀態,在一部影片中全盤托出,輸贏甚至已經淡化,它所關心的,是一種文明對另一種文明的殺戮,管虎將這個題材發揮到了反戰電影的另一高度。
影院剛開業不足一個月,《八佰》率先定檔。8月14日,《八佰》拉開了規模性保底電影,4天電影票房沖破1億元大關,8月20日,電影票房已沖破2.5億元,已然刷新了中國影史的電影票房紀錄。
在每天全國電影票房大盤不過兩千多萬之時挺身而出,戲里戲外,《八佰》似乎是一種呼應。等不及的,還有影片的資方,尤其是華誼兄弟。長達一個季度的股價低迷,華誼兄弟終于在近日迎來看漲時刻。《八佰》上映首日,華誼兄弟繼前一日漲停后,繼續大漲8.45%,收盤價6.80元,市值189.58億元。
首部定檔大片,一己之力拉升大盤
《八佰》取材于1937年10月淞滬會戰最悲壯一役。謝晉元奉命率領中國軍隊第88師524團一營堅守閘北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撤退。為了迷惑敵人,他對外宣稱有八百人,史稱“八百壯士”。四個晝夜的時間內,國軍以430人敵30萬日軍,后者前后發起了十幾輪瘋狂進攻,也未能往前推進一步。
這個場景的特殊性在于,四行倉庫背靠英租界,敵軍由北進犯,河岸南邊的租界區,有大量普通百姓圍觀。老百姓每天在河對岸圍觀國軍守衛四行倉庫打敵人,仿佛一場熱血抗戰題材的大型現場直播,由此又引發了不少心理變化。從這個層面來說,四行倉庫保衛戰的象征意義,大于戰爭本身。
不同于以往戰爭片中偏向于對英雄人物的塑造,整部影片從底層士兵開始。他們或找不到隊伍,或對戰爭完全沒有概念,是從沒殺過人的農民,或者只是想逃……底層民眾與少部分專業軍人混在一起,臨時組成一團“大雜燴”軍隊,在這些或自私、或恐懼、或英勇的身影里,管虎的筆觸不加任何批判。雖然因剪輯問題,有人詬病虎頭蛇尾,但也算得上一部誠意之作。
在淘票票想看數據上,首輪點映過后,8月15、16兩日想看人數激增,8月16日單日增幅達到了2.9萬的峰值。反映到票房表現上,《八佰》在點映后的單片貢獻,一直保持在單日5000萬以上,頗有一己之力撐起大盤的意味。
作為助力影院復蘇的救市之作,15億票房是業內普遍對《八佰》的票房預計,也是順耳之年的王中軍不甘心投子認輸的希望。盡管哪怕票房最終為15億,按照電影票房分賬制度,回到片方手中的資金也僅為5億元。
半年之前,《八佰》的出品方王中軍在飯局節目里,面對媒體的提問“觀眾還能看到《八佰》么”時,王中軍桀驁不拘,“你瞧你說的那慘勁兒,為什么看不到,一個電影能改多久?我期待它對華誼有所緩解,畢竟能產生很大的收入。”于是,有另外一種聲音稱,懸在這個時間點上映,“因為華誼等不起了。”
上映首日,在排片和上座率受限的情況下,《八佰》的累計票房票房已破4.07億,排片占比高達59.3%。
華誼已經等不及了
這部耗費巨資的影片由華誼兄弟與北京七印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管虎妻子梁靜為法人)出品,騰訊影業、光線影業、與阿里巴巴影業聯合出品。作為最大的出資方,《八佰》一役,無疑對華誼兄弟的影響最大。
2009年初上市時,華誼兄弟曾經有一段長達4年的高光時刻。四年時間內,歸母凈利潤從8400萬到6.65億元,一直保持高速增長,2013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更是高達172%。于是,接下來的幾年內,華誼兄弟斥資7.56億元收購東陽浩瀚70%股權、10.5億元收購馮小剛的東陽美拉70%股份、19億元入股英雄互娛……三家公司便已動用40億資產。
再到2018、2019兩年,由于連續多個項目無法順利上映,華誼面臨極大的現金流壓力,王中軍、王中磊兩人反復通過股權質押、解押、再質押的方式縫隙中求活。結果卻是2020第一季度,華誼兄弟資產負債率高達54.38%,超過行業平均水平,同期的光線傳媒為13.56%。
2020年Q1,華誼營收再次同比下降61.38%,虧損1.43億元。疫情再次給了這家老牌電影公司一擊重擊。為了維持公司運營,王中軍和王中磊已經分別質押了自己名下華誼股份的90.9%和99.67%。該公司股東人數(戶)為10.22萬戶,較上個報告期減少3.68%。
華誼兄弟可用的資金已經所剩無幾。2019年年報數據顯示,華誼兄弟2019年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僅為5.54億元,2018年這一數字為21.55億元。2020年一季度,華誼兄弟營收2.29億元,同比下降61.4%;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僅剩2.68億元。
接連兩年的虧損,華誼兄弟甚至一腳踏入退市邊緣。2018、2019兩年內,若計入資產減值損失,虧損額分別高達10.93億元、39.63億元。按照最新的《創業板上市規則》,上市公司若面臨“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深交所認定的其他情形”、“法院依法受理公司重整、和解和破產清算申請”等情況時,將面臨退市風險。
《八佰》救市
巔峰時刻,華誼兄弟市值一路逼近800億元,股價連續下挫也讓高比例質押的華誼兄弟兩大股東王中軍、王中磊去年一度游走在爆倉的邊緣。
2020年6月,華誼兄弟發布的公告顯示,華誼實控人王中軍 王中磊合計質押占其所持股份比例達到93.42%。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公司股價仍然波折走低,可能導致公司兩位實控人質押的股權被平倉,從而失去對公司的控制權。
好在資本并未放棄這家老牌電影公司。2020年1月23日,民生銀行給予華誼兄弟5億元貸款展期一年,華誼姑且尋得一絲喘息;緊接著4月28日,華誼兄弟通過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從阿里影業、騰訊、象山大成天下等手中募資23億補血;7月31日,招商銀行再伸援手,宣布擬向華誼兄弟提供15億元授信用于華誼的影視項目開發,覆蓋眼下直到2023年華誼預計推出的30部影片。
“2020年華誼無論如何都要打翻身仗。”年初接受媒體采訪時,王中軍深信華誼翻盤有望。近期,王中磊明確表示,“從2020年8月份到年底,每個檔期華誼都已經準備好了電影。”讓手里的影視作品盡快上映或者售賣,是最直接的開源方式。”
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只是華誼,大多影視公司在2020上半年的財報表現都不亮眼。盡管影視公司各自的發展軌跡各有不同,但在同樣的行業大環境下,各自際遇卻別無二致。最近剛發布半年報的光線傳媒,在上半年實現營收2.59億元,同比下降77.86%。歸母凈利潤2057.2萬元,同比下降80.46%。受疫情影響導致多部影片延遲上映,是主要原因之一。
早先,不止一次撰文稱,觀測中國電影復蘇的跡象,要從四個維度來看:1.政策支持;2.影院正常營業;3.大片定檔;4.單熒幕產出。《八佰》的上映宣告進度條已經拉到第3檔位,能否就此拉升中國電影行業的上座率,幾乎所有人都在期待。
不可否認的是,《八佰》卻已對整個行業帶來一定的提振作用。連日來,除卻相關出品方的股票拉升,也給行業帶來信心。《八佰》大規模點映后,《奪冠》、《姜子牙》等春節撤檔大片已經陸續重新定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