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玩藍月被指虛假宣傳或涉欺詐,游戲企業快速套現隱憂多
藍鯨TMT記者 新月
2020年以來,手游市場因疫情帶來的“宅經濟”而迎來一波收割流量的熱潮。除了高曉松、陳建斌等頻繁出鏡的三國題材手游外,曾頻繁刷屏代言手游的“成龍大哥”也再次復出。特殊時期催生的“宅經濟”讓手游行業呈現一片繁榮景象,手游企業則牢牢把握住這次商機。
然而,繁榮之下也蘊藏一定的危機,雖然近期各類手游集中爆發,但行業亂象也隨之增長。據記者了解,在黑貓投訴等公開投訴平臺上,近期大多手游行業消費者均指出手游產品存在虛假宣傳、引誘未成年人巨額消費、退費難等問題,其中,虛假宣傳成了消費者投訴的重點。
對此,律師表示,如果企業的確存在虛假宣傳行為,消費者可以向法院以欺詐或重大誤解為由提起訴訟,要求撤銷因虛假宣傳行為帶來的交易行為。
貪玩藍月等游戲被質疑虛假宣傳,
或構成欺詐
新浪旗下消費投訴平臺“黑貓投訴”的統計顯示,備受玩家爭議的手游“貪玩藍月”位居榜單前列。這已不是該款游戲第一次成為眾矢之的,但近期,貪玩藍月、傳奇游戲等相關廣告在各新媒體平臺又再次卷土重來,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以成龍為主角的廣告新短片開始大規模投放。
投訴貪玩藍月的用戶普遍認為,該游戲產品存在虛假宣傳問題。其中一位用戶指出,“廣告宣傳可以回收元寶,贈送VIP不用充錢,結果充了好多錢也沒有見到回收入口,反而有很多充值窗口。”而不久前,據新京報報道,更有用戶充值11萬元,但游戲中裝備回收困難。
記者通過抖音上貪玩藍月的廣告發現,其廣告文案較為隱晦,并沒有直接向用戶承諾通過任何渠道獲得的游戲道具會以人民幣的形式回收。不過廣告在宣傳中卻頻繁使用微信轉賬的圖標來暗示回收到賬的效果,只不過金額二字被悄悄做了修改,難免讓人認為可以通過玩這款游戲賺錢。
同時,記者實測發現,在充值方面,玩家上線之初便會開始接收到各類充值贈禮等廣告。但在新用戶注冊及審核上,貪玩藍月系隨機生成賬號和密碼,難以做到未成年人審核。此前藍鯨TMT曾在報道中指出,傳奇類游戲火熱背后或對未成年人游戲消費有不利影響,而這至今未見改動。
與貪玩藍月高度重名或者游戲內容重合的游戲在市場上繁多,真假背后還觸及用戶隱私。用戶阿興(化名)告訴記者,自己此前曾下載過不少同類型手游,此后就會定期接到莫名的電話。“對方稱自己為手游顧問,掛斷電話之后馬上就會收到游戲廣告短信,邀請下載。”
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李旻律師向記者指出,如果企業有間接宣傳可以回收游戲內道具并兌現的,消費者那么可以向法院以欺詐或重大誤解為由提起訴訟,要求撤銷因虛假宣傳行為帶來的交易行為。
行業增速放緩,
企業快速套現難保游戲品質與服務
從行業層面看,游戲行業經歷數十年發展后,無論是用戶規模還是市場規模都趨于穩定。伽馬數據發布的《2019中國游戲產業年度報告》顯示,中國游戲用戶規模達到6.4億人,和2018年相比只約增加了1400萬人,增速明顯放緩。
同時,客戶端游戲與網頁游戲在營收與用戶規模方面均下滑明顯——前者營銷收入下降0.7%,用戶規模下降5.5%;后者營銷收入下降22%,用戶規模下降15.2%。相較之下,移動游戲市場營銷收入則達到了18%增長幅度。
這意味著,在增量紅利消失的階段,絕大多數玩家都在向移動端轉型,而企業所面臨的競爭壓力和存量運營壓力也相應有所增長,行業競爭也隨之加劇。
在行業增速放緩的壓力之下,部分游戲企業選擇重新走回變現快的老路。除了更倚重傳奇類游戲“充錢買裝備”的玩法,還增加了諸如抽卡養成等等游戲玩法。在整個手游市場上,抽獎玩法已近乎成為產品標配,但玩家的心理卻已經從獵奇變為質疑:所謂的概率究竟是否存在貓膩?
對游戲廠商而言,快速套現的方式顯得有些急功近利,在這種心態下,游戲品質及服務也往往容易打折扣,從而引發用戶不滿,上述案例透露出的行業亂象便是極好的佐證。記者注意到,在“黑貓投訴”平臺的投訴榜單上可以見到,即便是網易與騰訊這種游戲大廠,旗下也有部分熱門游戲處在被投訴之列。
當前,部分游戲企業仍然在加大營銷側的力度來吸引用戶。其中,愷英網絡于3月18日發布公告稱,將上線“藍月”題材電影,決意將其營銷為主的打法執行到底;閱文集團也在不斷將斗羅大陸等老IP新用。長遠來看,企業大幅引流的背后,用戶的權益和體驗如何保障仍是個長期考驗。
猜你喜歡
游戲代練行業價格戰白熱化,玩家需謹慎選擇
游戲代練行業隨市場爆發壯大,價格戰激烈致收入下降。玩家面臨賬號封禁和個人信息泄露風險。游戲廠商禁止代練,但市場屢禁不止。游戲企業數量逐年增長,涉及司法案件企業占比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