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40億,史上最大種子輪要來了
活久見,20億美元,140億人民幣,也能定義成種子輪融資了。
據悉,人工智能初創公司Thinking Machines Lab已將其種子輪融資目標翻倍至20億美元(約合146億元人民幣)。就在一個月前,傳聞中的融資目標還只有10億美元。
融資的底氣或許來自其豪華的團隊陣容,尤其是創始人是備受行業關注的前Open AI首席技術官Mira Murati,初創員工是ChatGPT、Character.ai、Mistral、PyTorch、Fairseq和Segment Anything等最廣泛使用的AI產品和開源項目背后的科學家、工程師和構建者,其中多位曾是Open AI的技術骨干。
該公司今年2月宣布成立,旨在創建比現有人工智能系統“更廣泛理解、可定制且更具通用能力”的人工智能系統。近日,該公司又招到兩位顧問——Bob McGrew,曾任OpenAI首席研究官;Alec Radford,曾是OpenAI的元老級研究員。
目前,Thinking Machines Lab沒有任何產品和收入,若此次融資順利完成,公司的估值將達到100億美元,將是歷史上最大種子輪融資,沒有之一。
之前,OpenAI已經有多位高管離職創業,且大多成為了競爭對手。另一家由前OpenAI研究副總裁等創辦的公司Anthropic,在3月初完成了35億美元資金的融資。
在AI領域,投資者們對于履歷光鮮的創業者,依然充滿期待。
一個月籌資目標翻倍
Thinking Machines Lab的官網的頁面十分簡潔,白色的背景上,緊密排列的灰色字體介紹了這家初創公司成立的愿景技術理念、研究方向、團隊陣容等信息。
去年9月,Mira Murati發帖稱OpenAI 在最近發布的版本中“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工智能系統學習和推理復雜問題的方式” ,并表示因為想創造時間和空間來進行自己的探索,選擇離開工作六年的OpenAI。
盡管她當時并未透露下一步的具體計劃,但作為前OpenAI 的首席技術官,其動態一直備受行業內關注。
一個月后,便有消息傳出,稱Murati在和一些風險投資公司洽談,為一家新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募集資金。此后的一段時間里,關注這家公司招聘的消息頻頻傳出。
直到今年2月,神秘公司的面紗終于被揭開,Murati在社交平臺上宣布成立新公司Thinking Machines Lab,她表示,這是一群科學家、工程師和建造者們一起創辦的公司,目標是構建工具來“讓人工智能滿足人們的獨特需求和目標”,并創建比現有系統“更廣泛理解、可定制、功能更強大”的人工智能系統。
3月,傳聞公司正在尋求10億美元融資,僅僅不到一個月,這個數額便翻了一倍,公司將其種子輪融資目標翻倍至20億美元。
公司官網上并沒有任何產品相關的信息,顯然,投資者們對這家初創公司的關注,離不開對創業團隊的信心。
創始人Murati,1988年出生于阿爾巴尼亞。她的母校美國達特茅斯學院,是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培育出過許多學術界、政界和商界領軍人物。畢業后,她先后在谷歌和微軟擔任高級研究員,后加入特斯拉擔任高級產品經理,領導了Model X等特斯拉汽車產品的設計、開發和發布,還參與了航空航天領域的項目。
這之后,她又進入初創公司Leap Motion擔任產品和工程副總裁,這家公司為個人電腦開發手部和手指追蹤運動傳感器。
2018年,Murati加入OpenAI,擔任應用 AI 和合作伙伴關系副總裁。三年后,她晉升為首席技術官,領導了公司ChatGPT、文本轉圖像 AI DALL-E以及代碼生成系統 Codex的開發工作,后者為GitHub Copilot編程助手的早期版本提供了支持。在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Sam Altman短暫被解職期間,她被任命為臨時首席執行官。
從她的履歷中不難看出,Murati在技術、產品落地以及團隊管理方面,都積累了充足的經驗。
“全明星”陣容
今年3月,Thinking Machines Lab官網名單上多了兩名顧問——Bob McGrew和Alec Radford,兩人都曾就職于OpenAI,并于2024年離職。
McGrew曾任OpenAI首席研究官,加入OpenAI之前,曾是Palantir 早期高管、PayPal 早期員工。
Alec Radford在OpenAI工作近十年,被稱作“愛因斯坦級別天才”,是GPT-1、GPT-2和Whisper的第一作者,并全程參與了初代GPT到GPT-4的研發,影響深遠。
兩人的加入,讓這家初創公司的團隊陣容更加強大。
官網顯示,29名初創人員匯聚了 ChatGPT、Character.ai、Mistral 、PyTorch 、Fairseq和Segment Anything等最廣泛使用的AI產品和開源項目背后的科學家、工程師和構建者,其中不少都來自OpenAI。公司宣布成立時,很多成員在社交平臺上更新了自己的動態。
此前領導 OpenAI 模型后訓練的Barret Zoph擔任公司首席技術官;曾經的OpenAI特別項目負責人Jonathan Lachman擔任運營主管;還有北大校友翁荔,曾任OpenAI安全副總裁,也加入了團隊。
業內熟知的OpenAI聯合創始人John Schulman,被譽為ChatGPT 的主要架構師之一,他離職后曾加入Anthropic,但僅過了五個月便再次離職,擔任Thinking Machines Lab首席科學家。
巧合的是,Anthropic的創始團隊同樣大部分來自OpenAI。2020年底,OpenAI前研究副總裁Dario Amodei和妹妹,前安全政策部門副總裁Dario Daniela等OpenAI員工辭職,創辦自己的公司,目標是構建一個能夠匹敵或超越OpenAI、谷歌和Meta工作的模型。
幾年的時間,Anthropic已經成為OpenAI最有力的競爭對手,并吸引到亞馬遜等資本的投注。3月初,Anthropic宣布募集了35億美元資金,由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 領投,融資后估值615億美元。這輪融資前不久,該公司推出了最新的AI模型Claude 3.7 Sonnet。
前有Anthropic的成功經驗,資本對Thinking Machines Lab的發展更加看好,說到底,頗具實力的創業團隊,或許才是初創公司吸引資本的信心來源。
人才,人才,還是人才
從OpenAI出走后創業,Murati不是第一個,也可能不是最后一個。但回顧這些高管離職的經歷會發現,2024對于OpenAI而言,是個特殊的年份。
這一年,多名核心人員選擇離開公司,其中包括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Ilya Sutskever、聯合創始人兼超級對齊團隊負責人John Schulman等核心人員,至于離開的原因,大家對外公開的說法有“休息一段時間”或是“從事獨立的研究”等。
根據公開信息,不少人在離開后走上了與AI相關創業的道路,甚至像Anthropic一樣發展成為OpenAI的強勁對手。
名校的光環,知名公司的任職經歷,加上過往所展現出的能力,出走的創業者們對資本有著天然的吸引力,許多企業在剛成立不久,便拿到了第一筆融資,像Thinking Machines Lab這樣沒有產品便進行融資的,也不是沒有先例。
Ilya Sutskever在離職一個月后,宣布其與另兩位研究人員Daniel Gross和Daniel Levy共同創立了新公司Safe Superintelligence (SSI),專注于AI和安全。
這不禁讓人想起幾人離職前的傳聞——2023年,OpenAI內部曾出現過分歧。
于2023年7月組建的OpenAI超級對齊團隊,當時由Sutskever領導,目標是在未來4年內解決控制超級智能AI的核心技術挑戰。 之后的發展沒有按照計劃進行,Sutskever等研究者們擔心AI安全性的問題,認為AI本身就是一項危險的嘗試;而這可能不符合公司某些利益,首席執行官Sam Altman被認為更加重視公司的產品和商業化。
分歧最終以超級對齊團隊解散,多名關注AI安全的員工離開告終。
去年接受媒體采訪時,Sutskever透露,他和團隊已經“確定了一座需要攀登的新山峰,這與我之前所從事的工作有些不同”。
成立近一年,該公司尚未推出任何產品,4月12日,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SSI已獲得額外20億美元融資,估值達320億美元。此前,其已融資10億美元,投資者包括紅杉資本、a16z、等知名投資機構。
Sutskever對于AI安全性的擔憂,讓人聯想到OpenAI另一位出走的知名創業者。
Elon Musk作為OpenAI聯合創始人,于2018年離職,后出任特斯拉CEO。去年2月,他起訴了OpenAI及CEO Altman等人,稱其違背了該公司最初的使命,即為人類福祉而非利潤開發人工智能,但幾個月后又主動撤銷了上述訴訟。Musk還曾聯名呼吁暫停訓練大型AI模型以評估安全。
憑借宏偉目標和注重能力的人才理念,OpenAI在早年間吸引了一大批行業頂尖人才;而促使多名員工離開的原因,也正是與公司觀點和發展規劃逐漸背道而馳。
出走的創業者們各自開啟了不同的事業規劃,但多與AI發展相關。如Andrej Karpathy創辦了一家名為Eureka Labs的人工智能和教育公司,致力于將AI技術應用于教育領域,該公司被業內稱為“人工智能原生的新型學校”。
猜你喜歡
核舟醫藥完成數千萬美元種子輪融資,致力于新型Alpha放射性藥物開發
本輪種子輪融資將助力核舟醫藥快速推進Pb-212管線的臨床開發,并構建領先的放射性藥物研發技術平臺以及未來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