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女財務,出任400億海信家電董事長
A股又迎來一位年輕的“女掌門”。
11月22日,海信家電(000921.SZ)發布了董事長變更的公告。公告顯示,原董事長代慧忠因達到退職年齡并結合個人意愿,即日起不再擔任公司董事長等職務。原海信家電財務負責人、總會計師高玉玲將成為公司新董事長。
高玉玲1981年生,今年只有43歲。
對于這位新“掌門”,有的投資者持看好的態度,認為“(高玉玲)精通業務財務,海信家電一定能在高董的帶領下越來越好”,也有投資認為,“一個金融財務管理的董事長,兼并重組要搞起來。”


來源:股吧
不過二級市場反應相對平淡。11月25日,海信家電跌0.87%,報收28.43元/股,總市值394.04億元。
01
“女財務”接任董事長
去年薪酬607萬
高玉玲曾就讀于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專業,并取得了管理學碩士學位。畢業后,2007年高玉玲就加入海信集團。
高玉玲在“海信系”多家公司有工作經驗,在接任海信家電董事長之前,歷任海信視像財務中心副總監,海信家電財務負責人、總會計師,海信集團公司經營與財務管理部總經理、副總會計師。后又出任海信家電董事、財務負責人、總會計師。
可以說,高玉玲是海信一手培養起來的一位女性職業經理人。

目前,高玉玲在海信家電通過員工持股平臺持有公司0.04%的股份,2023年收到股份支付272.84萬元,另外高玉玲2023年稅前報酬334.13萬元,因此2023年她的合計薪酬有606.97萬元。在海信家電整個董監高的隊伍中名列前茅。

來源:海信家電2023年報
可以看到,高玉玲此前職業生涯的重點一直在財會領域,而其在資本市場和收購并購方面高玉玲也經驗豐富。
如2015年高玉玲加入海信家電后,海信集團出資2370萬美元收購夏普墨西哥工廠全部股權及資產,使之規模擴大三倍,生產效率顯著提升;2017年,海信電器宣布并購東芝映像系統公司電視業務,并購完成后,東芝將退出電視機行業,海信電器將享有東芝電視產品、品牌、運營服務等一攬子業務,并擁有東芝電視全球40年品牌授權;2018年海信集團完成了對歐洲著名企業斯洛文尼亞Gorenje家電公司的控股收購進程,從戰略上把它打造成為海信集團在歐洲的家電產品生產與研發中心。
而這些大的收購并購事項,高玉玲作為公司財務負責人都曾有參與。尤其是在歐洲高端家電品牌Gorenje的收購案中,高玉玲作為海信集團財務組負責人,從管理層座談、項目盡調到報價,帶領團隊牽頭制定整合方案并實施。
2020年,高玉玲獲青島市五一勞動獎章,當時的獲獎評語是:“立足本職工作,敬業實干,敢于觸及矛盾,不斷提升財務工作水平,創新財務管理思路,推動集團財務轉型,助力海信全球化布局,為企業規范運作、創造效益、穩健經營作出卓越貢獻。”
02
“多元化”和“國際化”
成新“掌門”重任?
近年來,海信家電業績規模持續增長,2023年,公司營收856億元,同比增長15.5%;凈利潤28.37億元,同比增長97.73%。不但增長迅速,且數據都達到了歷史的峰值。
而這離不開海信家電多年來的并購布局。
海信家電的前身為科龍電器,早在90年代末期,科龍電器就在滬深兩地上市,主營電冰箱業務,并發展成為以生產家電產品為主,集研發、經營、生產、商貿于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
然而科龍電器后續經營不善,面臨退市風險,于是2006年,海信成功收購了科龍電器,將其納入麾下,從而誕生了海信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這次收購使得海信在白色家電領域進一步擴展,形成了新的業務版圖。
緊接著2007年12月,海信科龍投入巨資從日本引進“雙制冷風冷電冰箱項目”;2008年4月,海信科龍與白電巨頭惠而浦舉行簽約儀式。
2012年,科龍電器的產值達到近200億元,成為國內家電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但海信在市場上的并購動作并沒有停。尤其是2015年后把觸角伸向海外,先后收購了夏普墨西哥工廠、日本東芝電視、歐洲高端白電品牌Gorenje、日本三電等。
2018年末,海信科龍更名為海信家電,自此之后,公司業務規模進一步擴大。如今,海信家電的業務收入囊括家用空調、冰箱、洗衣機,近年快速增長的中央空調業務成為海信家電營收、利潤的重要增長點;此外,海信家電通過收購日本三電公司,已經切入汽車熱管理系統壓縮機等新賽道。

來源:罐頭圖庫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近年來,出海和高端化成為國內家電企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海信家電也不例外。有業內人士指出,如何進一步加速多元化和國際化,將成為高玉玲出任海信家電董事長后需要重點謀劃的方向。
不過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認為,海信家電雖然在經營上非常市場化,但所有權追溯仍屬于青島市屬企業,因此其董事長的任命既需要符合市場經營的原則、又需要滿足國有企業的要求,而作為長期在海信集團公司的財務負責人可以很好兼顧兩方面的背景。
03
高玉玲“領銜”海信
從歷史來看,海信很習慣借助收購的方式,拓寬公司的資本版圖。此前,海信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囊括海信視像(600060.SH)、海信家電(000921.SZ)、乾照光電(300102.SZ)、三電控股(東京交易所上市)、科林電氣(603050.SH)。其中除海信視像外,都有海信收購的痕跡。
龐大的資本版圖下,海信集團業務已覆蓋電視、冰箱、空調、廚衛、智慧交通、智慧醫療、地產等多領域,旗下還有海信、東芝電視、容聲、gorenje、ASKO等多個品牌。
2023年,海信集團保持穩健增長,全年營收2022億元,利潤總額136億元,同比增長11%。海外收入858億元,占整體營收42.5%。
其中,以顯示和智能家電為核心的B2C產業(消費者業務),海信始終處在全球行業前列;在智慧交通、精準醫療和光通信等新動能B2B產業(政府與企業業務),海信也占據了全國乃至全球領先位置。在谷歌與凱度聯合發布的《BrandZ?中國全球化品牌50強》中,海信已經連續8年成為中國全球化品牌10強,產品遠銷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來源:罐頭圖庫
而海信家電2023年營收占了“海信系”整體四成以上,作為“海信系”的領頭艦,公司“掌門人”的位置至關重要。
今年前三季度,海信家電營業收入705.79億元,同比增長8.75%;凈利潤27.93億元,同比增長15.13%。尤其在海外市場,前三季度海信家電海外收入同比增長29.43%,海外毛利率同比增長1.02%。其中家用空調海外銷售保持增勢,海外收入同比增長34.44%;廚電業務前三季度海外收入同比大幅增長19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