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架“白拿”又上線“白兌”,涉嫌踩基金紅線的京東金融要砸劉強東招牌?
京東似乎已經忘了當時做金融的初心了。
“堅持金融向善”,這似乎已成為過去。
早在三年前,京東金融App發起“訂單公益”項目并上線,其依托京東平臺上的訂單量,將產品與公益做結合,目的在于讓用戶的每一次消費變得更有意義,讓用戶可以使用京東白條消費或者在每一筆京東白條還款后,在京東“訂單公益”頁面兌換公益能量,將積攢的能量捐贈給自己感興趣的公益項目,為需要幫助的群體捐獻一份善“益”。
但如今,京東金融卻在想法設法“收割”用戶,從白條到分分卡,再從白拿到白兌,正在一步步砸掉昔日的招牌。
01
多次改名試圖淡化放貸業務,但背后卻屢屢違規放貸
眾所周知,放貸自古以來就是一門好生意,近年來更是受到互聯網大廠的厚愛,京東金融也不例外。
公開資料顯示,在2018年那個“去金融化”的時代中,年底京東金融改名京東數字科技,就此套上了“科技公司”的皮囊,但隨著2021年上市的失敗,繼而又將名字更改為京東科技。乍一看這個名字,一點也看不出來其金融屬性。
但在名字經歷數次更改后,京東金融的放貸業務卻仍在繼續。
京東金融口口聲聲強調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據招股說明書顯示,京東京融于 2013 年獨立經營,成立初期主要基于京東集團電商平臺為商家及消費者提供普惠金融服務,解決小微企業和消費者融資難等問題。隨著數字科技能力不斷提升,京東金融服務客戶從京東集團平臺內部不斷向外擴展。當前,作為一家全球領先的數字科技公司,京東金融致力于為金融機構、商戶與企業、政府及其他客戶提供全方位數字化解決方案。
但了解它的人都知道,從本質上來看,京東金融還是一家以放貸、助貸為主的互金公司。
從業務層面來看,京東金融將業務分為金融機構數字化解決方案、商戶與企業數字化解決方案、政府及其他客戶數字化解決方案三大塊,但其中前兩項是大頭,占比超九成。
這里值得科普一下,所謂的金融機構數字化解決方案,簡單來說就是幫助金融機構攬客、助貸,京東金融從中收取一定費用,代表性產品就是京東金條。而商戶與企業數字化解決方案,代表產品則是京東白條。
自2020年以來,相關監管趨嚴后,大多數同類型企業不再自發披露其放貸規模。但據有關媒體報道,截至2023年底,抖音平臺的在貸余額已突破3000億元。據此推測,比抖音布局早、體量大的京東金融放貸規模更是數字龐大。
京東金融如此大費周章的包裝自己,無非就是不想跟“放貸”二字沾邊。
但這又怎么能騙過市場呢?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金融如此龐大的放貸規模,背后也牽扯出一系列違規事項。
據黑貓投訴平臺顯示,截止4月26日,涉及京東金融的投訴量高達7萬多條,“違規放貸”、“違法放高利貸”、“違規收集個人信息”等更是重災區。
其中一名投訴者稱,京東金融違法放高利貸,放款年化利率15.16%,高于LPR的四倍,違法違規;同時違規收集個人信息,京東金融利用與京東商城的關系,非法收集京東商城上的收件人信息和聯系方式,并進行電話騷擾。
02
從“白拿”到“白兌”,皆是基金銷售的“擦邊球”
此外,京東金融基金銷售還涉嫌“踩紅線”。
就拿近期京東金融推出的“白拿”活動為例,也是吸引了眾多網友的關注。
據“灣區財經傳媒”報道,京東金融推出“白拿”活動是為了促銷基金,投資者可以通過買一定金額的債券基金,1分錢“白拿”飛天茅臺、手機、藍牙耳機等較為昂貴的商品。《京東財富1分白拿活動規則》寫道,該活動時間為2023年12月5日至2024年12月7日。活動期間,受邀用戶通過京東APP或金融APP等入口訪問活動頁面,完成理財任務(養老金開戶或基金購買等)即可獲得0.01元購買指定商品的資格。
當然這是有條件的,想要“0.01元白拿”這些商品,需要購買債券基金。
以“貴州茅臺飛天53度500ml(單瓶)”為例,活動頁面顯示,投資者需要購買244.09萬元的債券基金,才可以獲得1分錢買到貴州茅臺的資格,而且這只債券基金指定為中信建投穩祥A,不可更換為其他基金。類似地,投資者還可以通過購買44萬元的中信建投穩祥A,獲得1分錢買“貴州茅臺飛天53度50ml*2(禮盒裝)”的資格,通過購買116.59萬元的中信建投穩祥A“0.01元白拿”榮耀X50手機。
值得注意的是,公募基金的A份額若持有時間較短會有高昂的贖回費,并不適合短線操作。以京東的基金銷售費率為例,購買244萬中信建投穩祥A將按照0.03%收取申購費,7天贖回將按照0.1%收取贖回費率,僅交易費用便將近3200元,已經超過了同款飛天茅臺的市場價。
到底是誰在薅誰的羊毛?目前還是個未知數。
除此之外,京東APP還推出投100元體驗基金送十幾元全品類立減券的活動。有京東白條用戶表示,通過京東金融APP還款時,頁面彈出“京東送您還款券100%領取”,可以領取一張價值16.73元的無門檻、7天有效的還款券,前提是購買金額為200元的基金。
值得懷疑的是,京東金融這些操作合規嗎?
早在2020年8月開始實行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機構監督管理辦法》規定,基金銷售機構及其從業人員從事基金銷售業務,不得采取抽獎、回扣或者送實物、保險、基金份額等方式銷售基金,不得以低于成本的費用銷售基金等。
顯然京東金融有悖于這個規定。通過“白拿茅臺”、“送還款券優惠券”等營銷字眼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構成了對投資者的暗示,通過送實物的方式銷售基金是在打基金銷售違規的“擦邊球”。
或許是害怕踩紅線,京東財富下架了“白拿”活動,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同時又上線了“白兌”活動,這與前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紙是包不住火的”,京東金融更應該想著如何更好地服務用戶,而不是借此平臺收割用戶。
猜你喜歡
劉強東需要反思:帥以正,孰敢不正
“帥以正,孰敢不正”。要想改變京東內部日益嚴重的管理問題,當務之急的是劉強東需要先保持自律,將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放在國內,放在京東的業務現場,而非長期身居海外,遙控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