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暴增1300%,比英偉達更猛
生成式AI的熱浪,讓英偉達紅透了:上周五,市值突破2萬億美元。
然而,有一家公司比英偉達還猛。
它就是被稱為英偉達“親兒子”的超微電腦。從去年到現在,其股價最大漲幅高達13倍,增幅超過英偉達;市值從50億美元漲到506美元。2023財年營收71.2億美元,2024財年預計營收143億至147億美元。
圖片來源:格隆匯
很多人聽到超微電腦,第一反應:是不是AMD?
AMD叫“超威半導體”,超微電腦叫Supermicro,簡寫是SMCI。
AMD是設計芯片的,超微電腦是賣服務器解決方案的。
舉個例子,英偉達的GPU,不是簡單用線連起來就能用,是若干塊一組,插在超微電腦的機架上、配上其他零件做成服務器,賣給OpenAI、谷歌、微軟、Meta等客戶,用于大語言模型的訓練或是云計算等。
或者微軟手頭有幾萬塊GPU,請超微電腦上門施工,把一屋子GPU組裝在一起,做成一排排服務器。
超微電腦的機架既可以安英偉達的芯片,也可以安英特爾和AMD的芯片,做成用于不同場景的服務器。用超微電腦機架做的服務器性能穩定,組合之后運行順暢。
超微電腦還有獨門的液體冷卻降溫技術,降低GPU耗電量,讓企業大幅度節約成本。有分析指出,以生成式AI所需GPU之多、發熱之強,下一代數據中心須用液冷而不是氣冷來降溫。
超微電腦之所以被稱為英偉達“親兒子”,是因為兩家公司創始人黃仁勛和梁見后關系非同一般,超微電腦可以優先買到英偉達的GPU,以至于超微電腦的產品下了產線就被買走。2024年第二財季,超微電腦的收入同比增長一倍,達到36.6億美元——其中一半用于AI。
梁見后于1958年出生在臺灣省嘉義縣,1978年畢業于臺北工業專科學校電機工程科(五年制專科),后來在臺灣工業技術學院電機系獲得學士學位。1984年赴美國留學,在得克薩斯大學阿靈頓分校獲得電機工程碩士學位。
之后,梁見后在顯示芯片大廠C&T以及軟件大廠Suntek 擔任高級工程師和專案負責人。1991年在主板設計和制造公司中心計算機(Micro Center Computer)公司擔任總裁和總工程師。1993年,和妻子劉秋珠在美國加州圣何塞創辦超微電腦。
最開始,超微電腦的主營業務也是設計主板,1995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張可以插兩塊CPU的服務器主板,后來推出可以插4塊CPU的主板,后來推出了CPU和GPU可以同時作業的主板。
2004年,梁見后將公司更多業務砍掉,專做更加節能的服務器系統。據說是他帶孩子一起看了災難片《后天》之后突然想到:全球氣候變暖,自己能做些什么?他和技術團隊研發出節能的電源供應器。梁見后經常說的一句話是:只有一個地球母親。
2007年,超微電腦在納斯達克上市。
2009年,超微電腦推出劃時代的產品:搭載多塊GPU的超級服務器架。超微電腦能在今天生成式AI的大蛋糕中吃到幾口奶油,基礎早在2004和2009年就打下了。
如今超微電腦的服務器架可以像樂高積木一樣大規模拼接,配備電源、散熱模組、主機板、機箱。客戶有多少塊芯片,超微電腦就能定制相應的服務器架來搭載,一個月就能提交樣品。
2018年,超微電腦拿下了承建英特爾的數據中心訂單。超微電腦測算,英特爾采購它們的產品,一年能省下1300萬美元的電費。
這期間,超微電腦把用在超級計算機上的液體冷卻降溫系統原理搞透,運用到服務器上,逐漸取代了氣冷。液冷降溫效果更好,不容易有散熱死角,還能省下機箱里裝風扇的空間及開風扇的電費。
液冷降溫是超微電腦的看家本領,有證券公司分析師認為,超微電腦的業績飆升,很多客戶是被液冷降溫吸引的——畢竟服務器戴爾、惠普、IBM也能做——客戶可不想在大語言模型競爭的關鍵階段,硬件出岔子。
梁見后和黃仁勛緣分很深,兩人同在1993年創業,兩家公司距離也只有10英里。超微電腦的主板很早就搭載英偉達的GPU,不管英偉達做什么,超微電腦都跟進。后來英偉達做AI GPU,沒有人看好,梁見后鼎力相助,幫助生產能夠將英偉達GPU能夠組合的服務器,用于AI訓練。黃仁勛多次出現在超微電腦的活動上,并充當超微服務器方案的“推銷員”。
梁見后有三個弟弟,都在臺灣創辦了企業,給超微電腦當供應商。大弟梁見發的大迅科技主要做機箱、散熱系統,二弟梁見達的肯微科技做電源供應器,小弟梁見國的浩然科技給大訊的機箱打樣。
梁見后對弟弟們管理非常嚴。據當地媒體報道,創業早期,大訊科技的機箱剛設計出來,梁見后讓梁見發馬上帶著機箱飛到美國,最多時候一個月飛了三次。梁見發在開會前去接了杯咖啡,進會議室遲到了30秒,被梁見后當著眾人的面罵,還要罰站。有一次要更改產品設計,梁見后不顧梁見發在上海出差,要他第二天馬上飛回去討論方案。
正是對產品的苛求,讓超微電腦在和戴爾、惠普、IBM等巨頭的競爭中生存下來,并提前布局,趕上這輪生成式AI的大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