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省擠進去了2000多家頂級VC/PE,投出了7000億資本
“十四五”期間,重點圍繞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海洋經濟等新興產業,從省外引進總投資超10億元的內資產業項目500個,超20億元項目200個、超50億元項目100個、超100億元項目20個,累計引進省外內資10000億元。
“十四五”期間,累計實際利用外資1000億美元,引進總投資超1億美元項目500個,其中超10億美元項目50個、超50億美元項目取得突破;引進世界500強項目100個,其中高技術產業外資占比超三分之一。
這些是浙江省政府在2022年1月關于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工作給出的具體指導意見。
近年來,浙江省給創投圈的印象之一便是大舉設立母基金,積極招商引資。但其實早在1993年,浙江省就成立了國有獨資的浙江科技風險投資公司,嘗試創業投資運作。2000年省委省政府為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全面提升浙江經濟綜合競爭力,出臺《浙江省鼓勵發展創業風險投資的若干意見》等相關政策文件。在相關政策鼓勵下,一大批創業投資機構風起云涌于浙江。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浙江省各類以“投資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等名義存在的創投機構近2000家,包括梅花創投、普華資本,浙商創投、華睿投資、阿里巴巴、頭頭是道、銀杏谷資本、道生資本、螞蟻金服、元璟資本、凱泰資本、博將資本等,近7000億資本投向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領域。
今天,各地引導基金遍地開花,在政府拼招商、強資產、強落地的驅使下,投資機構主動或被動的都在進入內卷狀態。而在各省級千億基金群逐漸成為風潮的當下,浙江正將千億基金群下沉到地級市改為新標配。
01、2000億,“4+1”專項基金群正當時
這兩年,全國各地母基金遍地開花,從海南到東北,無一例外,尤其在長三角地區,各地都在使出渾身解數吸引優質VC/PE落戶,爭搶戰略性新興產業。2023年以來,熱火更是燎原,包括2000億元的重慶產業投資母基金正式成立,浙江目標總規模超2000億元的“4+1”專項基金群,2000億元的安徽省新興產業引導基金體系等多只千億元級別地方產業母基金,觸動一眾VC/PE投資人的神經。
5月中旬,浙江目標總規模超2000億元的“4+1”專項基金群正式啟動,由4大產業集群基金和“專精特新”母基金組成,以直投為主、子基金為輔。并且,浙江金控與11個設區市政府簽訂專項基金組建合作協議,與各地市20個代表性儲備項目簽訂意向投資協議。整個基金群的運作思路就是以區域落地產業,以產業設立基金,以基金招投項目。
浙江首次提出“415X”戰略是在2022年9月。所謂“4”,指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現代消費與健康、綠色石化與新材料等4個萬億級世界級先進產業群。“15”指浙江重點培育15個千億級特色產業集群,具體為數字安防與網絡通信、集成電路、智能光伏、高端軟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機器人與數控機床、節能環保與新能源裝備、智能電氣、高端船舶與海工裝備、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現代紡織與服裝、現代家具與智能家電、煉油化工、精細化工、高端新材料。“X”則是重點聚焦“互聯網+”、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創高地等前沿領域,重點培育若干高成長性百億級“新星”產業群,使之成為特色產業集群后備軍。
根據嘉興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高端裝備基金將圍繞省‘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立足嘉興產業規模持續壯大、產業集群特色鮮明、優質企業加速涌現的基礎和優勢,進一步加大新興產業投入力度,率先實現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綠色化改造全覆蓋,力爭撬動產業投資500億元。”
據了解,嘉興高端裝備產業基金,總規模50億元,重點投向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機器人與數控機床產業、節能環保與新能源裝備產業、智能電氣產業等領域;科創母基金規模50億元,突出投早、投小、投科技,支持初創期、成長期科技型企業發展。
目前,嘉興已與浙江省金控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開展產業基金招商,梳理高端裝備產業領域重大項目51個,總投資破千億元;已儲備重點擬上市企業136家,其中,高端裝備制造業企業88家。
02、杭州,躋身全國TOP 5
浙江省下轄11個地級市,分別是杭州市、寧波市、溫州市、湖州市、嘉興市、紹興市、金華市、衢州市、舟山市、臺州市、麗水市。作為省會城市,杭州在創投方面始終走在前面。
在《中國內地城市創投實力30強》榜單中,浙江杭州僅次于京滬深,居全國第四;在《內地省會城市創投實力10強》榜單中,杭州排名第一。不少投資圈人士表示,創業投資往往更青睞具有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新經濟行業,尤其對于杭州這樣的創新創業城市而言,創投行業發展更依賴城市“新經濟”發展后勁以及產業轉型升級潛力。
杭州創投引導基金以特有的體制機制、創新的服務舉措和優良的運作業績,在政府引導基金業界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和聲譽,吸引各地優秀的創投機構來杭合作投資,包括深創投、德同資本、磐霖資本、同創偉業等優秀機構落地杭州,累計簽約子基金79只,協議規模166.71億元。另一方面,與國家引導基金的合作規模擴大,吸引了建信領航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基金、中金啟元、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等國家級引導基金參與。
有分析指出,杭州招商引資主流模式大致先后經歷了4種模式創新:以土地、稅收為主的1.0版本,到以人才、政策、服務為主的2.0版本,再升級到以產業規劃前瞻化、要素統籌市域化、產業培育生態化產業鏈招商為主的3.0版本,伴隨著杭州現代產業體系的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時代變遷。如今,杭州的招商引資已正式步入培育創新生態圈,環境招商的4.0版本。
如果將時間撥回2019年6月,《杭州市“一盤棋”產業鏈精準招商工作制度(試行)》正式實施,這是浙江省首個以市級層面為統籌,整合發改、投促、財政、規劃等部門資源,聯動市、區縣(市)及產業平臺資源的招商機制。
2019年至2022年,在產業鏈招商的思維推動下,杭州市制定出臺了產業鏈招商引資政策,編制了一系列產業鏈生態圈招商引資圖譜,各區縣及產業園區以產業鏈招商為主線,帶動了以商引商、駐點招商、基金招商等具體工具運用與招商方式的不斷豐富與調整。松下就是杭州經開區最早引進的世界500強企業,入駐后帶動招引了20多個涉及馬達、洗衣機、智能馬桶蓋、小家電等產業鏈供應鏈上的企業在下沙集聚,下沙也成為松下在全球最大的洗衣機生產基地之一。
2021年3月,杭州創新基金啟動,規模高達1000億元。2022年圍繞五大產業鏈建設,杭州又新增了300億元的基金規模。提出“五大產業生態圈”:智能物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材料和綠色低碳。2022年5月,杭州市發布《杭州市產業鏈鏈長制實施方案》,以產業鏈鏈長制為抓手,著力打造視覺智能等重點產業鏈。在原浙江省推行的鏈長制基礎上,杭州升級推出了由市領導擔任鏈長的制度,還明確了區域行業龍頭企業的關鍵“鏈主”角色。在產業發展由“鏈”向“圈”的進化過程中,創新產業鏈生態圈招商引資新模式。
資本招商方面,以杭州蕭山區基金招商為例,成效顯著。
2019年蕭山區發布了《蕭山區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管理辦法》,將創投基金規模從1億元擴容至20億元,并從支持對象、基金管理、運作模式和退出模式等若干方面做出規范,進一步發揮政府創業投資機制的積極作用。2020年5月,浙江大學未來醫學創新基金在蕭山落地2個月,就為杭州市蕭山區引入了一家醫療“獨角獸”企業——太美科技。
目前,通過產業基金招商方式,蕭山招引了多家企業“大鱷”,如螞蟻金服創新基金入駐后,孵化企業10余家;容騰5G產業基金首期規模10億元,重點投資全國范圍內5G產業鏈上中下游細分行業龍頭企業。以產業基金為媒,引進優質企業,已經成為蕭山探索招商的新模式、新路徑。
再比如杭州臨安區,今年5月開展了2023年度政府引導基金專家評審活動,對各項目科技含量和投資方向、投資回報率等問題進行現場提問和評審。據了解,共有11家企業進入項目評審階段,主要集中在生物醫藥、生命健康等戰略新興性行業,都是成長性好、增長性強的制造業企業。
臨安區政府引導基金成立于2018年,專項用于扶持本地企業發展,專注擴大有效投資,重點投向臨安“5+3”制造業集群的優質產業項目,以此不斷完善產業鏈結構,推動臨安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相關負責人表示,“專家評審之后,我們將做好項目盡職調查工作,加快投資決策進度流程,把政府引導基金投向優質產業項目。”
03、下沉縣城
浙江創投的發展一直位于全國前列。這幾年,下沉縣城的趨勢更是愈發明顯。除了省會城市杭州,金華、溫州、衢州以及嘉興這兩年更是勢頭強勁。
9月初,浙江平湖市招商引資經驗入選省典型案例。平湖市曾先后開展招商引資大競賽、外資企業高質量發展行動、雙招雙引“五百行動”、招大育強等專項行動,及時修訂完善開放型經濟扶持政策,提高增資獎勵額度、增加“招大引強”項目獎勵等,通過“政策+激勵”營厚招商氛圍。
招商引資,拓展項目源是關鍵。一方面,平湖市積極組織招商團開展“走出去”招商,先后在日本、德國設立招商聯絡處;另一方面,以“北上深”等為招商主陣地,每年組織舉辦產業精準招商推介活動,全面構建了“境內+境外”同推進的招商格局。
此外,平湖招商引資,既注重眼睛向內,也眼睛向外。據悉,平湖全面排摸了一批有潛力或有增資意向的外資企業,協助有增資意愿的企業加快辦理手續,實現存量再挖掘。目前,全市累計落戶外資企業5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強”投資企業46家、全球行業領先企業24家。如今,平湖已成為全省最大的日資投資企業集聚區和全省縣(市、區)中“世界500強”企業投資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利用外資連續23年進入全省十強。
再看嘉興,地處浙江省東北部,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地,歷年來名人輩出,王國維、茅盾、金庸、豐子愷等名家大師皆出自于此。今天,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亦成了創投人趨之若鶩之地。
截至2022年,中基協備案且正在運作的股權投資基金共計新增8841只,其中嘉興以超過800只的數量排名第一。截至今年3月,嘉興市科創企業獲投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超過800家次,獲投金額超900億元。
以位于嘉興市區東南區域的南湖基金小鎮為例,自2012年成立以來,已成為國內最早、業內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管理最合規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小鎮之一。圍繞基金招商累計引進各類基金近2萬家,包括紅杉資本、硅谷天堂、藍馳創投、賽富投資等知名機構基金早已落戶南湖,管理規模超2.9萬億。一季度,在科創板上市名單中,有67家企業前十大股東來自南湖基金小鎮的98家基金機構。
產業興則城市興,產業強則城市強。嘉興背靠上海,幾個重點產業,包括半導體、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幾乎都能對接上海現在的重點發展方向。對于那些想要與上海合作的企業,嘉興也被當成一個“跳板”。
今天,對于中國如何走出一條特色的引導基金發展之路,是所有中國資本市場投資機構和政府需要共同思考的問題。浙江,在各項政策下支持以及母基金、國有資本等作用下,已經吸引了大量市場化PE/VC落地。今年,浙江各地更是積極開展基金招商、中介招商、專業化公司招商、平臺招商,以及拜訪海外重點企業等境外招商模式,并多次舉行招商推介活動。未來這些機構在共存發展的過程中依然也會面臨更多市場化競爭與合作的問題。當然,這也是其發展的必然經過。
不過,浙江省PE數量較多,占比近50%,VC機構占比約20%;而早期機構、FOFs和戰略投資機構數量都相對較少。換句話說,浙江的創投發展與資本招商之路,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