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億,黑石首只“散戶”PE基金來了
2024年剛至,黑石又完成了一筆重要募資。
1月8日,美國SEC披露的一份文件顯示,黑石新募集了一只名為Blackstone Private Equity Strategies Fund L.P.(簡稱BXPE)的基金,規模13億美元(合93億元人民幣)。
對于2023年AUM已破萬億美元的黑石來說,13億美元的募資額并不算大。但BXPE對黑石而言有著特別的戰略意義——這是黑石首只面向個人投資者的私募股權基金。為了這只基金的面世,黑石已經策劃了六年之久。
這只基金的募資目標人群是所謂“mini-millionaires”,畫像是“住在郊區大別墅的人”,比如醫生、律師等高薪人群。這些人資產雖然能超過百萬美元,但超的不多。傳統上,他們的資金主要是投資股票基金,黑石的PE基金對他們來說是高不可攀的。
而現在,黑石決心要打破這個傳統。
專為“散戶”設計
很多人應該還記得,2022年底黑石曾爆出“擠兌”事件:其規模超過600億美元的BREIT基金(黑石房地產收入信托基金)遭到投資者的集中贖回。BREIT是黑石2017年推出的一只面向高凈值個人募資的房地產基金,一度非常受歡迎,但在2022年底美聯儲加息沖擊了美國房地產市場,大量BREIT的投資者選擇離場。
幾乎整個2023年,黑石都在被擠兌問題困擾。黑石在日前的一份聲明中表示,2023年12月份BREIT的贖回請求為11億美元,與上月相比下降了41%。BREIT設置了一道贖回率紅線,即每月贖回總額不能超過基金總規模的2%,2023年12月是自2022年9月以來,BREIT首次沒有觸發月度贖回紅線。
之所以要寫這么長BREIT的事情,是因為黑石這次新推出的BXPE基金其實就是BREIT在私募股權領域的翻版。如果不是BREIT突遭擠兌,BXPE原本應該在2023年初就會推出。BXPE和BREIT一樣,都承載了黑石向高凈值個人募資的夢想。
作為一只專為“散戶”設計的基金,BXPE也跟BREIT一樣有諸多重大創新。
首先是投資門檻大大降低。傳統的PE基金主要向養老基金、大學基金會、FOF等大型機構投資者募資,單個LP的投資額動輒上億美元,而BXPE對單個投資者的最低投資額要求僅為500萬美元。黑石甚至還考慮過把這一門檻降低至100萬美元,但因為擔心招致更多監管而放棄了。
最值得注意的是贖回機制。個人投資者通常對流動性有更高的要求,這也是黑石在設計BXPE和BREIT的產品結構時著力要解決的問題。與BREIT類似,BXPE也設置了定期可贖回的機制。但因為有BREIT擠兌的教訓在前,BXPE對贖回的限制更加的嚴格。BXPE的贖回上限是每個季度3%,而不是BREIT的每月2%。與此同時,BXPE的投資者如果在投資的兩年之內選擇贖回,估值將會打一個折扣。
另外,BXPE也是一只沒有存續期的“常青基金”,或者說是永續基金,理論上它將一直滾動投資下去。根據SEC的文件,BXPE目前的投資組合包含17個項目,分布在數字基礎設施、技術、商業服務、金融服務、航空航天和國防等行業。在類別上,這17項投資既有直接投資,也有二手份額和結構性投資等。
黑石推出BXPE是為了與股票基金爭奪客戶,在管理費的收取上也是給足了誠意。在收益率超過5%的前提下,BXPE將收取資產凈值的1.25%和總回報的12.5%。這樣的費率比股票基金更高,但與傳統PE基金2%的管理費和20%的carry相比要便宜不少。
美國PE走向散戶化
在中國VC/PE行業追求“機構化”的時候,美國的頂級PE們卻打起了“散戶”的主意。作為全球最大PE的黑石,正是“散戶化”風潮的引領者。
2018年,黑石創始人蘇世民首次提出把黑石的AUM做到一萬億美元的目標,當時黑石的AUM不到5000億美元。在蘇世民的規劃中,黑石的下一個5000億美元,大部分應該來自個人投資者。為此,黑石很早就開始投資私人財富募資渠道,組建了一只龐大的募資隊伍。
2017年黑石已經在不動產領域推出BREIT并大獲成功,BREIT高峰時規模高達680億美元,是全球PE機構人人眼紅的一只基金。緊接著,黑石就嘗試在其他領域復制這一成功,2019年推出了BIP(黑石基礎設施基金),2021年推出了BCRED(黑石私募信貸基金),這些基金都有數百億美元的規模。
相比之下,私募股權的散戶化要更加困難一些,黑石在六年前就開始著手BXPE產品的設計,最終基金出爐后僅有13億美元的規模,還不到BREIT的零頭。
黑石走向散戶化,有其內在的邏輯。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美國PE行業已經將機構投資者客戶開發的差不多了,繼續死守機構募資市場很難突破行業的天花板。黑石已經是全球PE老大,要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只能帶頭尋找新的募資渠道。
放眼望去,私人財富市場是一片巨大的藍海。從規模上看,私人財富市場要比機構投資者市場大得多。黑石作為全球PE之王去年AUM剛剛突破1萬億美元,而從黑石拆分的貝萊德AUM在2022年初已經突破了10萬億美元。黑石做到第一個1萬億美元花了33年,一旦思路打開,下一個萬億不是夢。
因此,黑石走向散戶化的決心非常堅定。即便BREIT遭遇挫折也沒有動搖。在擠兌最嚴重的時候,蘇世民也一直在為BREIT辯護:“我們的客戶從根本上是滿意的。”
從結果來看,黑石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功。目前黑石的各類基金管理的個人投資者資金規模已達2000億美元,是黑石實現萬億AUM的重要支柱。
黑石的成功也讓其他PE巨頭紛紛開始效仿。比如KKR近三年已經把募資團隊擴充了三倍,大力對接私人財富渠道。在2022年的財報會上,KKR的CFO羅伯·勒溫將私人財富稱作KKR業務未來的主要驅動力之一。他表示,未來KKR募資的30%-50%將來自私人財富。KKR合伙人克雷格的形容是:“這是一個真正巨大的機會,目前我們正處在這一進程的風口浪尖。”
看來,全球PE行業邁向散戶時代已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