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克斯到手的2.2億元飛了!與1800億格力已纏斗10年
如果說,“失而復得”是人生一大幸事,那“得而復失”則包含了更多的遺憾。奧克斯起訴格力侵犯其專利,格力一審被判賠2.2億元的故事,在2023年末發生了180度大反轉。
12月27日,格力電器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奧克斯起訴格力侵犯“壓縮機”發明專利的系列案件出了二審判決。法院認為,該專利不符合授權條件,應予無效。并撤銷了之前寧波中院、杭州中院關于奧克斯獲賠的判決。

來源:格力 截圖
不過,上述判決雖為二審終審判決,但不排除奧克斯會提出再審。大多數案件基本上到二審就畫上了句號。但對于部分案件,當事人可以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后六個月內提出再審。

這起逾2.2億元的專利糾紛,格力電器(000651.SZ)和奧克斯整整折騰了5年時間。兩大家電巨頭的恩怨,更是可以追溯到2013年。彼時,格力“掌門人”董明珠直斥奧克斯挖走己方人才,這也是“格奧”矛盾首次公開化。
據統計,自2017年截至2023年4月,格力共27次起訴奧克斯專利侵權,且均勝訴。而這次涉及2.2億元賠償的專利侵權案,也是奧克斯距離“首次打敗”格力最近的一次。截至12月27日收盤,格力電器股價上漲0.88%,報收于32.05元/股,市值1804.9億元。
野馬財經嘗試梳理兩大家電巨頭10年間的“新仇舊恨”,以及小弟奧克斯與老大格力,不同的起點出發,是如何在市場上“相遇”的故事?而沖突爆發的背后,又是誰在翻云覆雨?
賠償給奧克斯的2.2億元怎么沒了?
此次案件中,被爭來爭去的是一件申請于20年前的日本壓縮機專利。
通過追溯可知,這項壓縮機專利最初是由東芝開利空調系統株式會社于1999年8月在日本申請,并在2007年8月獲得授權。
2018年11月22日,該項專利的專利權人變更為東芝開利株式會社。同年12月4日,東芝開利株式會社將專利權利轉讓給奧克斯。
在奧克斯收購該項專利后,隨即在2019年1月,寧波、杭州四案中起訴格力電器侵權,彼時距離該專利保護期結束僅剩一年。
據大數據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奧維云網”,格力涉嫌侵權的產品于2017年2月上市,截至2019年10月23日,在京東商城,該產品的京東價為5699元,累計評價8100+條。

來源:易維視
對于是否侵權,格力認為,該專利歷經了三次權利轉移。即奧克斯于2018年取得專利權,因此,只能對2018年后的侵權行為提起訴訟,而格力2017年就上市了該產品。
不過,法院認為,在專利有效期內(2020年之前),奧克斯有權對侵犯專利權的行為提起訴訟。
因此,2021年、2022年,寧波中院、杭州中院分別對奧克斯訴格力專利侵權四案作出判決,分別確認專利侵權并判格力賠償9600萬元、7060萬元、3303萬元和2546萬元,四案合計約2.2億元。
但2023年12月7日、8日的二審判決中,卻讓一審判賠中的2.2億元瞬間煙消云散。
在二審判決中,最高院認定,該專利符合被宣告無效的條件。北京合川律師事務所劉暉律師認為,一項專利權能夠被宣告無效,就說明一開始就不符合授權條件,不應該授權。在本案中格力認為,奧克斯的該項專利沒有以說明書為依據,缺少必要技術特征,不具備新穎性、創造性,請求國家知識產權局宣告全部無效。
本案的行政訴訟最終打到二審終審。由于最高院的行政訴訟的終審中認定,涉案專利符合被宣告無效的條件。所以在本案的侵權訴訟中,最高院最終做出了,撤銷一審判決,駁回起訴的裁定。
專利戰、人才戰、口水戰
實際上,雙方的專利侵權訴訟案件屢見不鮮。根據企查查數據顯示,僅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主體)與奧克斯就有69起訴訟糾紛。

來源:企查查截圖
戰事一度也從對簿公堂到社交媒體“實名對線”,2019年6月,格力在官方微博和公眾號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實名舉報奧克斯生產的空調不合格。
奧克斯選擇硬剛,稱格力不實舉報屬于明顯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已向公安機關報案,并將向司法機關提起訴訟。
除專利糾紛外,人才戰也打得愈演愈烈。
2013年,格力就曾指責奧克斯“挖角”格力的研發人員。2019年1月,在格力電器臨時股東大會上,董明珠曾回應稱,奧克斯“天天挖人、挖專利”。她直言,“為了以后制造業有創新的氛圍,我們必須要斗”。
奧克斯方面也曾回應稱,公司的引進人員,從未與格力電器發生過任何關于競業禁止的勞動仲裁,都是通過正常的招聘途徑、引進人才,并且會重點了解該人才是否有保密協議和競業禁止。
就在今年7月16日,格力電器起訴奧克斯、寧波奧勝及古湯湯等五名自然人侵害商業秘密,請求法院將八件專利的專利權從奧克斯轉移到格力電器名下,并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維權費用9900萬元。

來源:人民法院網
這一次,格力起訴的重點直擊格力員工跳槽奧克斯所引發的商業秘密及知識產權糾紛上。
其中被告之一“古湯湯”在2013年9月22日代表格力提出“一種空調室內機”專利。然而,2014年4月12日,含有古湯湯發明人的專利申請的權利人卻變成了寧波奧克斯。
這說明在2013年9月-2014年4月期間,古湯湯等人完成了從代表格力提出專利到代表奧克斯提出專利的過程。
除專利戰、人才戰外,“格奧”之間的口水戰也激烈得很。董明珠曾在公開場合直斥奧克斯為“專利流氓”,甚至在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提議有關部門限制不正當專利競爭行為。
狹路相逢,正面沖突
一個是從一二線城市起步,靠著房地產高速增長紅利而起的“空調老大”格力;一個是縣鄉起家,走“農村包圍城市”路線的奧克斯,誰也沒想到,這兩家企業會在未來有如此多的羈絆。

來源:罐頭圖庫
1985年,格力電器前身冠雄塑膠廠在珠海拱北區一片荒地上成立。一年后,年僅25歲的汽車修理工鄭堅江承包了一個鄉辦鐘表零件廠,這個負債20萬只有七八個工人的小工廠成為了奧克斯集團的起點。
格力電器成立之初便只做空調。1991年,冠雄塑膠廠與海利空調器廠合并為格力空調器廠。三年后,奧克斯才開始空調的研發和生產。
1990年,董明珠進入海利空調器廠,后來兩廠合并,格力電器逐漸成為空調行業的“帶頭大哥”,現在市場每賣出三臺空調其中有一臺便是格力造。
在這樣大勢下,奧克斯想求得“一線生機”著實不易。奧克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堅江曾直言道,“不惹事不可能做大”。于是,奧克斯于2002年公布《空調制造成本白皮書》,這份白皮書有多“白”呢?
白到直接把空調的成本一項一項列出來,一臺1.5匹的空調,售價只有1880元。刊發在《中國物價》上的一篇《2003年空調業怎么應付價格戰》文章中寫道,當時市場上的空調的均價基本上是2500元以上。可以說,奧克斯這么一鬧,憑借著低價策略成功出圈。
2007年,在“老大”格力和“老二”美的因專利忙著“互掐”之時,又給了奧克斯機會。2012年,奧克斯先行一步,成為行業內最早做電商的空調企業,而電商對于擁有低價優勢的奧克斯來說相當于主場作戰。

來源:罐頭圖庫
據業內測算,2012年至2016年,奧克斯空調電商渠道年復合增速高達102.99%。但與此同時,格力2015年經歷業績大跳水,當年實現營收為977.45億元,同比下降29.04%。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中央空調行業市場全面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我國家用空調線上銷售渠道占比從2013年的4.43%增長至2018年的41.24%。據奧維云網、中商產業研究院,在2018年線上空調品牌零售排行榜中,奧克斯遠超美的、格力和海爾,成為領先的第一名。也就在第二年,2019年,格力便在社交媒體上舉報奧克斯的產品不合格。

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格力電器2022年財務報告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1889.88億元,同比僅實現微增0.6%;實現凈利潤230.11億元,僅增長0.79%。2023年第一季度,格力電器的營收同比僅實現0.44%的增長。
不過2023年前三季度,格力電器業績有所好轉,實現收入1558.12億元,同比增長5.03%;實現歸母凈利潤200.92億元,同比增長9.77%。
而截至12月27日收盤,格力電器報收于32.05元/股,市值1804.9億元。相比于2021年4月高點的近60元/股算起,格力電器股價已跌近40%多。
另一方面,格力電器公布的2022年度分紅方案也不及預期。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查閱年報了解到,格力電器2022年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10元(含稅),但這不及公司2020年、2021年每10股派發30元(含稅)、每10股派發20元(含稅)的分紅力度,也不及對手美的集團2022年每10股派發25元(含稅)的分紅力度。
在此背景下,主攻高端機市場的格力也不得不開拓低端機市場,但低端市場的奧克斯在市場上顯然更有價格優勢,雙方無論是線上流量還是下沉市場,都已經到了正面剛的地步。
因此,除了線上流量的爭奪,格力也不得不開啟對下沉市場的搶奪。為了將空調賣到下沉市場,格力設立了一層一層的分銷網絡,在全國擁有大約3萬多家專賣店。
而2018年下半年,奧克斯在線下推出“網批”模式,撇開代理商,砍掉所有中間環節,直接向終端零售商供貨。截至2018年9月,奧克斯已經鋪設了4萬多個線下銷售網點。
“互撕”背后,誰是贏家?
行業巨頭公開“互撕”并不鮮見,背后無論是營銷炒作還是技術交鋒,無疑都顯示出行業的內卷加劇。中國家電市場的競爭一向激烈,價格戰、技術戰、專利戰、口水戰等層出不窮,競爭手段的多樣化、以及競爭程度的白熱化遠超許多行業。
法律專家岳屾山表示,同行的舉報和有效的合法監督,一定會促進行業健康的發展。無論同行之間是打假、監督還是互相舉報,只要最終能夠讓行業、產品更好,只要能讓消費者得到實惠,讓消費者滿意,這才是最高標準。
2023年,能源汽車圈最熱的互撕事件恐怕就是長城實名舉報比亞迪。尷尬的是,在長城舉報比亞迪當天雙方股價一起走低,長城汽車港股跌幅一度超過4%,超過比亞迪的2.5%,前者也被質疑“傷敵八百,自損一千”。
同樣的劇情也在兩個家電巨頭格力和奧克斯身上上演。
除二級市場的表現不佳外,財報顯示,2020年-2022年,格力研發部門30歲以下的員工數量分別為9515人、8855人和7323人,呈逐年遞減的態勢。家電行業資深分析師劉步塵也表示,“格力近年空調業務的競爭力在下降,最核心的原因就在于其研發人員的流失”。
對于奧克斯而言,格力電器長期對奧克斯空調舉報的后遺癥也并沒有隨著時間而消失。數據顯示,奧克斯空調2020年銷量1033萬臺,比2019年的1400萬臺下降了4.78%,而奧維云網的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奧克斯空調的線上市場份額已低于10%,從國內第一,到跌出國內前三。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認為:“如果認為別人做得不好,那就做出更好的產品,消費者足夠聰明,能夠分辨好壞,并用鈔票來投票。”

總的來說,空調行業的商戰實屬精彩,先有奧克斯的鄭堅江發布空調行業的成本,掀了行業底褲;后有董明珠舉報其虛標能耗;再有奧克斯控告行業內廣泛存在的侵權行為,到現在“格奧”圍繞專利的“你爭我斗”,不過這樣的商戰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行業內產品的規范化。
董明珠在2019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提及奧克斯時的發言也驗證了這點,她直言“格力電器舉報完以后,就意味著別人一定要反撲,別人一定要把你的產品拿去檢測。我跟我的人講,這恰恰是一次最好的鍛煉。你為什么不做一個誠信的企業?即使別人不查你,你也應該把每個產品做好。”
因為利益,格力和奧克斯的“商戰”仍將繼續,市場樂于見到良性競爭,消費者還會從中受益,享受到質量更好、服務更好的產品。但是從兩家愈演愈烈的口水仗到官司戰來看,也要警惕兩家從良性競走向惡性競爭,最終傷害行業,乃至上下游供應商,以及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