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投資人變身“中東導游”
穿梭在中東這片財富熱土,不少投資人和創業者正從獨自作戰轉向組團出擊。
隨著《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COP28)臨近,深石也在忙著與有意去中東的企業溝通具體行程。在深石創始人王石的帶領下,這支包括企業和合作伙伴在內的上百人隊伍,將在阿聯酋迪拜停留12天并參會。
早在2023年10月,王石便已帶著被投企業和合作伙伴走訪了阿聯酋。同月,明勢資本創始合伙人黃明明趁著參加在沙特利雅得舉辦的第七屆沙特阿拉伯“未來投資倡議”大會(FII)之際,首次帶著11家被投企業走訪了沙特、阿聯酋和卡塔爾。
巧合的是,達晨財智創始合伙人、董事長劉晝和深創投副總裁蔣玉才,也在這個月帶著深圳本土知名創投機構和被投企業高管,重點考察了阿聯酋的阿布扎比和迪拜。這支18人的隊伍,還包括基石資本、星河資本、鈦信資本、千乘資本等投資機構。
投資人變身“中東市場領航員”
從對接資源,到市場開拓,再到辨明機會方向,這些投資人如同“領航員”一般,帶著被投企業一同奔赴中東。
2023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阿聯酋迪拜舉辦COP28期間,深石設立了“生物圈三號解決方案館”,為能源、材料、交通、金融等企業提供交流平臺。“生物圈三號”是深石投資的碳中和社區改造平臺的品牌,這次獨立設館,重要目標之一便是將中國企業的氣候解決方案帶到聯合國大會。對于中國企業而言,這無疑是一次在中東市場展示的絕佳機會。
一個月前,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阿聯酋(COP28UAE)候任主席、阿聯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蘇爾坦(Dr.Sultan Ahmed Al Jaber)的邀請下,王石便已帶著被投企業和合作伙伴在阿聯酋走訪了4天,并與當地官員、COP28組委會、主權基金、中資企業等進行了交流。
類似的場景,也出現在華創資本身上。2023年6月,在阿聯酋經濟部的邀請下,這家投資機構第一次帶著數家被投企業在阿聯酋、沙特等中東國家待了10天左右,并走訪了政府機構、當地和中資企業。
Innovusion、同盾科技、Xreal、ScaleFlux、尋匯SUNRATE、Noah Medical......在華創資本創始合伙人熊偉銘的帶領下,這支大多數為科技公司高管的十余人隊伍,與阿聯酋工業與先進技術部、經濟部、金融自貿區、投資局和商會等機構,以及中石油、華為、騰訊、阿里、海康威視等在當地的中企,進行了深入交流。
“每周都有被投企業來咨詢中東的事情,現在我們已經定了個小目標,被投企業想去中東先來找我們。”熊偉銘打趣道,華創資本目前在這方面有點像“旅行社”,在被投企業準備去中東之前,會幫對方做好相應的準備。
一個月后,黃明明帶著同事來到阿聯酋的迪拜和阿布扎比、沙特利雅得及卡塔爾多哈,拜訪了當地官員、投資機構和華為等深耕中東多年的中國科技公司。他看到一場巨大的變革正在進行,并鼓勵被投企業參與進去。
趁著10月參加FII之際,黃明明首次帶著11家被投企業走訪了沙特、阿聯酋和卡塔爾。在一周左右的行程中,他們與當地政府和企業、國家主權基金、中資企業等進行了交流。
在FII約6000人的參會者中,中國代表達到300人,數量是去年的2倍。據黃明明觀察,2023年有不少投資機構與被投企業組團去中東,“在明勢資本的規劃中,未來也將繼續與被投企業一起走訪中東。”
同樣是在10月,深圳市創業投資同業公會組織了一次走進中東的商務考察之旅。同時還是深圳創投公會聯席會長的劉晝和深圳創投公會名譽會長的蔣玉才,帶著深圳本土知名創投機構和被投企業高管組成的18人隊伍,重點考察了阿聯酋的阿布扎比和迪拜。
他們的這次行程與創投生態圈相關,既有當地的主權基金如穆巴達拉基金和阿布扎比投資辦公室,也有金融機構迪拜國際金融中心和迪拜多種商品交易中心,還有阿布扎比哈里發經濟開發區和中國團隊創立的中東市場排名第一的物流獨角獸企業iMile等。
趕著去中東淘金
對于這片散發著財富氣息的熱土,不少人將中東視作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
背后的原因在于,近年來中東國家正加速自身變革。從沙特在2016年公布“2030國家愿景”,到阿聯酋2021年實施“面向未來50年國家發展戰略”,還有科威特、卡塔爾等也都有自己的國家愿景。這不僅展現了中東國家的雄心,同時也成為吸引外界的重要因素。
畢馬威中國發布的《轉型中的中東經濟》報告,也讓外界感受中東市場的廣闊。這份報告顯示,沙特、阿聯酋、卡塔爾、科威特、阿曼和巴林2022年的陸地面積為26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超過6000萬,經濟總量達到2.1萬億美元。其中,人均GDP為3.4萬美元,約為世界人均GDP的3倍,也高于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平均水平。
“從資本和市場的角度來看,未來5-10年中東地區無疑將占據現代全球化政治經濟體系的重要一席 。”在黃明明看來,中國優秀的科技公司,不能只有在國內內卷的發展邏輯,應該勇敢地走出去,和全球最優秀的科技公司同臺競技,一定要在全球開拓市場,而中東無疑是有志于走向全球化的中國科技公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落腳點和起步點。
更為重要的是,眾多有意在全球拓展業務的創業公司也對中東地區充滿興趣。在得知有跟著投資人走訪中東的機會后,這些創業者大多積極申請入團。他們不僅希望能在當地拓展業務,而且還抱有獲得中東財團投資的想法。
作為ScaleFlux的聯合創始人和CEO,鐘浩直言中東是一片新大陸,“華創資本幫我們對接了不少相關的投資機構、合作伙伴以及各種朋友,為公司今后在中東開展業務提供了巨大幫助。”
“中東是沙漠中的瑞士,是一個加速器,一個因為多元化而充滿挑戰和機遇的地方。”Xreal資本市場負責人劉文睿認為,中東在全球新經濟和新政治的形態下扮演著重要和獨特的歷史角色,并坦言在這次走訪中獲得了大量寶貴的募資、商業合作以及落地發展的經驗。
事實上,阿聯酋應對氣候變化的決策者和主權投資的決策者存在很大共同性。得益于王石在氣候應對領域的深厚積累,深石資本更容易與對方產生直接的投資合作契機。
在2022年拿到中東某主權基金的投資后,明勢資本在2023年的首次帶隊走訪中更像是扮演著連接LP和被投企業的角色。“LP有引入中國科技企業落地的需求,而被投企業也有拓展海外業務和尋求融資的訴求。”黃明明補充道。
有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中東主權財富基金的資產管理規模總額高達3.64萬億美元,占全球主權財富基金總額的1/3。更為關鍵的是,中國和中東的關系融洽。在宏觀環境的影響下,不少打算募美元的投資機構自然不愿錯過這個機會。
“深圳創投公會下發了去中東考察的計劃通知后,很多機構立即積極響應。”劉晝在接受證券時報采訪時曾表示,從行業生態來講,投資機構的剛需是募資,時刻要想著拓展更多機會,包括國內和國外募資的機會。
一家知名雙幣基金的IR曾透露,中東LP在考察中國GP時,除了看重基金的DPI等業績,被投企業愿意開拓中東市場也是加分項。據了解,一些帶著被投企業走訪中東的投資機構,就有向中東財團募資的打算。
一場“馬拉松式”的游戲
在《200家中國GP,集體去中東》一文中,便提到從2022年開始的一年半左右的時間,中國就有近200家投資機構和超800家創業公司涌向中東。
如果算上中阿合作論壇第十屆企業家大會和FII等2023年在當地舉辦的大小活動,以及即將召開的COP28,那么近兩年出現在中東的中國面孔其實更多。
隨著雙方的交流愈發頻繁,彼此間的熟悉程度也在逐漸加深,對各自的需求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不少投資人和創業者也從原本的各自作戰,變為如今的組團出擊,以此尋求更多且更深入的合作。
面對中東版“招商引資”,有的創業者希望在有資源的投資人幫助下,快速了解中東市場并接觸到關鍵角色,最好能拿到訂單和融資。有的投資人將被投企業當作一張名片,借此向中東財團展示自身的投資實力,為日后募資打下一定的基礎,最好能快速將對方變為LP。
從實際效果來看,不管是拿到訂單和融資,亦或是達成基金募資,短期內實現的難度都不小。多位投資人的反饋是,此次走訪中東且有意落地業務的大部分被投企業,與當地的合作還處于推進階段,而基金募資是一件更長期的事情。
“大家都是不見兔子不撒鷹,創業公司因為資源少,想著至少能有客戶,而當地政府想的是,你把業務落地后,我才提供更多的資源,所以雙方需要一定的時間找到合適的方式來達成合作。”據熊偉銘介紹,Xreal在走訪結束后,被迪拜商會向當地政府高層推薦,同時公司的產品也在活動中被展示。
與阿布扎比投資辦公室交流時,有投資人發現對方最想要的是在全球領先的技術和產品,“如果短期內不能將業務落在當地,那么就需要技術極其炫酷,比如無人接駁車等。”
典型的例子便是兩家自動駕駛行業的頭部公司。2022年1月,文遠知行拿到中阿基金的投資,并于次年正式落戶中阿(聯酋)產能合作示范園,同時獲批中東乃至全球首個國家級全域自動駕駛路跑牌照。2023年10月,小馬智行獲得沙特新未來城(NEOM)及旗下投資基金NIF的1億美元投資,同時計劃與NEOM在當地成立合資公司,為該地區提供自動駕駛技術解決方案。
與此同時,PIF、科威特投資局、穆巴達拉投資公司等中東主權財富基金已在中國有辦公室或辦事處。這也意味著,中東財團不僅會出資做LP,而且還在中國做起直投。對于希望從他們手中拿到錢的中國投資機構而言,如果沒有特別優異的業績或合適的被投企業,募資的難度無疑會進一步加大。
“要么是絕對頭部的大白馬基金,要么在專業領域做得非常好,不然很難從中東財團手中拿到錢。”在黃明明看來,明勢資本之所以能拿到中東主權財富基金的錢,關鍵還是自身的基金業績足夠好,“中東人見過全球最好的基金和科技公司,要先與對方交朋友,建立信任后,再去談生意,心態一定要放長遠。”
華創資本也將中東當作一個長線市場,會按照3-5年的時間去布局,熊偉銘表示,“從做生意的角度來看,有意拓展中東業務的創業公司,可以先做營銷,然后把產品賣出去,有客戶后再落地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