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組的“火鍋局”上,全是頂級美元VC

        融中財經融中財經2023-12-11 10:15 大公司
        沉迷LP,專門投科技

        沉迷LP,專門投科技

        海底撈斥巨資在日本搞了個溫泉酒店。

        近日,海底撈公告稱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Newpai與特海的全資附屬公司Haidilao Japan訂立股份轉讓協議,據此,Haidilao Japan同意出售而Newpai同意購買Haidilao Japan所持有的全部JAPAN HAI股權,代價為2,600,000,000日元(相當于約17,388,978美元)。股份轉讓完成后,JAPAN HAI將成為海底撈的全資附屬公司。JAPAN HAI由Haidilao Japan于2023年9月15日在日本注冊成立,注冊資本為50,000,000日元。其主要從事日本酒店管理及營運,并持有在日本開發溫泉的許可證。截至海底撈發布公告前,JAPAN HAI擁有并管理一家位于日本長野縣輕井澤的酒店。

        至此,“撈系”圖譜又添一員。近年來,海底撈創始人張勇不斷地擴張“撈系”版圖,從頤海國際、特海國際分拆上市成功,到分拆外賣、游戲、人事資訊、食物供應鏈以及裝修供應鏈的子公司,海底撈早就已經不再只是一個火鍋企業。

        除了開拓產業鏈,張勇更是一個投資“狠人”,早在2012年就成立海悅投資并且投資了包括紅杉資本、云峰基金、景林投資等多家VC機構,細數海底撈的投資風格,令人驚訝的是,消費出身的海底撈做起LP來,卻酷愛科技。

        01

        三家IPO


        要講明白張勇是怎么成為隱藏的投資“六邊形戰士”的,就必須得從他三家火鍋IPO講起。

        從上市之前海底撈的股權改革和管理改革就能看出來張勇的殺伐決斷。2007年,海底撈已經成立了13年,張勇用13年前原始出資的價格強勢回購了合伙人施永宏夫婦18%的股權,至此成為海底撈持股超過60%的絕對控股股東。此后,海底撈也引進了“阿米巴模式”將門店分為A、B、C三級,并結合師徒制。優先級從A到C,A級店長和徒弟有優先開店的特權,但徒弟店的經營狀況直接和師傅收益掛鉤,徒弟店經營不佳會降級,師父店也會受到影響。

        拿回絕對控股、堅決改革管理,2018年上市之前,海底撈全球門店數就已經有320家,同年9月,海底撈成功登陸香港,張勇身價也一躍龍門。

        不過張勇的野心不止于此。上市之初他就表示“我的目標肯定是要開遍全球。”張勇說干就干,去年底,專門負責海底撈海外業務的特海國際成功拆分上市,在港交所敲鐘。

        為了加速特海國際的上市腳步,特海國際選擇了實物分派和介紹上市。在特海國際招股書中表示,對于符合資格的海底撈股東,特海國際會以實物分派方式向其分派股份;“介紹上市”則意味著特海國際不需要發新股也不需要融資。

        省去發行新股自然也就省去了路演配售、新股發行審核等等環節,大大縮短了特海國際上市的時間。遙想海底撈力爭上市的時候四川省簡陽市政府網站早在2012年就曾披露過海底撈進入上市輔導期的消息,但一直到2018年海底撈才輾轉登陸港股,這中間長達6年。反觀特海國際,從2022年7月披露有單拆上市的想到到當年年底上市,一共就不到6個月。

        從6年,到6個月,這就是張勇給自己的子公司搭的梯子。

        至于為什么要著急分拆特海國際?

        很簡單,當時特海國際持續虧損,單拆上市能減少其對海底撈母公司的財務影響,而且還可以增加現金流,繼續給特海國際輸血。特海國際招股書曾披露,從2019年到上市前2022年上半年,特海國際一直處于虧損狀態,截至2022年上半年虧損5170.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7億元)。單拆上市前,2022年上半年海底撈的虧損為2.67億元,單拆后2022年底,海底撈持續經營業務的利潤達到16.37億元,而這個“持續經營業務”中已經剝離了敲鐘上市的特海國際。

        圖片來源:海底撈2022年報

        特海國際并不是張勇分拆上市的第一個子公司,此前海底撈的火鍋底料公司頤海國際也成功登陸港交所。從兩家子公司的股價波動來看,張勇在資本運作上是懂“炒作”的。

        頤海國際開盤第一天報收約2港元,到了2021年股價曾經一度漲到最高近148港元,市值翻了70倍;同樣,開盤9港元報收的特海國際股價也曾一路飆升至24港元,雖然漲幅不如頤海國際那么夸張,巔峰市值也是上市的9倍。

        對視過眼神,是股價狂飆過的人。頤海國際和特海國際也是有共同性的,他們的股本都比較小,特海國際股本6.19億港元,頤海國際股本10.4億港元,股本規模小也方便其股價在二級市場被推高。而且,頤海國際和特海國際顯然都沾了海底撈的光,不論是海底撈的外國撈故事,還是底料撈故事,都隨著海底撈這個火鍋大王的故事水漲船高。

        2023年上半年,隨著疫情后整體消費水平的恢復海底撈營收同比增速達到了24.6%,特海國際也已經扭虧為盈,實現了339萬美元的盈利。

        分拆狂魔張勇,又贏了一把。

        02

        峰值套現,“不務正業”


        老早開始,張勇就“不務正業”了。

        2012年,上海海悅投資管理公司成立,執行董事兼總經理茍鐵群也是海底撈旗下供應鏈蜀海的董事長。而稍微翻翻上海海悅的股權結構就不難看到張勇的名字。上海海悅由上海樂達海生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全資持股,后者則由北京宜涵管理有限公司控股,北京宜涵背后的76.3%持股比例的控股人就是張勇本人。

        再看上海海悅的投資布局,可以用一句話概括——熱衷做LP。

        上海海悅發起過19筆對外投資,這其中8筆是投給VC機構做LP。而且,張勇做LP選的合伙人可都大有來頭,云峰基金、紅杉資本、曦域資本、涌鏵投資、中鼎資本、景林投資均是張勇投資的機構。

        這些VC機構,其實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輕消費、重科技。

        比如,云峰基金最近幾次投向包括激光雷達軟件研發商速騰聚創、芯片研發商昆高芯片以及生物制藥研發商維泰瑞隆等;曦域資本更聚焦大數據與企業服務,今年9月參與軟件安全服務商長揚軟件Pre—A輪融資,去年6月也參與到空間大數據運營商土豆數據額戰略融資,更早之前的2021年曦域資本也探索過區塊鏈隱私計算技術的投資;紅杉中國今年頻頻出手人工智能、大數據、Web3.0等高新科技領域;涌鏵投資也主要在智能系統、氫氣制造、智慧服務等新能源以及人工智能領域布局。

        從這么多合伙人就不難看出,海底澇做LP喜歡廣撒網,除此之外,海底撈做LP還喜歡“擦邊”。想做VC機構的LP一般會有一個約定俗成的入資門檻,對大機構來說一般是5000萬元,對小一點的機構可能有1000萬元,可能有幾百萬元。融中財經就發現,海底澇做LP往往徘徊在這個門檻的邊緣——對紅杉資本入資5000萬元,持有寧波梅山保稅港區紅杉慧盛1.798%的股權;入資1000萬元持有涌鏵投資下上海祥禾泓安股權投資合伙企業0.7806%的股權;入資1000萬元持有鐘鼎資本下蘇州鐘鼎三號創業投資中心1%的股權...在這些合作機構中,代表海底撈資本的額上海海悅持股基本在1%上下,最高就是以1億元入資曦域資本下蘇州匯曦股權投資有限中心20%的股份。

        2020年,張勇再次拿出當時拼上市的殺伐決斷來,在海底撈股價大盛時期成功套現。2020年5月11日,海底撈公告宣布部分股東手中股份的配售計劃。股東SP NP Ltd.及LHY NP Ltd.擬以每股33.2港元的價格配售4700萬股股份,占公司已發行股本0.89%,粗略估算,此次配售計劃涉及15.6億港元。配售完成后,海底撈控股股東仍為張勇、ZY NP Ltd.、舒萍、SP NP Ltd.及NP United Holding Ltd.。其中,張勇及舒萍共同持股約57.23%;NP United Holding Ltd.持股約34.00%。

        而根據公開資料,SP NP Ltd.以及LHY NP Ltd.為海底撈創始人團隊的各自持股通道。其中,SP NP Ltd.權益由公司創始人張勇的妻子舒萍擁有,LHY NP Ltd.權益由公司執行董事施永宏及其妻子李海燕擁有。也就是說,此次配售完成后,海底撈創始團隊張勇夫婦及施永宏夫婦將套現15.6億港元。

        圖片來源:海底撈公告

        03

        “海底撈”系,不只是火鍋


        早早做LP、股價峰值的時候果斷套現,你以為這就完了嗎?

        海底撈還做起量化基金。2019年,北京海悅量化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由上海海悅100%持股;2020年傳出量化基金招聘信息;2021年海悅量化從1000萬元資本增資至5000萬元,不過海底撈這個量化基金做得十分低調,沒有公眾號也沒有公開消息來更新基金的收益。

        除了股權投資和量化基金,張勇也不斷擴大海底撈版圖,形成“撈系版圖”,上文中提到的頤海國際就是版圖中重要組成部分。除此之外,海底撈還有6大板塊——蜀海:食材供應鏈;微海咨詢:人力資源、運營咨詢;海海科技:游戲運營、營銷服務;蜀韻東方:門店裝修;紅火臺:軟件管理系統;海鴻達:外賣。

        其中,蜀海是海底撈最大的供應商,2022年海底撈向蜀海采購金額占比總采購百分比達到13.5%。去年,蜀海已經完成了8億元的B輪融資,領投機構包括中墾基金、中銀投資以及華潤資本,在蜀海此前的融資歷程中也有上海海悅投資的機構參與的身影,紅杉資本和景林投資就分別在2019年和2015年參與了蜀海的兩輪戰略融資。

        圖片來源:企查查

        目前蜀海已經服務過超1000個品牌;在全國擁有22個冷鏈及倉配中心,單個服務半徑可達300公里;擁有米面糧油、蔬果生鮮等十大類餐飲相關商品供應,SKU超過5000。2021年中國餐飲收入實現4.69萬億元,較于十年前的2.06萬億元市場規模有翻倍以上增長。

        蜀韻東方作為海底撈第三大供應商,主要負責海底撈店面的裝修和重裝,2015年全資成立了海海科技有限公司,后者推出了海海游戲平臺,一個O2O游戲平臺,引入小游戲給消費者的等待時間增加色彩。2021年和2022年,蜀韻東方還先后入資了三家股權私募基金,和海底撈一樣,蜀韻東方也基本用300萬-500萬元入資,持有基金1.8%—3.1%的份額。

        微海咨詢前身則是海底撈人力資源部門,2015年拆分獨立,2016年面向社會,曾先后為西貝、一味一誠、小王府等餐企提供招聘服務。

        裝修、食品供應、外賣、游戲、人事,海底撈把自己的供應鏈先后分拆,而這些企業的股份也都牢牢控制在張勇手中——比如,頤海國際的第一、二大股東分別是海底撈創始人張勇、舒萍夫婦(35.59%)和施永宏、李海燕夫婦(16.94%);蜀海由上海樂達海生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持股42.7215%,后者則由上文提到的被張勇控股的北京宜涵管理有限公司持股62.696%;海海科技由蜀韻東方100%持股,蜀韻東方則由張勇胞弟張碩軼及其配偶全資持有...

        雖然關系看起來錯綜復雜,但是有一條主線始終邏輯清晰,整個“撈系版圖”都被控制在張勇手中,曾經有信息估算到,張勇夫婦的個人資產已經達到了2000億元。

        這些獨立公司與海底撈不僅是單純的合作關系,更是資源共享,頤海國際在成都就有一處9000多平方米的倉庫和生產設施,屬于海底撈。

        除此之外,“撈系”還有另一種組成部分,就是高管做的獨立企業。比如2012年茍軼群、楊利娟(海底撈總經理)、袁華強(海底撈董事)共同以貨幣方式出資設立了優鼎優,2019年海底撈全資收購了優鼎優,后者也順勢成了“撈系”一員。

        2023年,隨著消費的恢復,海底撈也從營收收縮的陰影中走出來,2023年上半年集團營收實現24.6%的同比增長。不論是做生意還是做投資,張勇的故事還未完待續。

        【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博望財經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博望財經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得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聯系(微信公眾號ID:AppleiTree)。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亚洲一级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网址| 亚洲视频人成在线播放| 亚洲一卡2卡三卡4卡无卡下载| 亚洲国产夜色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手机在线| 久久精品蜜芽亚洲国产AV | 亚洲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亚洲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另类小说|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久久青草亚洲AV无码麻豆| 亚洲不卡av不卡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 亚洲人成网站影音先锋播放|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 亚洲欧洲春色校园另类小说| 亚洲人xxx日本人18| 亚洲日韩看片无码电影| 亚洲国产成人AV在线播放|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色图| 久久久久亚洲?V成人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亚洲一区免费观看| 亚洲无成人网77777| 日韩亚洲产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有乱码在线观看|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片搜| 亚洲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亚洲av综合av一区| 亚洲综合小说久久另类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 亚洲欧好州第一的日产suv| 成人亚洲网站www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不卡亚洲| 亚洲激情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