覓光的紅與黑:網紅品牌直面III類醫療器械監管
2023年7月19日,福布斯中國披露了“2022福布斯中國新銳品牌Top 100”榜單,覓光成功入選該榜單。無獨有偶,8月17日,覓光還榮登2023中國消費年度飛躍品牌榜。
不可否認,在家用美容儀領域深耕數年,并且及時抓住了“顏值經濟”的熱潮,覓光因而創造了驚人的商業神話,進而博得專業機構的認可。
但值得注意的是,覓光的高速成長,離不開營銷驅動,并且產品質量備受爭議。隨著家用美容儀市場準入門檻提高,覓光未來能否繼續創造亮眼的業績,已然成了一個未知數。
01
綁定紅人營銷,覓光飛速成長
官方資料顯示,覓光成立于2015年,最初并沒有推出家用美容儀產品,而是主要經營美妝鏡。
圖源:覓光
比如,2017年雙十一,覓光的兩款化妝鏡產品全渠道銷量達15000臺,銷售額突破580萬,其中9月26日上線的小白鏡新品,當日銷量破萬臺。
盡管官方宣傳中,覓光認為自家的化妝鏡產品之所以熱銷,主要是因為為愛美女性提供了專業級的化妝護膚光源,但事實上,作為一個網紅平臺,覓光的崛起,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其踩準了新營銷渠道的風口。
化妝鏡產品上線之前,覓光就聯合100位小紅書博主進行了一場內測活動,美妝博主們紛紛發布化妝鏡體驗筆記,幫助覓光擴大品牌聲量。2018年雙11,李佳琦與馬云比賽賣口紅,覓光為此二者都使用的化妝鏡。此后,覓光一炮而紅。
靠化妝鏡產品打開品牌知名度后,覓光瞄準了家用美容儀市場,于2020年4月推出了首款“紅光波”脫毛儀。覓光之所以在此時切入家用美容儀市場,一方面是因為化妝鏡想象力有限,客單價達到千元已屬極致,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隨著“顏值經濟”興起,家用美容儀市場正逐步爆發。
圖源:華經產業研究院
華經產業研究院披露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家用美容儀市場規模為97.6億元,同比上漲19.9%,此前幾年的增速均超雙位數。
邁入家用美容儀市場后,覓光固然也拿出了一些新技術,但更重要的經營策略,還是基于電商直播等新營銷渠道策動消費者消費。
圖源:C2CC傳媒
蟬媽媽披露的數據顯示,2022年,覓光關聯的抖音號超250個,關聯超900位達人。其中達人貢獻的銷售額為7.5億—10億,品牌自播為2.5億—5億,店播僅為2500萬—5000萬,占比分別為67.03%、29.81%以及3.17%。
C2CC傳媒統計的數據顯示,2022年4月-2023年3月,覓光深度綁定劉媛媛、大狼狗鄭建鵬&言真夫婦、搭搭“隨便夫婦”等頭部達人并專場合作,其中大狼狗鄭建鵬&言真夫婦在2022年11月1日的直播帶貨中,為覓光帶來5000w—7500w的銷售額。顯然,直播帶貨達人是覓光的主力出貨渠道。
圖源:C2CC傳媒
得益于達人的帶動,覓光在中國家用美容儀賽道已占據有利位置。蟬媽媽披露的數據顯示,2022年,覓光的年銷售額超9億元,市占率為9.92%,榮登2022年抖音美容儀器榜單TOP1。
02
III類醫療器械監管來臨,覓光面臨巨大挑戰
覓光一路狂奔的背景下,中國家用美容儀行業的準入標準已經悄然生變。
圖源:國家藥監局器審中心
2023年4月10日,國家藥監局器審中心組織制定了《射頻美容設備注冊審查指導原則》,射頻治療儀、射頻皮膚治療儀按III類醫療器械監管,2024年4月1日后,未取得醫療器械注冊證的相關產品,不得生產、進口和銷售。
監管收緊家用美容儀行業的準入門檻,主要是因為以覓光為代表的企業,以家用電器之名,行醫療器械之實,產品質量和功效得不到有力保障。
圖源:黑貓
在黑貓投訴以“覓光”為關鍵詞檢索,可以發現眾多網友控訴覓光的產品質量存疑,甚至有些消費者使用覓光的產品后,皮膚出現紅腫、冒痘、燙傷等問題。
為了繼續在中國家用美容儀賽道合法經營,覓光已積極應對新的準入標準。信達證券披露的研報顯示,2023年,覓光已申報評估射頻皮膚治療儀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臨床試驗。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作為管理最為嚴苛的標準之一,Ⅲ類醫療器械很難在短時間內低成本的取得。按行業慣例,Ⅲ類醫療器械需要做3期臨床試驗,審批流程需要耗費數年,相關費用也需要數百萬元。
面對如此巨大的時間和資金成本,部分企業已經對家用美容儀報以悲觀的態度。比如,2023年4月,彭博社報道,寶潔發言人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Opte美容儀將不再履行新產品或補充訂單。這意味著,寶潔正打算逐步放棄美容儀品牌Opte。
部分企業選擇退出家用美容儀市場,固然可以減輕覓光的競爭壓力,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襯出取得Ⅲ類醫療器械認證的難度頗大,投入產出比不理想。
總而言之,盡管過去幾年,趁著“顏值經濟”的熱潮,覓光相繼在化妝鏡、美容儀等領域取得亮眼的業績,但值得注意的是,覓光的市場聲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踩準了小紅書、電商直播等新營銷渠道強勢崛起的風口。
這也決定了,覓光很大程度上只是一個網紅品牌,相較于傳統家電企業,并不具備絕對意義上的核心競爭力。
更令覓光感到焦慮的是,因家用美容儀產品亂象叢生,有關部門已經制定了嚴苛的標準,相關產品必須符合III類醫療器械標準才能上市銷售。
在此背景下,覓光固然已經積極開展臨床試驗,但由于III類醫療器械的時間和費用成本都異常高昂,2024年4月1日之后,覓光不一定可以拿到相關標準,因此,未來覓光的業績或許難以復刻此前的榮光。
猜你喜歡
1000億灰飛煙滅,醫療器械巨頭,被資本狠狠拋棄!
2022年8月,中國第二大醫療器械巨頭聯影醫療登陸科創板,當年市值最高突破1770億。但短短兩年時間,股價就慘遭腰斬。截至9月19日,公司最新市值773億,創歷史新低,較歷史高峰蒸發約100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