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輪融資30多億的獨角獸宣布倒閉
軟銀的投資失敗案例上又加上了新的一筆。
一家融資近5億美元的機器人披薩外賣初創公司Zume在經歷了一系列技術挫折后宣布倒閉了。
另據破產咨詢機構Sherwood Partners聯合創始人馬丁·皮欽森(Martin Pichinson)稱,Zume已資不抵債,并聘請Sherwood Partners清算其資產,同時有知情人士稱,該公司已于上月底停止運營。
諷刺的是,兩個月前,這家公司還曾以160億人民幣的企業估值入選某個《2023·全球獨角獸榜》,如今轟然倒塌,更是引來一陣唏噓。
早已有跡可循
與其他一些面臨困境的公司相同,Zume在宣布倒閉前也經歷了裁員、業務轉型、高管離職、連續虧損等劇情。
公開資料顯示,Zume披薩在2015年首席執行官亞歷克斯·加登 (Alex Garden) 和聯合創始人朱莉婭·柯林斯 (Julia Collins) 創立,他們希望將公司變成“生鮮食品界的特斯拉和亞馬遜”。Alex之前做游戲公司的軟件開發工作,而Julia則畢業于斯坦福大學,在Shake Shack擔任過分析師。
他們都意識到餐飲自動化是一個連鎖規模化餐廳發展的必然趨勢,僅僅依靠人工是不能做到短時間內大規模生產的。
于是,其創業理念由此誕生,用機器人完成制作披薩所涉及的大部分工作:鋪好面團、涂抹醬汁、添加配料、將未煮過的比薩餅放入烤箱,最后切割它們。在技術加持下,Zume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其制作中心每小時可以制作288張披薩,遠遠超過傳統餐廳制作披薩的數量。
同時,它的配送速度也是驚人,從下單到送上門僅需15分鐘,是必勝客與披薩巨頭達美樂配送時間的一半,Zume主要通過機器自動化的制作與規劃配送最短的路徑來減少時間。即使處于高峰期,Zume的加工中心也僅僅需要4個人,如果實現流水線全部實現自動化,甚至只需要一個人看店就行了。
事實證明,制作機械披薩并不容易。比如光是防止奶酪隨著卡車行駛和披薩烘烤而四處滑動,就已經耗費了其很多精力和財力。
與此同時,Zume 試圖重塑食品制作和食品配送,這意味著他們基本上是在經營兩家高度資本密集型的初創公司。他們在披薩餅自動化方面雖然初見成效,但他們還試圖制造帶有內置烤箱的送貨卡車,這使得他們的工作變得更復雜,并且需要大量時間和資金的支撐。
其實,在公開宣布轉向食品包裝前,2019年,Zume還進行了一次業務調整,即試圖轉型為數據和物流供應商,切入后端供應鏈,服務小B客戶,以及為披薩連鎖店提供包裝,為一些想要開披薩店的店主們提供共享廚房。
但這樣的嘗試也并未取得成功。因此,2020年初,Zume 解雇了一半以上的員工,據報道,當時Zume首席執行官亞歷克斯·加登 (Alex Garden) 將裁員歸咎于大流行和一些失敗的交易。不過也有分析稱,Zume失敗的最大原因是“雖然 Zume的披薩外賣可以做到更新鮮,但機器人做的披薩不好吃,而且還更貴”。
緊接著,Zume 宣布將專注于其他食品配送公司的包裝和效率提升。他還表示,此次改革將可使其把業務重點放在“正在顯示出強大的商業吸引力的發明上”。公司將在源包裝(Source Packaging)部門中創造100個崗位,被裁員工可以申請這些崗位。
作為業務調整后的陣痛,Zume內部包括CMO馬克·科倫帕克在內的四位高管紛紛選擇了離職。
此外,在其倒閉前的最后一輪融資中,除了像傳統的初創公司通過出售股權募集資金,Zume的本輪融資還會包含一些債務,這也被看做是一個危險信號。
另據其員工描述,在Zume的企業文化中,公司的野心驅動著項目與項目間的快速切換,而非充分的市場調研。比如在轉向食品包裝后,Zume遇到了來自中國廠商的強大競爭。由于來自中國大陸的包裝盒成本優勢巨大,Zume的披薩盒未能迅速占領美國本土市場,并最終走向了倒閉。
如今回看Zume其種種動作,我們會發現這樣的結果早就有跡可循。只是,讓人意外的是,倒閉的消息來的如此之快。
被資本催熟的獨角獸
除了公司業務本身發展之外,在資本層面,Zume也面臨著被快速催熟的狀況,可悲的是,資本除了帶來熱度和關注外,似乎沒有起到太多積極作用, 甚至讓Zume的方向和初衷都變了。
據悉,該公司總共融資了近5億美元,其中最著名的是2018年,軟銀向這家科技初創公司注資約 3.75 億美元,這筆讓這家初創公司的估值至少增長了13倍,并被添加到了獨角獸名單之中。根據美國創業分析公司Pitchbook的數據,此前Zume的估值僅為2.18億美元,總籌資額為7100萬美元。
與軟銀支持的其他初創企業一樣,Zume利用這筆資金迅速擴大規模并增加員工。
而關于Zume能否撐起這樣的高估值,業界一直是存疑的。
對于其之前主營的機器人外賣披薩業務,唱衰聲就不曾間斷,分析人士的主要擔憂來自棒約翰、達美樂和必勝客已經占據了美國比薩外賣市場58%的份額。這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行業,Zume知名度太低,難以與更大的品牌競爭。畢竟大品牌正在從小型連鎖店和獨立店面那里蠶食市場份額。
事實證明,這樣的懷疑是正確的。據一名接近軟銀的知情者透露,Zume雖然有軟銀的重金投資,但目前依然每年虧損5000萬美元,距離盈利還有些時日。
但近年來,投資者已將關注點從“不惜一切代價的增長”轉移到了更清晰的盈利前景上。所以為了盡量彌補投資者的損失,縮減成本,Zume這才改變了業務方向,全面轉向了食品包裝。
雖然軟銀的眾多投資中當然也不乏失敗案例,如今的Zume成了繼WeWork之后的最新投資失利案例。
有觀點認為,孫正義忍不住在由創始人帶領的科技創業公司身上下大賭注,因為這些創業公司具有史蒂夫·喬布斯式的吸引力:“如果一個創始人看起來足夠傲慢,足夠有魅力,足以讓人想起年幼的孫正義,那么軟銀的一些嚴格的商業模式測試似乎就會消失。”
也有觀點指出,Zume成了風險投資對用牽強技術挑戰成熟行業的初創公司過度投資的又一個犧牲品。
同時,沒人能否認這也是一個早期的警示故事——向尚未證明其產品可以盈利的初創公司開出大額支票的危險。也可以看到,盡管人工智能在市場上的應用已經變得普遍,但實用的機器人技術企業仍然面臨著持久的困難。
猜你喜歡
春晚扭秧歌人形機器人爆火出圈,我國機器人相關企業超82.1萬家
蛇年春晚,張藝謀導演的創意融合舞蹈節目《秧BOT》引發關注,節目由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和演員們聯袂主演。北京科技廟會:機器人成新春“明星”,點燃春節“科技熱”
春節期間,北京海淀區、亦莊等地舉辦的科技廟會活動備受矚目,機器人成為此次廟會的“明星”。工廠訓練實拍 魔法原子人形機器人 MagicBot 展現多機協作能力
將于 2025 年第一季度正式發布新一代 MagicBot 人形機器人產品,同步實現小規模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