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宏斌能扭轉乾坤嗎?融創復牌股價暴跌55%
正式停牌377天后,孫宏斌如約兌現了諾言。
4月12日晚間,融創中國發布公告稱,由于復牌指引已滿足,公司已向聯交所申請公司股份自4月13日上午9時起正起于聯交所恢復買賣。而這距離融創2022年4月1日被港交所暫停交易后,已經過了377天。
當時,由于沒能如期交出財報,融創中國的股票于2022年4月1日被港交所暫停交易。2022年5月份,融創正式宣布債務違約。危機爆發過后近一年,融創迅速啟動了自救措施,相繼推出了境內外債重組方案,還趕在2023年3月31日前發布了2021年中期報告和2022年年報。
融創是今年以來繼佳兆業和景瑞控股之后成功復牌的第三家房企。和前兩家相比,融創的復牌效率要更高一些,從接獲復牌指引到成功復牌,只用了9個月。
復牌當日,融創中國股價暴跌,當日收盤價為2.04港元/股,相比停牌前的4.58港元/股,跌了55.46%,總市值也從250億港元縮水到111億港元。
重新打開資本市場后,如何修復投資者對融創的信心,讓融創真正走出爆雷陰影,是留給老孫的下一個考題。
為啥這么快就復牌了?
融創趕在18個月的退市預警期之前復牌了。這背后的關鍵在于,延期的相關財報終于獲得了審計師和港交所的審核認可。
2021年3月,融創因業績審核工作時間表未能達成一致,只好在財報季交了個白卷,被迫暫停交易。宣布消息的4個月后,融創中國迅速更換了新的核數師,將合作已久的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變成為全球五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立信德豪。
▲(圖源/視覺中國)
對于當時的辭任,羅兵咸永道在辭任函中表示,尚未對多個事項取得進一步資料,無法完成年度業績的審核工作。由此,負責融創財報審計的任務交給了立信德豪。
此次融創新聘請的核數師“立信德豪”,也是資歷較深的一家機構,其在A股和港股均有較多服務經驗,并且此前已涉獵房地產行業,長期服務于保利地產、貴州茅臺等企業,去年還相繼接下了遠洋地產、富力地產的核數師任務。
立信德豪擔任融創核數師后,融創中國的年報刊發工作也陸續有了新進展。2022年12月底前,融創完成了2021年年報的發布,并趕在2023年3月31日的截止日前,成功刊發了2022年半年報和全年業績。
融創在最新公告中強調,在上述業績刊發后,已經沒有需要刊發而未刊發的財務業績。不過,受行業環境影響及對資產價值評估的審慎態度,立信德豪依舊在融創2022年度業績表上,對其持續經營基準出具了“無法作出審計”的意見。
立信德豪出具的審計意見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融創中國凈虧損約298.9億元,流動負債凈額約為960.7億元,流動和非流動借貸分別約為2534.8億元和449.4億元,融創中國的現金余額約為375.4億元。
不僅如此,立信德豪進一步提示,截至本報告日期,融創中國到期未償付借貸本金約為1005.2億元,并導致借貸本金約835.5億元可能被要求提前還款。此外,融創中國還因多種原因涉及不同訴訟及仲裁案件。
由此,立信德豪認為融創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可能對集團持續經營的能力產生重大疑慮,但這并未阻礙融創的復牌上市之路。
協縱策略管理集團聯合創始人黃立沖對「市界」說道,“一旦房企發布了財務報表并獲得監管機構的核準,通常情況下交易會在數日內恢復交易。”
不過,在聯交所的過關,也并不意味著,如若復牌后再次出現經營危機,聯交所對公司復牌后的相關疏漏不會追究。
“如果房企復牌后短時間內又再停牌,或者被除牌,那么聯交所也會追究公司管理層和會計師事務所的責任。”黃立沖表示。
不是復牌之后就萬事大吉了
融創的復牌雖然來之不易,但決定老孫是否打贏“翻身仗”,關鍵還取決于經營業績的有序穩定。
“如果公司無法證明自己具備持續作為運營企業的能力,或者未能披露所有的潛在商業風險,交易恢復可能會被暫緩,直至公司滿足監管機構的要求。”黃立沖對「市界」說道。
過去的2022年,融創遭遇了銷售斷崖式下降、融資受阻等問題,期間盡管也有不少資產處置、專項融資等多種自救動作,但在經營上并未能恢復穩定。
不久之前的3月29日,孫宏斌在境外債務重組說明會上就債務逾期對投資人誠摯致歉,他說追求規模的慣性,讓融創在投資上過于樂觀和激進;在降低杠桿方面不夠堅決,在管理上也存在授權過于下放,最終導致安全墊不夠厚,沒能經受住這一輪考驗等問題。
孫宏斌不僅在思想上反思了,在行動上也進行積極的自救:2023年1月4日,融創總計160億元的境內債券展期方案,獲債券持有人會議表決通過。2023年3月28日,針對90.48億美元境外債務重組,融創已與境外債權人小組訂立重組支持協議,預計將拿到75%以上的贊成票,并在年內完成必要的法律程序。此外,針對尚未撤銷的清盤呈請,融創認為,清盤呈請不會對重組計劃或時間表造成實質性影響。
按此來看,融創將獲得2至3年的債務喘息期。在此期間,融創必須力爭讓經營重新恢復正軌,修復暴跌的股價。這其中,保交樓是至關重要的經營底線。
在保交樓方面,融創中國表示,2022年,公司累計在全國84個城市完成201個社區、超18萬戶房屋交付;2023年第一季度持續推動保交樓工作完成了超3.9萬套房屋的交付。
此外,融創還需要極力扭轉此前銷售下行的局勢,恢復最為緊要的經營性現金流。融創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汪孟德在談及日后的經營安排時曾提到,融創將抓住市場窗口,加大供貨的力度,促使公司銷售在下半年有更好的恢復,以支持公司經營更快恢復穩定。
▲(圖源/視覺中國)
融創披露的2022年年報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融創中國的合同銷售金額約為1693.3億元,在克而瑞第三方機構排名中,融創則以近1700億元,排名第11位。盡管沒有了TOP4的風光,但依舊保持在行業11名的規模之位。
融創在公告中強調稱,其開展的業務具有充足的營運水平并擁有足夠價值的資產支持其營運。其表示,集團經審核資產總額約10902億元,經審核收入約為人民幣967.5億元。而在經過計提存貨減值后,融創截至2022年底的凈資產數據仍有864億。
此外,手握大量優質資產也成為融創化債的重要底氣,這也是融創管理層在境外債重組說明會上,反復強調的重點。汪孟德表示,“我們的整體的資產質量還是很好的,核心資產得到了保護,這是我們有一個很好的恢復的基礎。”其表示,“不再低價地處置核心資產。”
根據財報顯示,融創報告期內還與境內其他貸款人達成本金合計181.7億元貸款展期。截至2022年末,融創權益土地儲備約1.3億平方米,權益土地貨值約1.41萬億,而這也將成為融創還債的重要保障。
對于未來,融創中國管理層樂觀表示,“短期內公司依然面臨較大壓力和挑戰,銷售恢復、問題解決都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但在上述安排及行業恢復的大環境下,有信心讓公司逐步恢復正常。”
而在一眾出險房企中,融創的復牌也給暴雷房企的化債注入了更多信心。今年3月的年報季中,仍然有不少房企因更換核數師、公司部門關鍵團隊人員辭任等影響沒有交出成績單,更有上坤地產、大發地產、祥生控股等房企自4月3日起停牌。
與此同時,不少去年4月之前交不出財報而停牌的房企,正在面臨著期限大考,它們則需要趕在9月之前,完成復牌工作,否則將面臨被港交所強制退市的風險。
對于這些房企的復牌難題,一位資本分析人士對「市界」說道,“剩下的十幾家待復牌房企,面臨的局勢還是緊張的,因為重點還是要看房企跟債權人的化債沖突能不能解決,如果這些債能夠處理好的話,港交所是有機會讓它復牌的。”
猜你喜歡
融創中國:盤中大跌逾16%,40億元債務或將展期24個月
3月24日午后,融創中國股價盤中直線跳水,最低跌至5.04元/股,跌幅16%。截至發稿,融創中國股價報5.23港元/股,跌幅12.83%,總市值285.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32.5億元)。融創40億債券被傳擬展期2年,信息顯示集團成員企業超千家
今日融創沖上熱搜,23日晚間有博主發帖稱,“房地產行業的形勢陡一下又嚴峻了,YY評級的消息,又有頭部房企躺平了,側面了解了下基本屬實,不過債券的展期方案應該還沒最后定下來,已經有機構開始拉群準備去討錢了,恒大那邊形勢也依然不樂觀”。融創中國年內跌幅超50%,股價創近4年新低
12月1日,港股融創中國今日大跌,盤中曾一度下探至12.54港元,創近4年新低點。截至當天收盤,報12.56港元/股,跌10.54%,總市值627.61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