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被查,兩家慌!連城數控定增計劃成為最大“受害者”?
內幕交易,這“毒瘤”究竟還會牽扯出多少家上市公司?
前有貝特瑞(835185.BJ)董事長賀雪琴因涉嫌內幕交易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后有連城數控(835368.BJ)董事長李春安重蹈覆轍,看似平靜的資本市場卻暗潮洶涌。
8月19日晚間,國內領先的晶體硅生長和加工設備供應商連城數控發布公告稱,實際控制人、董事長李春安因涉嫌證券市場內幕交易,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的確,一家上市公司因涉嫌內幕交易被立案調查這種事件在資本市場并不罕見,但這次之所以能泛起漣漪,主要還是因為這個李春安并不簡單,除了是連城數控的董事長,還與千億級的“光伏茅”隆基綠能(601012.SH)有著頗深的淵源。
雖然連城數控公告中一再強調,上述立案調查事項僅為對李春安個人的調查,目前不會影響公司日常的經營管理活動,也不會影響個人正常履職;同樣不會對公司財務狀況產生不利影響,也不存在因本次處罰/處理而被終止上市的風險,但依舊沒能扭轉投資者“看空”的情緒,8月22日股價重挫,跌逾6%。
資料來源:連城數控。
因為有著某種“特殊”的關系,隆基綠能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股價連續兩日下跌。
資料來源:富途牛牛。
真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上周末,市場對新能源板塊(尤其是光伏)看法正在發生轉變。
不少機構表示,“新能源今年業績增速上行,其實整體已是震蕩,明年不太可能再炒一年新能源”,并且表示“已在考慮和著手從新能源倉位抽出一部分配置其他方向”。
連城數控和隆基綠能有何淵源?此次內幕交易對各自的影響如何?在唱空新能源之際還能頂住壓力嗎?本文主要針對這些問題逐一解答。
01
大規模減持,腸子悔青了?
通過李春安,連城數控和隆基綠能建立起一種“微妙”的關系。
李春安,何許人也。
作為業內知名的“隆基三劍客”之一的李春安,也是昔日隆基綠能當之無愧的“靈魂人物”,可以說是看著隆基綠能“長大的”。隆基綠能在招股說明書中這樣描述李春安,“本公司的主要發起人是李振國、李喜燕和李春安。”
資料來源:隆基綠能招股說明書。
如今,隆基綠能實際控制人是李振國,董事長是鐘寶申,李春安漸漸淡出了公眾視野。
據悉,三人之前是蘭州大學校友,隆基綠能在上市之前,李春安才是最大股東,彼時持股比例24.07%,出任董事,參與公司的生產經營。
但2020年以來,李春安開始大規模減持隆基綠能股份。據隆基綠能2022年一季報顯示,李春安僅持有1.14億股,持股比例降至2.11%。
在外界看來,李春安減持的原因或在于運營重心的轉移。
畢竟“能者多勞”,李春安除了在連城數控內部任職外,還持有隆基電磁(873425.NQ)、隆基儀表(873638.NQ)等多家公司股份。李春安或許想通過減持隆基綠能,這樣有更多精力去投身于連城數控。值得一提的是,連城數控背后的老板除了李春安,還有鐘寶申。
真應了“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這句話,就在李春安被立案調查的當日,隆基電磁也發布公告稱,因實際控制人之一、董事、總經理趙能平因涉嫌證券市場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也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據《2022年胡潤全球富豪榜》顯示,李春安以355億元人民幣財富名列第582位。另據“新浪網”報道,在北交所開市當天,國泰君安曾對81家上市公司實控人身家進行排名,其中李春安身家居北交所富豪榜首位(按2021年11月15日連城數控收盤總市值258億元計算,當時李春安持股13.1%)。
以事后諸葛亮來看,要是李春安在2020年不選擇大規模減持隆基綠能,在搭乘行業東風下的隆基綠能股價腰桿挺直蹭蹭往上竄,李春安身家又何止335億,那就更犯不著因為這點小利以身試法了。
02
定增計劃或為最大“受害者”
接下來,看一眼這次立案調查對連城數控的影響。
據公開資料顯示,連城數控是國內技術領先的晶體硅生長和加工設備供應商,為光伏及半導體行業下游客戶提供高性能的晶硅制造和硅片處理等生產設備,主要產品包括單晶爐、線切設備、磨床、硅片處理設備和氬氣回收裝備等。
憑借“客戶+業務延伸”這套成長邏輯,連城數控被譽為北交所“大黑馬”。
客戶延伸方面,連城數控保持與隆基綠能深入合作的同時,不斷優化客戶結構,“隆基系”以外的客戶訂單占比在不斷提升。
2019年至2021年,連城數控營業總收入中來自“隆基系”的收入占比均在65%,其中2019年更是高達92.67%,但在2021年以來,連城數控開始著重發力“隆基系”以外的客戶。
從新簽訂單來看,拆解連城數控2021年新簽訂單的26.48億元后,我們可以看出主要還是來自“隆基系”以外的其他客戶,步入2022年,這套策略仍在持續,在一季度新簽訂單的20.26億元中,仍主要來自“隆基系”以外的其他客戶,截至月末,在手訂單中非“隆基系”客戶占比已高達80%,處于絕對領先地位。
另從關聯合同額來看,2021年“隆基系”向連城數控采購商品及服務的實際關聯合同金額不足5億元,較年初預計值27.93億元大幅縮減。
業務延伸方面,連城數控基于底層技術的可延展性,打通產業鏈上下游,打造泛半導體平臺型公司。
就拿光伏耗材銀粉為例,連城數控于2020年11月開展光伏行業輔材輔料業務前期調研,2021年1月投資近6000萬元設立子公司江蘇連銀,并與鹽城市大豐管委會簽訂電子級銀粉研發制造項目投資合同,項目預計總投資1.5億元;同年11月~12月,已有小批量樣品通過,且完成中試;次年5月,與大豐區管委會進一步開展電子級銀粉項目建設達成初步合作意向,項目計劃總投資8億元,2個月后,擬定增募投“電子級銀粉擴產項目”,并于2022年7月開始建設,建設期2年。
連城數控這么做的目的在于通過打通上下游鏈實現進口替代。
當然,這只是連城數控眾多業務條線的一個縮影,事實上其在光伏設備、泛半導體設備等多個方面都有布局。
只可惜,上述定增項目因董事長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一事而不符合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的條件。
此前7月15日,連城數控發布定增草案,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對象發行股票3900萬股,募集資金13.6億元,其中3.06億元用于單晶爐擴產,3.94億元用于光伏電池片和光伏組件設備項目,1.38億元用于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碳化硅襯底加工裝備生產項目,1.68億元用于電子級銀粉擴產項目、以及剩余3.55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資料來源:連城數控2022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集說明書(草案)。
隨后8月2日,連城數控2022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上述議案。
據《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證券發行注冊管理辦法(試行)》第十條的規定,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現任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最近一年內受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北交所公開譴責;或因涉嫌犯罪正被司法機關立案偵查或者涉嫌違法違規正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尚未有明確結論意見的,不得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
資料來源:證監會官網。
連城數控在北交所問詢函回復中表示,“目前公司股票發行所涉募投項目正根據實際進度安排正常開展,公司將通過以自有資金、自籌資金先行投入的方式解決募投項目的資金需求,盡可能保障各募投項目建設進度不受影響。同時,李春安先生也明確表示,如公司生產經營存在相關資金需求,其個人將以無息借款的方式為公司提供財務資助。”
03
對隆基綠能影響有限
除了連城數控積極澄清外,隆基綠能也做出了說明。
8月21日,隆基綠能公告稱,“李春安非公司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在公司不擔任包括董事在內的任何職務,且不參與公司日常的經營和管理,僅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及控股股東李振國和李喜燕的一致行動人,截至2022年6月30日李春安持股比例2.11%。本次立案事項對公司實際控制權的穩定不產生重大影響,也不會對公司經營不產生實質性影響。”
同時公告中還稱,“經向李春安確認,其本次被立案事項涉嫌內幕交易標的并非本公司股票,且不涉及公司的相關事項。”
就從目前來看,李春安被立案調查這一事件除了在股價上引起不小的“恐慌”外,整體上還比較“平和”,但唱空光伏行業的影響到底有多大還需市場給出答案,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