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鐘薛高、周黑鴨等百家消費公司,天圖投資闖關“VC第一股”
這幾天,曾投出奈雪的茶(2150.HK)、周黑鴨(1458.HK)而獲益豐厚的天圖投資要在港股IPO的消息在創投圈刷屏。
5月19日,證監會披露深圳市天圖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天圖投資)首次公開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并上市的申請文件,目前為“接收材料”階段。一旦獲得受理,天圖投資距離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的日子也就不遠。
5月20日,天圖投資新三板掛牌股票停牌。停牌前,總股本5.2億股,每股5元,市值25.99億元。
圖源:同花順
據媒體報道,此次天圖投資赴港上市,目標集資額約5億美元(約39億港元),華泰國際及摩根大通將負責處理相關事宜。
如果IPO成功,天圖投資將成為國內第一家“新三板+H”的創投機構。
20歲老牌VC的創投路
說起天圖投資,創投圈很少人不知道的。天圖投資是業內知名的消費賽道狙擊手,專注于消費領域的股權投資管理。2002年,由原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王永華,和畢業于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MBA的馮衛東一同創立。
早年,天圖投資以PE起家,以投資Pre-IPO階段為主。起初對項目的選擇,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對消費賽道情有獨鐘,反而電子、制造、科技類的投資更多。例如廈門敏訊信息技術、榮信電力電子、成都三泰電子、杭州國芯科技、上海泰勝風能裝備等。
由于投出了一些成功的項目,天圖投資聲名鵲起。直到2011年,天圖投資面臨了一次重大轉折。
當時,國內外股市估值下降,PE退出渠道受阻,變現困難。天圖投資嘗試了前移投資階段、以較低價格捕捉優質項目的策略。但很快發現行不通,決策效率和人均產出大幅下降。
在此背景下,天圖內部進行了一輪策略調整,首席投資官馮衛東提出對純技術領域戰略性放棄,全力聚焦在消費品投資。自此,天圖投資成為中國最早一批專注消費賽道的創投機構。
而選擇消費賽道的原因也很簡單。多年后,馮衛東在接受“36氪”采訪時候回憶道,天圖投資對比自己和同行過去的表現,甚至放眼全球,發現消費是大多數常青基金都會全力部署的板塊:穩健、長期、高增長。
圖源:易維視
事實證明,選擇了專注消費的天圖投資在往后幾年也越走越順。
2015年,天圖投資迎來一個里程碑,正式在新三板掛牌上市;2017年,天圖PE基金內部進行改革,劃分成三個事業部,形成了VC、PE和并購及控股三駕齊驅。其中VC基金由潘攀執掌,1979年出生的他一舉成為天圖最年輕的管理合伙人。
同年,天圖投資成為新三板發行創新創業公司債券(雙創債)的第一支投資機構試點股票,規模達18億元人民幣;一年后,天圖又設立天使基金……至此,天圖建立了全面的投資板塊。
從股權結構上看,天圖投資似乎與碧桂園還沾點“親戚”關系。
天圖投資2021年報顯示,除了實控人王永華持股40.35%是最大股東外,碧桂園創投旗下重要關聯方深圳市帕拉丁九號資本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下稱“帕拉丁”)以15.06%的持股比例位列天圖第二大股東。
圖源:2021年報
天圖投資歷史上進行過多輪融資。
2015年10月,天圖投資A輪融資3.3億元,元禾控股、元禾辰坤、鼎晟天平、盛世投資、杭州產業投資入局;同一天,天圖投資又以22.86元的價格向31名機構投資者和69名自然人發行了1.17億股,融資金額為26.74億元,股東中紅豆國際、小商品城等在列。
后來,在天圖投資掛牌新三板后的第二輪股票發行中,碧桂園出資的帕拉丁認購11.88億元,占天圖投資10%的股份。
截至2021年年底,天圖投資前十大股東分別為王永華、帕拉丁、深圳市業海通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蘇州大得宏強投資中心、國創元禾創業投資基金、深圳天圖興和投資企業、深圳天圖興智投資企業、浙江中國小商品城集團、馮衛東和杭州產業投資。
“吃貨PE”是如何煉成的?
多年來,天圖投資被稱為“吃貨PE”。在新消費領域深度布局,天圖投資了大量與食品相關的項目。可以說,在中國消費投資江湖,無人不識天圖。
在轉型的2012年,天圖投資就投資了湯城小廚、山東德州扒雞、青海小西牛等消費品牌。
截至目前,天圖已投出約100家消費創業公司。包括飛鶴、周黑鴨、鐘薛高、百果園、茶顏悅色、江小白、美味不用等、德州扒雞、飯掃光、三頓半咖啡、鮑師傅糕點、寶寶饞了等。
天圖投資也從一些“明星項目”中獲得了不錯的回報。
在天圖投資押注的公司中,周黑鴨是天圖投資成功的重要案例。2010年周黑鴨A輪融資,天圖投資投入5800萬元,獲得了10%的股權;2012年周黑鴨啟動B輪融資,天圖再次投資3000萬元,獲得了1.76%的股權。2020年,天圖投資將這筆投資減持套現近7億港元,只剩下1739萬股,持股0.73%。粗略計算,天圖投資回報率也超6倍。
再來看天圖VC基金成立后,投的第一個項目奈雪的茶。2017年1月,天圖投資7000萬元;8月A+輪中天圖投資1100萬元;2018年奈雪的茶B輪融資由天圖投資3億。截至2021年底,天圖投資持股奈雪11.09%的股權,持股市值9.2億港元,浮盈1倍。
圖源:奈雪的茶2021年報
另外,百果園雖然陷入“變質水果”的負面輿論中,但按百果園2020年最近一輪估值計,天圖總投資大約6.76億元,合計持股11.191%,有望實現翻倍。
不過,天圖投資的項目中也有不太盡如人意的,比如八馬茶業。
2012年11月、2013年7月,天圖相繼增持八馬茶業股份,目前持有360萬股,持股占比4.74%。隨著八馬茶業今年5月9日主動撤回了上市申請,導致天圖這筆投資沒有如期在二級市場實現財富增值進而套現離場。
需要注意的是,巔峰之后,消費賽道也開始走向拐點。
據新媒體“藍鯊消費”不完全統計,2022年4月1日至4月30日,新消費領域共公布了71起投融資事件,相比3月的98起,環比減少27.6%;相比2021年11月的128起更是削減了44.5%。
中國消費投資從2021年的門庭若市再到如今的冷淡,折射出整個行業對消費賽道的態度轉變之大。
對此,知名經濟學家宋清輝介紹,當初許多人都低估了新冠疫情結束的時間和影響力,從而導致一些投資人和創業者因為現金流枯竭等問題,而使企業經營不下去。在這個過程中,創業者和投資人都變得日趨理性,這也是中國消費投資遇冷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資本對消費行業盲目樂觀,使得估值泡沫越吹越大。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市場預期不如投資人當初預想的時候,行業必然會‘一地雞毛’,迅速出現價值回歸。”宋清輝進一步指出,很多企業根本不去注重渠道建設、產品研發等投入,卻整天幻想著“一夜暴富”,甚至只想著通過廣告等形式燒錢沖業績。投資人自然會因此止步,不再盲目投入。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疫情,也改變了投資機構的喜好。
據國家級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首席產業顧問包錁煒介紹,當下消費這塊,質量檢測賽道不錯。比如,深圳國資、梅花創投、阿里巴巴農村電商投了一家無損檢測。這家的產品可以算做消費領域,比如檢測茅臺酒真假。“這次疫情,很多投資人分到的物資質量可能有瑕疵。之前消費類投的都是商業模式,對于硬核科技用于消費質量產品分級沒關注,現在關注度上來了。”
取道港股,創投圈內“吃螃蟹第一人”?
天圖投資自2015年11月16日在新三板掛牌后,已多次躋身新三板公司年度盈利前10名。
2020年及2021年,天圖投資均排名新三板第四位。去年全年,天圖資本實現營業收入20.26億元,凈利潤7.28億元,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凈利潤7.35億元。
圖源:天圖投資2021年報
不過,凈利潤雖然有7.28億元,但2021年,天圖投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卻為-7.9億元。此外,天圖投資2021年通過在管基金以及自有資金共投資了56個項目,較2021年增長51%。但全年合計完成投資金額16.29億元,同比下降9.55%。
圖源:天圖投資2021年報
對此,天圖投資在2021年年報中表示,現金流量凈額為負,是因為上年度有較多項目退出,故上年度處置權益工具投資所收到的現金金額較大。
據國華投資投資經理鄭文通介紹,最近天圖赴港上市確實引起了投資圈的關注,以前九鼎也上過三板,但整體來說目前機構上市還是比較少的。VC機構很難在一年內完成投資和退出的,不過要看是以什么方式退出。一般有IPO、中途轉讓、大股東或實控人回購和清算這幾種。
事實上,因上市渠道受限,中國市場上VC/PE機構難到二級市場完成資本一躍。截至目前,尚未有一家創投機構通過 IPO 進入A股市場。
深圳匯合創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兆江介紹,天圖之所以選擇港股上市,主要源自監管對私募股權機構的界定,如果允許這類公司在主要板塊上市,監管會認為私募募資的形式由特定募資改成了公開募資,不符合金融監管條例。目前私募股權類公司主要集中在新三板,但流動性卻不能滿足這些公司的需求。
“希望監管機構能對私募股權類公司上市持開放態度。因為VC/PE本質是孵化和培養實體企業的公司,他們的發展更利于實體經濟發展。”王兆江進一步指出。
圖源:易維視
事實上,近年來我國各地已經在積極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優秀風投創投企業參與直接融資。
2021年1月,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發布關于公開征求《關于促進深圳股權投資持續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其中提及,鼓勵風投創投企業的被投機構通過上市、掛牌、并購及協議轉讓等方式拓寬退出渠道。
廣州也在同年緊隨其后,出臺政策明確表示鼓勵和支持創投機構創新募資手段,包括上市。
對此,瑞恩資本相關投資人士認為,“我覺得這其實就是地方招商的一種手段,私募風投等機構所投資的項目在退出的時候,需要就取得的收益部分繳納所得稅,這部分收益的溢價很高,稅收的量很大,每個地方政府都不可能坐視不管,肯定要促進。其中就包括政策優惠、稅收優惠、獎勵補貼等方式。”
“私募風投還有各類型的資管機構,后面會越來越多的去上市,前幾年瑞威資管(1835.HK)在香港上市之后,今年有太盟資本在香港遞表、還有鼎珮資管在香港借殼也已經遞表了,TPG是在美國上市。應該說私募風投IPO會越來越多。”上述人士進一步指出。
伴隨著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上市制度在2022年被正式引進港交所,以SPAC方式上市的投資機構越來越多,也越發受各路富豪青睞。
今年3月份以來,王石的深石收購企業有限公司、何猷龍旗下的黑桃亞洲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均在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早在2021年6月,黑桃資本旗下Black Spade Acquisition已向美交所提交申請;2021年3月,鄭志剛的Artisan Acquisition Corp.在美交所成功上市;更早入局的“小超人”李澤楷目前也已有2家SPAC成功上市,1家正在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