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更新招股書:2021年營收58.6億元同比增長43.7%
2021年9月13日,喜馬拉雅首次向港交所提交了IPO(首次公開招股)招股書。今年3月,該公司港股上市申請材料顯示已“失效”。
今日,據港交所官網顯示,喜馬拉雅更新了招股書。據了解,此次更新招股書是按照聯交所上市規則要求更新數據和資料。
更新的招股書顯示,2021年喜馬拉雅營收為58.6億元,同比增長43.7%,年內虧損51.06億元,同比擴大77.16%,經調整虧損為7.59億元,同比擴大40.76%。毛利率從2020年的49.1%提升至2021年的54.0%,經調整凈利潤率則為-13.0%,2020年為-13.2%。
2021年平均月活2.68億,訂閱收入占比達51.1%
上海喜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8月,注冊資本約9543.32萬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余建軍,公司經營范圍主要包括網絡文化經營、互聯網信息服務、第二類增值電信業務、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電影發行等。
2021年,喜馬拉雅平均月活躍用戶達到2.68億,包括1.16億移動端平均月活躍用戶和1.5億通過物聯網及其他開放平臺收聽喜馬拉雅音頻內容的平均月活躍用戶。
根據灼識咨詢的資料,2021年,‘喜馬拉雅’移動端主應用程序平均月活躍用戶在中國在線音頻應用程序中排名第一。根據灼識咨詢的資料,2021年,就在線音頻收入而言,公司于中國在線音頻行業的市場份額為28%。
招股書顯示,喜馬拉雅訂閱收入包括會員訂閱及付費點播收聽服務。訂閱收入構成總收入的最大組成部分,于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分別占總收入的47.2%、49.2%及51.1%。
喜馬拉雅來源于廣告的收入主要為展示廣告、音頻廣告及品牌推廣活動,于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喜馬拉雅的廣告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2.8%、26.3%及25.4%。
喜馬拉雅直播服務的收入主要來源于銷售消耗性虛擬禮物及物品。于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喜馬拉雅的直播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2.9%、 17.6%及17.1%。
喜馬拉雅來源于其他各種渠道的收入包括銷售自研的物聯網設備、IP衍生文創產品、定制音頻服務、電子商務及音頻轉文本出版,于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其他創新產品及服務產生的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1%、6.9%及6.4%。
招股書顯示,2021年,喜馬拉雅的研發開支為人民幣10.27億元,同比增長64.6%占同期總收入的17.5%,技術和研發人員占比近40%。
9年9輪融資,騰訊、閱文、百度、小米等戰略投資
天眼查融資歷程顯示,喜馬拉雅成立至今已完成了9輪融資。最近一次是由騰訊投資、春華資本等投資的E輪融資。
其中,騰訊、閱文、百度、小米、好未來、索尼音樂為喜馬拉雅的戰略投資者。主要財務投資者則包括美國泛大西洋投資集團、摯信資本、高盛、興旺投資、創世伙伴資本、普華資本、合鯨資本等。
上市前,公司聯合創始人、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余建軍持股13.38%,公司的前董事陳宇昕持股13.26%,她因個人健康原因于2021年4月辭任董事。
熊明旺持股10.6%,熊先生自2015年6月起擔任深圳前海興旺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始合伙人、首席執行官、 執行董事兼總經理。自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擔任鼎暉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的高級總監。在此之前,其自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擔任九鼎投資的投資總監。
公司其它投資者還包括高盛集團、索寧音樂、好未來、閱文集團、小米集團和騰訊控股。其中,騰訊通過意向架構持有1718萬股,通過閱文集團間接控制2699萬股。基金公司Trustbridge持股7.38%,騰訊持股5.3%,高盛集團持股4.1%,普華資本持股4.1%,小米持股3.4%,閱文持股3.1%。
值得一提的是,招股書顯示,喜馬拉雅主要面臨來自中國其他在線音頻內容供貨商(如蜻蜓 FM及荔枝)提供的在線音頻內容對用戶及其時間與支出的激烈競爭。在物聯網及車載設備等新興場景方面,喜馬拉雅則與其他提供音樂、文學、游戲及視頻等其他在線內容形式的主要互聯網公司(如字節跳動、騰訊及快手)爭奪用戶參與度及關注度。
喜馬拉雅在招股書中表示,未來計劃實現盈利,主要途徑包括持續擴大用戶群及提升用戶活躍度、提升多元化變現能力以及增加經營優勢。
喜馬拉雅此次IPO募集所得資金凈額將主要用于繼續擴大和提升所提供的內容并賦能內容創作者,并提升下一代技術、AI和大數據能力以進一步提高營運效率等。
猜你喜歡
AI超擬真有聲書《智能交通》上線 李彥宏300句話生成20萬字語音作品
4月21日,世界讀書日前夕,AI超擬真有聲書《智能交通》在喜馬拉雅APP上線。悄悄長大的“喜馬拉雅”,燒了130億
2022年3月29日,“國內最大音頻平臺”喜馬拉雅第三次遞交IPO招股書,估值超過了2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