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何打好種業翻身仗?連老百姓飯碗都被“卡脖子”
“種地不選種,累死落個空”對于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一粒種子關系著中國人的飯碗。
然而,有著數千年耕種史、畜牧史的中國,卻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面臨著種業安全的危機。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是農業科技領域的“皇冠上的明珠”。作為全球排名第二的農作物種質資源大國,我國國內種業十強在全球市場所占份額還不及德國的拜耳公司——我國常年為種子凈進口國,據中國種子貿易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種子進出口赤字約為2.24億美元。
中國種源的危機,不僅限于糧食、蔬菜的種子。曾幾何時,舉目四望,從蔬菜到瓜果,再到白羽雞、黃牛、生豬等,農林牧副漁無不被西方國家的種業巨頭扼住命運的喉嚨?
這場關乎14億中國老百姓飯碗安全的“種業翻身仗”,中國必須打贏!
01
白羽雞種源擺脫100%進口的窘境
白羽肉雞,一種從出生到出欄僅需40天左右的肉雞,長期以來都是中國人餐桌上的“必需品”。然而這種肉雞的種源,自2004年以來一直100%從國外進口。
雞肉是世界第一、我國第二大肉類產品,白羽肉雞貢獻了全球約70%的雞肉,占我國雞肉產量的58%,占畜禽肉類產量的16%,規模化養殖比重達到95%以上。麥當勞、肯德基等快餐連鎖店的雞肉用的就是白羽肉雞。
中國人常吃的雞肉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土特產黃羽肉雞,但這種土雞一般要90多天才能長成,而另一類源自歐美的白羽肉雞,吃得少、長肉快,40天左右就能進入市場。
在人口增長的現代社會,傳統的黃羽肉雞已經無法滿足老百姓日益增長的吃肉需求,白羽雞逐漸成為老百姓餐桌上最常見的品種,中國人一年能吃掉近50億只白羽雞。然而白羽雞的核心種源卻長期掌握在兩家外國企業手中。
對國內白羽雞行業而言,最怕的事情就是被外國企業斷供種雞。
白羽肉雞產業鏈可分為曾祖代種雞、祖代種雞、父母代種雞和商品代肉雞4種。
可留種繁殖的曾祖代雞,美國公司從不賣給國內企業,只提供祖代雞。而父母代產生的商品代雞,只能產蛋或者肉用,不能留種。
長期受制于跨國巨頭的國內企業每年只能花費20多億人民幣,從國外購買祖代種雞種苗,活得特別憋屈。
更可恨的是,掌握白羽雞種源話語權的美國企業,經常隨意漲價,當前白羽雞的價格已經從幾年前的5美元一羽漲到42美元。此外,這些進口的雞苗還經常攜帶有各種種源性病毒,給我國帶來極大的生物安全隱患。
擺脫白羽雞種源依賴進口的困境,迫在眉睫!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就開始了白羽肉雞的自主培育。2002年我國培育的白羽肉雞國內市場份額曾經達到55%以上。然而,后來受“非典”、“禽流感”等疫病和多層因素影響,2004年中國放棄了自主育種,轉而從國外進口。自此,我國白羽肉雞祖代種雞100%依靠進口,失去了市場議價能力。
吃雞還要被“卡脖子”?這無異于一把利劍懸于中國人頭頂。
為了改變受制于人的局面,避免被外國企業斷供種雞,國內多家企業開啟自主研發白羽雞新品種。
經過多年的臥薪嘗膽,2021年12月,“圣澤901”“益生909”“廣明2號”3個白羽肉雞新品種正式通過農業農村部審定,成為我國首批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雞品種,打破了國外對白羽肉雞種源的長期壟斷,中國白羽肉雞產業進入一個新時代。
從此,中國人“吃雞”再也不用擔心被國外“卡脖子”,真正實現了“吃雞自由”。
02
中國種源被外企扼住喉嚨
白羽雞的翻身仗,是中國種業的一個縮影。
縱觀中國農林牧副漁,目前我國小麥、水稻等主糧作物已基本實現自給自足,且在雜交水稻育種上處于全球領先地位。但玉米、大豆等品種單產水平與國外差距較大,生豬、奶牛等種源一定程度依賴國外,相當多瓜果蔬菜的種源也依靠進口。
自1982年國內種子市場化以來,外國公司便長驅直入,紛紛搶灘這個全球第二大種子市場。彼時中國的種業研發還處于“爬坡期”,羸弱的中國種子企業只能眼睜睜看著市場被跨國企業鯨吞。
在搶占中國市場的同時,這些跨國企業還運用“基因利用限制技術”優勢,為中國上了兩種“生物鎖”:一種是不育技術,農民購買種源只能結果卻無法留種;另一種是控制技術,讓下一代的種子在功能上不如上一代。
即使中國農民花錢買了外國種子,卻再沒有一粒種子真正屬于自己。來年如果要種地,普遍還得重新花錢購種。
如今壟斷中國種源市場的,是一連串跨國企業:
胡蘿卜,中國種植面積占全球三分之一,國產種子僅3%,高端品種中九成以上是洋種子,主要來自法國威瑪、日本住化、日本坂田、日本瀧井等公司。
在中國擁有400年以上種植歷史的辣椒、茄子、芹菜等,在荷蘭瑞克斯旺、法國威瑪等沖擊下,毫無招架之力。
生豬,我國90%的商品豬引種來自國外,一些本土種豬品種已滅絕或瀕臨滅絕。
……
長期以來,中國農業對洋種子的依賴極大,農民每播一粒洋種子,就得多掏一份錢。辛辛苦苦攢下的血汗錢,被跨國巨頭吃掉一大半。
中國本土種業的研發起步晚,至今只有60多年的歷史。2000年《種子法》實施后,國內種子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但行業仍停留在小散亂差的階段。
2011年我國持證的種業公司超過8700家,不過這些公司全部的銷售收入加起來,和美國孟山都一家企業大勉強相當。
2020年,我國種子企業的自主商品種子銷售收入621.44億元,與全球最大種子巨頭拜耳打了個平手。這一年,我國種子企業科研總投入55.78億元,是拜耳2020年研發資金(20億歐元)的約三分之一。
▲全球最大種子巨頭拜耳
起步晚、散亂差、自主研發能力不強……種種歷史遺留原因讓中國種業不得不依賴于洋種子公司。但這種做法無異于飲鴆止渴,將我國的種源自主權拱手送人。
中國種源,被跨國巨頭狠狠卡住了“脖子”。
03
打響種業翻身仗
打好中國種業的翻身仗,刻不容緩!!!
事實上,種子變革從2010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就提出,在2011年的《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后,我國便正式啟動了種業現代化、產業化和加強國際競爭力的進程。
而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更是明確提出要“打好種業翻身仗”。近兩年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都著重強調,要大力推進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中。
打贏翻身仗并非易事,中國如何做是全球關注的焦點?為此,我國采取了“兩手抓、兩手硬”的策略:一是收購;二是自主研發。
跨國外企盤踞中國種業的40年,同時也是跨國農化巨頭的縱橫捭闔史,期間穿插著種業并購的腥風血雨。
德國拜耳以660億美元并購美國孟山都。杜邦與陶氏合并后又一分為三,科迪華繼承杜邦先鋒、陶氏益農等優質資產……1996-2018年,歷經三輪并購潮,全球種業已形成拜耳(孟山都)、科迪華(杜邦+陶氏)、先正達、利馬格蘭、巴斯夫五大豪門主宰的格局。
既然外國寡頭可以通過收購、并購發展壯大,那中國企業為何不可?
2016年,中國化工集團正式提出收購先正達。這家來自瑞士的企業是全球第一大農藥、第三大種子農化高科技公司,收購它對增強中國在全球農藥和種子市場中的話語權具有重要意義。但西方國家豈會善罷甘休?彼時惦記先正達的,還有實力雄厚的孟山都。
為了達成此項交易,中國化工先后通過了包括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等11個國家的投資審查機構及美國、歐盟等20個國家和地區反壟斷機構的審查。直到2017年4月5日,先正達作出重大讓步,歐盟方才放行。
收購案一波三折。2017年6月,歷時16個月,中國化工以430億美元如愿將先正達收入囊中,完成最后交割。
這一仗讓中國種業實力大增,中國化工集團由此躋身全球第一梯隊,全球種子行業形成德、美、中三足鼎立的局面。
另一方面,中國大踏步開啟了種業自主研發的道路。
這就不得不提及,“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參與創辦的隆平高科。2019年全球前十的種子公司排行榜中,中國占有2席。除中化集團并購的先正達,擁有真正國產血統的就是,袁隆平院士的隆平高科。
袁老不僅是科學家,更擁有戰略遠見,他早早就把種子上升到與芯片一樣的高度。他曾撰文指出,“一粒種子改變一個世界,種子是農業之母,是農業科技的芯片,是糧食生產的源頭。”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360號》,2020年隆平高科及下屬子公司自主培育或與他方共同培育的共計185個品種獲得國家審定通過,其中水稻新品種132個,玉米新品種52個,棉花新品種1個。
在各方的努力下,目前我國現代種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自主選育的品種種植面積占到95%以上。如今,圣農集團每年向國內市場提供120萬套優質品種祖代種雞雞苗,該公司年產6億羽白羽肉雞。臺州農科院自主研發的“臺綠系列”已推廣至浙江省種植面積的15%、全國的6%,成為國內最受歡迎的自主西蘭花品種。中國農業科學院通過空間誘變試驗研發的紫花苜蓿品種,干草產量每畝最高達1789.9公斤,有效解決了國內優質高產品種少、國外引進品種退化快等問題……
2021年,我國畜禽育種碩果累累,審定通過了18個畜禽新品種配套系。除前文提到的3個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雞新品種外,還有13個以地方品種為素材培育的優質高產新品種,涵蓋了生豬、肉牛、羊、肉雞、蛋雞、兔、蛋鴨、肉鴨等多個畜禽種類,華西牛也在2021審定通過的畜禽新品種名錄中。
在慶功的同時,我們也要保持高度警惕,正視自身與西方的不足。種源的研發是一個十年周期的大工程,如果沒有長期研發資金的支持和制度上的創新保障,在面對國際巨頭的價格沖擊下,無法打破“造不如買”、惡性競爭的循環。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無論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還是農民增產增收,都必須打造好農業“芯片”,只有這樣才能牢牢把飯碗端在中國人自己手里。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這是一場持久戰,中國還得久久為功!
(文中所有圖片均源自網絡)
作者:快刀財經
鏈接:https://xueqiu.com/2212490144/214937943
來源:雪球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猜你喜歡
農發種業漲停,全面降準25個基點加大支持三農!
農業板塊開盤沖高。其中,農發種業漲停,雪榕生物、敦煌種業漲超5%,新農開發、神農科技、萬辰生物、豐樂種業、萬向德農等跟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