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學農獲松禾資本領投C輪融資
12月30日,互聯網農民職業教育平臺天天學農宣布完成C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松禾資本領投。融資將用于豐富課程產品線,從現有的種植板塊向農林牧漁大農業板塊做延展,并優化課程質量、提升產品體驗。
天天學農CEO趙廣表示,未來,天天學農將持續豐富在線培訓課程,爭取讓每一位農民都能在平臺上學習到所需的知識;平臺也將繼續聯合科研機構和高校,推進“新農科”建設,實踐產教融合,從學生階段開始培養高素質農業人才。
據了解,天天學農成立于2017年,成立以來一直受到資本市場關注。此前,天天學農已經獲得來自經緯創投、雍創資本、長策資本等機構的多輪投資。
中國農村的新變化:這一屆農民,需要學習也更愛學習
資本市場對農民職業教育領域的關注,讓農村這片互聯網創業荒漠登上舞臺,來到聚光燈下,讓行業內外人士重新審視農民這個群體。
正如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所言,農民不再是身份,而是一種職業。將來中國的農業從業者將是真正懂得農業技術的農場主、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農業種植生產將走規模化道路。
實際上,中國的農民早已不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老農民,返鄉入鄉的年輕一代,被稱為新型農民,他們懂知識、擅經營、會管理,對于知識有著強烈的渴求,學習意愿和學習能力強烈,這些新型職業農民,是農業的中堅力量,正在悄然改變著中國的農業。
2017年,趙廣回到回到家鄉,對農民進行了詳細的觀察,他發現,現階段農村的種植結構、種植理念已然改變,很多作物都是規模化種植,從傳統小農經濟時代的自產自銷到農產品大面積商品化。農民們還會自發加入一些交流群,希望學習更多種植技術、化肥農藥使用等專業知識。
趙廣是互聯網創業的老兵,他曾先后在華為無線產品線、開源軟件能力戰略中心擔任項目總監和區塊鏈項目運營負責人。離開華為后,他創辦軟件眾包平臺“碼客幫”,還曾創辦運維垂直領域社區“運維派”。基于互聯網行業的豐富經驗和對農民的觀察,趙廣判定:中國的農民職業教育市場大有可為。
實際上,農民的職業教育市場是一個隱形的巨大市場。根據國家統計局和農業部的統計,截至2020年底,返鄉創業人群有1000萬左右。比上年增加160萬人,同比增長19%。加上之前的職業農民,整個職業農民人數在2000萬左右。根據各地媒體的報道,返鄉的創業者主要從事農產品電商、直播賣貨、種植業、農產品加工等。初步統計,2000萬的職業農民催生了一千億的農民職業教育培訓市場。
2021 年一號文件聚焦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加快農業農村的現代化。2021 年 2 月 25 日,國家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標志著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邁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新階段。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這意味著農村的重點不再是扶貧而是創富,創富需要專業人才:新型職業農民。新型職業農民分為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
生產經營型是全能型、典型的職業農民,是指以家庭生產經營為基本單元,充分依霍農村社會化服務,開展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和組織化生產的新型生產經營主體。主要包括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專業合作社帶頭人等,是現代農業中的“白領”。
專業技能型新型職業農民,是指在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生產經營主體中,專業從事某一方面生產經營活動的骨干農業勞動力。主要包括農業工人、農業雇員等。
社會服務型新型職業農民,是指在經營性服務組織中或個體從事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人員,主要包括時區作業農機手、專業化防治植保員、村級動物防疫員、農村經紀人、農村信息員及全科農技員等。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新型職業農民是現代農業中的“藍領”。
天天學農的獨特打法:練好內功,更懂農民
2017年,天天學農作為國內首家面向職業農民的在線教育平臺成立。到今天,這個賽道仍然沒有競爭者與之匹敵,天天學農作為開拓者,可謂一枝獨秀。
按照中國互聯網的發展規律,任何一個藍海市場,只要被嗅到先機,一定會有大量的競爭者涌入,但農民職業教育培訓賽道這個千億藍海市場卻鮮有掘金者。
究其原因,是因為這個賽道天然的高門檻。
目前開展農民職業教育培訓的主要是農資廠商、零售商、基層農技站、培訓機構和科研院校等,總體呈現小而散的特征。農資廠商和零售商主要目的是銷售農資,提供的農業技術和知識有限;科研院所則理論水平高,與農業實際操作脫離較遠。
趙廣認為,農業涉及的領域廣泛,投入產出周期長,具有較高的技術門檻,而且在產前、中、后期,農民對于知識的需求都不一樣。農民的技能培訓呈現需求多樣、實用性強、專業度高、課程形式需要接地氣,課程的非標屬性強。
市場化的培訓機構想要切入這個領域,需要專業的師資、豐富翔實的課程體系以及懂農民的互聯網運營團隊以及對農業的深刻理解。
經過四年多的探索和耕耘,天天學農探索出了一條獨特的打法。
趙廣介紹,天天學農團隊由農業、互聯網、教育三個領域組成,農業專業的基礎,讓團隊能快速理解農民和農業生產的流程,在打造課程上有著深厚的專業基礎;互聯網團隊則有著豐富的運營經驗,打造更多適合農民的玩法;教育團隊則從教育的本質出發,鏈接更多的教育資源,讓平臺的課程內容和體系變得豐富立體。
天天學農課程包括農技小課、農業認證類、種植技術類等10大體系200多課程門類。根據農民的需求和特性,打造了視頻、圖文、直播互動等多種形式的課程,廣受農民歡迎。
目前,天天學農已累計合作專家1500多位,研發精品課程50000多節,課程視頻播放量超過10億次。累計服務農民500多萬,覆蓋200多地級市。
政企合作,開啟職業農民培訓新模式
天天學農還積極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在各地政府部門指導下,因地制宜,為各地農民打造了專業的課程。
2021年1月,天天學農與中央農廣校官方合作,聯合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產學結合的現代農業服務新模式。
2021年3月,天天學農作為課程和技術提供方,與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共青團廣東省、廣東省婦女聯合會等聯合推出廣東精勤農民網絡培訓學院。邀請上百位農業專家,陸續上線3000多節優質課程,供農業從業者免費學習。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將授予完成相應課程學習的農業從業者“精勤農民”學位。
廣東精勤農民網絡培訓學院創新采用實地拍攝、動畫演示等手段,將抽象知識具象化、動態化,讓農業從業者看得懂、學得透、用得好。先進科技的應用,使得廣東的農民培訓教育工作緊跟時代節奏。農民下載指定線上學習平臺“天天學農”APP,關注首頁動態,即可學習廣東精勤農民網絡培訓學院課程。
2020年,天天學農與共青團云浮市委員會、云浮市農業農村局等政府部門共同主辦云浮市青年“領頭雁”數字農業培訓大會暨“智農云浮”鄉村達人計劃。
培訓采用“線下集訓+線上自學”相結合的新型培訓模式,除了金牌講師授課+直播實操展示外,還有為期一周的線上農業知識學習以及知識競賽,在家也可以開啟“云學習模式”。
天天學農還與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指揮部、汕尾市扶貧開發辦公室舉辦“2020年農業技術技能培訓班”(汕尾城區站),針對汕尾市137個省定貧困村和深汕合作區5個省定貧困村的創業致富帶頭人及駐村第一書記等560余人開展農業技術技能培訓和農技下鄉活動。
2021年6月1日,《鄉村振興促進法》正式實施,文件要求: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培養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2021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共同頒布《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要求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加強農村職業院校基礎能力建設,優先支持高水平農業高職院校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采取校企合作、政府劃撥、整合資源等方式建設一批實習實訓基地。支持職業院校加強涉農專業建設、開發技術研發平臺、開設特色工藝班,培養基層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
隨著國家政策的進一步出臺和明確,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職業農民教育培訓的春天正在到來。
猜你喜歡
松禾資本與沂景資本聯合領投,中關村水木醫療完成億元級A+輪融資
本輪融資將主要用于布局公司醫療器械的CDMO和動物實驗等服務,更加完善“端到端”式一體化創新服務,將服務覆蓋到醫療器械產品的全生命周期和不同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