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鈍vivo,尚能飯否?
與常在網上打口水仗的榮耀、OPPO、小米相比,vivo以及創始人沈煒顯得十分低調。近來,vivo的消息卻多了起來。
即將發布首款平板與首款折疊屏手機,高端NEX系列并入X系列,新產品發布和產品線調整并行,它為2022年的競爭似乎做了充足準備。
然而,它還是慢了不只一拍——其他廠商的平板和折疊屏手機早已更新了好幾輪,高端產品賣得火熱。“敢為天下后”這句口號已經很久不出現在宣傳里了,vivo卻處處踐行,很難說這是一種戰略還是一種遲鈍。
老套的機海戰術
“機海戰術”這一戰略如今已如上古舊物般,本應塵封在歷史塵埃里,vivo卻直到今天還在用。
早在功能機時代,諾基亞就以機海戰術稱霸手機行業,推出不同價位、不同風格的產品,但過多的產品線不免有所重復,被詬病為“科技以換殼為本”。
進入智能機時代,摩托羅拉、聯想都曾模仿過機海戰術,但并未取得太大成效,可見這一戰術并非所向披靡,或許在特定時期是延續影響力的有效手段,然而也更可能是傷害品牌力的陷阱。
隨著手機行業的成熟,智能手機已面臨性能過剩和同質化嚴重的現狀,各大廠商著手梳理產品線,減少機型發布,避免“換殼機”混亂出現。
看去年的情況,vivo依舊堅持著這一上古戰略。據《悟空評測》統計,2021年小米、Redmi和黑鯊共發布了25款手機,華為、榮耀分別發布了12款和23款,OPPO發布了21款,vivo發布36款,同時,維沃系下的iQOO還發布了13款。
時間分布上來看,除了2月份,vivo在去年有11個月發布了新機,少則一款,多則五六款,與其他品牌相比“陣勢浩大”。
誠然,憑借全時間線、海量機型的“勤奮”轟炸,vivo以7150 萬臺的銷量拿了2021年國內手機銷量冠軍寶座,然而是否能長久生效還有待觀察。
事實上,機海戰術的疲態已經顯現。據第三方調研機構CINNO Research的數據,今年1月,中國市場智能手機銷量排行,OPPO位居第一,vivo次之。vivo的主力銷售機型為S12,起售價為2799元。
縱覽vivo的產品系列,已經砍掉的NEX系列和影像旗艦X系列包攬了3000-7000元的大跨度價位,其余系列則處在3000元以下。目前,vivo已經沒有實際上的高端產品線,最出圈的X系列一直主打中端市場。
堅持機海戰術,令vivo成為手機圈的“守舊”派,如何應對如今聚焦高端、精品的行業新變化,vivo需要盡快找到答案。
遲緩的轉舵
產品上,調整慢,戰略轉舵上,vivo也老相盡顯。
今年1月24日,沈煒在新年致辭中將2021年稱為“質變元年”,他認為2022年將是智能手機行業最具挑戰的一年,vivo要繼續“敢于追求極致,持續創造驚喜”。
曾承擔vivo追求極致使命的NEX系列,近日已宣布裁撤。3月3日,vivo副總裁賈凈東在微博上表示,今后“大家對NEX的任何期待,都可以在X系列新品上得到答案”。
這樣直接砍掉高端品牌的例子并不多見。NEX系列首發于2018年,曾承載著vivo沖擊高端的希望,橫空出世時以超過90%的正面屏占比做到了行業領先。如果說小米MIX是全面屏這一設計方向的“開創者”,vivo NEX就是了不起的“發揚者”。
然而有時,“極致”的另一面是“極端”。后續的NEX 3采用了大曲率的“瀑布屏”設計,因顯示不全、側邊偏色等問題引來了負面評價——華而不實。
更關鍵的是,NEX 3的屏幕在實用參數上已經落后于行業。2019年,某品牌帶起了高刷新率風潮,屏幕參數競爭愈發激烈,而NEX 3的“瀑布屏”沒有及時轉向,依舊走在視覺科技感之路上,缺少90Hz刷新率的NEX 3,在流暢度等實用性上遜色不少。
在NEX沖高端失利之后,vivo開始重新梳理產品線,然而為時已晚。小米有MIX系列,OPPO有Find系列,逐漸恢復元氣的榮耀也有Magic系列,vivo無奈只能依仗一向定位中端的X系列。
國產廠商沖高端的動作是開啟子品牌,由主品牌上探利潤率更高的高端市場。2019年初,vivo才如夢初醒,沈煒找到vivo老臣馮宇飛問道:“要不咱們干這個品牌?”至此,專注線上的性能機品牌iQOO才誕生。
此時,隔壁與OPPO有著千絲萬縷關系的中高端品牌一加已在線上打拼7年,小米旗下Redmi的前身紅米已成立6年。
vivo的子品牌戰略不僅來得晚,還有些動蕩。iQOO與X系列主攻高端商務和精英人群不同,面向的是電競和年輕人群,然而在以堆料追求性能時不可避免抬高成本,iQOO 8和iQOO 9動輒超過5000元的售價已令很多年輕人望而卻步,iQOO銷量只能停留在300萬部左右。
去年年底,iQOO品牌開創者、負責人馮宇飛悄然離職,更令iQOO前景不明。
落后的第二曲線
如果不是曝出vivo首款平板將在今年上半年發布的消息,大多數人還以為vivo將缺席這個已被華為、榮耀、小米、OPPO集中進攻的領域。
到今天,小米平板經過三年斷更后已在前不久推出了第五代,華為MatePad Pro、榮耀平板V7等一眾對手也在摩拳擦掌,OPPO首款平板OPPO Pad也于今年2月24日發布。
平板姍姍來遲的背后是vivo在IoT生態布局上的滯后。OPPO創始人張明永2019年底下過論斷,“未來將不再有純粹的手機公司”,不知vivo創始人沈煒是否也如此看待。表面上看到的是,在IoT布局上,vivo不僅遠遠落后于小米華為,與OPPO相比也有所不及。
華為2019年首提“1+8+N”戰略,現在已將物聯網覆蓋到汽車上;小米2014年布局物聯網,2019年提出“1+4+X”戰略,2020年將“手機AIoT”定為下一個十年的核心戰略,AIoT設備數(不包含手機、平板和筆記本電腦)突破4億。
OPPO的IoT布局不算太早,始于2018年,之后發布了幾款智能手表,在2020年推出智能電視,并正式提出“3+N+X”戰略。
vivo的布局時間并不比OPPO落后多少,但推進遲緩。在戰略上,去年8月才對外提出“1+3+N”,“1”自然代表手機,“3”包含不久后發布的平板,另外兩個則無更多信息。
在vivo官網“智能硬件”條目,只列出了寥寥四款產品,分別為兩款智能手表和兩款無線耳機,與小米PC、平板、電視、智能音箱等五花八門的品類和數量相去甚遠。即使與相近時間起步的OPPO相比也有不小的距離,OPPO智能電視已迭代出多款產品。
當然,不能說vivo的IoT布局毫無建樹。2020年,vivo發布的Jovi InCar車載業務已與80+汽車品牌合作,不過并不像華為那樣深度參與車聯網的構建。
智能手機市場已漸近天花板,規模更大的物聯網是尋求第二增長曲線的好領域,在開辟新戰場上,vivo也落于人后。
在相當長的時間里,vivo的沈煒和OPPO的陳明永都堅持著步步高時代段永平的商業思維,將“本分”掛在嘴邊。時過境遷,陳明永積極進取,沈煒卻有些守舊,在一系列戰略轉向上,vivo慢了,要想不被愈加激烈的競爭邊緣化,vivo急需快跑。
猜你喜歡
榮耀Magic V3正式發布,9.2mm再次刷新折疊屏輕薄紀錄
榮耀Magic旗艦新品發布會在深圳灣體育中心“春繭”體育館正式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