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營銷直升機”后,雍禾醫療的第二增長曲線靠什么?
如今,“脫發危機”這個原本屬于中老年人的詞匯正成為不少年輕人的痛。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飲食太油膩……總有一款原因“令人頭禿”。在顏值焦慮和廣告轟炸雙重刺激下,越來越多希望通過植發改變形象的消費者涌入植發機構,植發機構的生意日漸興隆。上周,港股就迎來了第一家植發企業——雍禾醫療。究竟是什么支撐起雍禾醫療的大生意?雍禾醫療發展又面臨哪些問題呢?
01
坐上“營銷直升機”的快樂
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我國超2.5億人受脫發困擾,且脫發呈現年輕化趨勢,其中以20至40歲男性為主,30歲左右發展最快,這比上一代人的脫發年齡提前了20年。80后、90后開始和脫發做斗爭,甚至是00后們也開始加入到“防脫固發”的大軍中……
迫切的防脫需求和激增的脫發人數使得植發市場快速發展。在這片遼闊的“黑海”市場,卻只有兩類提供植發醫療服務的醫療機構——公立醫院和民營醫療機構。
公立醫院的植發服務發展最早,技術較為專業,但植發手術量并不大,因為有限的醫療資源、稀缺的專業醫生已經無法匹配人民群眾對保護秀發日益強烈的渴望。相比之下,民營醫療機構憑借其豐富的植發手術經驗,更有能力滿足海量醫療需求,擁有巨大的增長潛力。
在越來越多的人摸著頭頂不知如何改善脫發的時候,誰的吆喝聲最大,誰就最先容易吸引客流,雍禾醫療深諳此道。
在B站在微博,在電梯間在地鐵……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雍禾醫療的廣告可謂鋪天蓋地。招股書顯示,2018-2020 年度公司營銷費用率分別為49.6%、53.1%、47.6%,其中2020 年的營銷與推廣開支占銷售費用的65.12%,即總收入的30.99%,費用率在同行業中處于領先。
與醫療領域的其他機構比,雍禾醫療的營銷費用率也十分搶眼。
圖:申萬宏源-《確定性與成長性兼具,植發行業發展正當時——植發深度專題報告》
坐上營銷的“直升機”,雍禾醫療的業績隨之上升。2018-2020年,它的市場份額分別為9%、10% 及11% 。按2020年植發醫療服務產生的收入、接受植發醫療服務的患者人數、提供植發醫療服務的網內醫療機構數目以及醫師人數計,雍禾醫療在所有醫療機構中排名第一。
用高額營銷支出換取植發流量,這樣的美妙滋味,根本停不下來,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雍禾醫療自己非常認可高營銷拉動高業績的模式,主觀上就不愿意改變。
圖:雍禾醫療招股書
其次,若想長期維持客流,高額的營銷投入在客觀上停不下來。
植發這種行為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特點,就是單次消費并且復購率極低。消費者可能天天買衣服,但不會月月都去植發。
經過各類機構“煞費苦心”的廣告教育,未來,更多消費者對于頭發種植的信任度將逐漸提高,對于消費者的教育成果將逐步顯現,頭部機構的營銷費用率雖然有邊際下降的空間,但為了打造品牌形象,下行空間有限。德邦證券的調研數據顯示,以目前雍禾醫療通過大量廣告投放引流獲取客戶群體的策略而言,估測單座城市每年需要100 萬以上的營銷推廣費,才能獲得較好的持續植發客戶流量。
高額的營銷投放固然帶來了驚人的毛利率,可凈利潤上,雍禾醫療卻少得可憐。
雍禾醫療的主營業務收入分為兩大塊,植發醫療服務(86.2%)和醫療養固服務(13%)。2018年至2020年,植發醫療服務的毛利率分別為76.7%、74%和75.1%,與之相比,同期雍禾醫療的凈利率分別僅為5.72%、2.91%、9.97%。
二者相差那么多,主要還是由于營銷費用。2018年至2020年,雍禾醫療的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別為4.64億元、6.5億元、7.8億元,占收入比分別為49.6%、53.1%、47.6%。銷售費用幾乎掏空了二分之一的營業收入,這也難怪高達75%以上的毛利率,僅有10%不到的凈利率。
02
第二增長曲線也需要技術驅動
通常,消費者的行為軌跡是:脫發焦慮-想改善-看到廣告-搜集資料輔助決策,植發機構通過不斷科普,完成了消費者教育到消費者轉化的閉環,消費者完成消費并予以認可,背后是企業技術和產品的保證,而非營銷驅動。若僅執著于廣告投放而忽略了產品和技術的升級,不利于長期發展。
一方面,植發行業的技術瓶頸并不屬于“高精尖”,各家植發技術水平各有千秋但差別不大。
植發行業技術的進步在于減少創口同時增加植發美感。除醫生經驗的差別之外,機構間的器械差別主要核心在于取發環節,取發器械從1.5mm演化至當前的0.6-0.8mm, 部分消費者毛囊可達0.6mm,若儀器口徑再縮小則不利于毛囊的提取及種植過程,所以這方面的技術邊際提升空間十分有限。
當前自體毛發移植技術基本成熟,技術層面各品牌無法形成差異化,誰能率先擁有顛覆性的行業技術,誰就能贏。
比如世界領先、日本第一的植發機構i-Landtower Clinic,擁有獨家研發的“i-direct 系統”植發技術,采用世界上最小的超細管沖頭,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因切割造成地移植頭發損失,采集后的疼痛和疤痕都不太明顯。此外,這家機構的毛發采集速度可達到每小時800-1500株/小時,遠大于世界標準的400-600 株/小時,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移植株地損害,提高毛囊成活率。這些獨創、領先的技術,為它的競爭建立了穩固的護城河。
可惜,雍禾醫療在研發投入上“輕如鴻毛”。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其研發費用分別僅為780萬元、890萬元以及1180萬元,占營收比例僅為0.8%、0.7%以及0.7%。
更令人疑惑的是,在2018年,雍禾醫療還曾獲得了“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可是它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卻與“高新”二字格格不入。
數據顯示,我國現存1104家植發相關企業,治療脫發的專利已達1990項,其中發明專利數量最多,共1853條,占比93%。而據招股書,雍禾醫療僅擁有24項于中國注冊的專利及6項于中國待審批的專利申請,顯然與“植發行業排名第一”的規模不相匹配。
另一方面,植發服務復購率較低,第二增長曲線的建立十分重要,它亦需要技術來驅動增收。
很多用戶的植發只是一次需求,但通過將植發服務與其他毛發護理服務緊密聯系可提高用戶復購率,從而真正將養護理念貫徹深入,因此植發機構可建立集“植發-護發-養發”為一體的完整閉環服務體系。
雍禾醫療收入的第二板塊“醫療養固服務”收入占比近年來逐漸提升,2020 年醫療養固服務登記患者人數達59122 人,人均消費由上年的1759 元提升至3606 元,復購率由15.6%提升至28.9%,作為植發服務之后的第二增長曲線,戰略意義重大。
長遠來看,養固服務也需要不斷進行研發投入,建立護城河。
1974年出道的美國植發機構Bosley 集團,積累植發手術案例超過30 萬,已是美國最大的植發連鎖品牌,江湖地位穩固。因其技術實力雄厚,就連國內業界權威華山醫院靜安分院也曾在2011年引進該公司的植發技術。
另外,這家公司還自己研發滋養洗發水、豐盈護發素、毛囊激進器等系列產品,促進頭發再生。Bosley集團結合PRP 療法,疊加LLLT及專業優勢產品,構建了TriGen+技術療法,通過內科和外科方法相結合,形成完善的綜合性植發解決方案,植發效果優于單獨成分,核心技術構建公司的競爭壁壘。
結語
營銷無措,但絕不應本末倒置。醫美行業屬于新興行業,正處于由亂到治的過程中。目前醫美行業在品控問題上層次不齊,比如植發機構承諾的術后毛囊成活率,并無權威機構能檢測驗證。
一些醫療機構還是把工作重心放在營銷上,出現了銷售和診療本末倒置的現象,相比于營銷,診療技術的投入決定了民營醫療機構走得多遠,著重投入技術研發品牌營收增長雖慢,但行穩可致遠。真心希望,坐上“營銷直升機”的公司們能夠為行業、為消費者帶來的是價美、質優的服務水準提升,愿天下再無“禿然”的煩惱。
猜你喜歡
全病程管理服務平臺微脈完成2億元D輪融資
本輪新增融資方為信銀投資、求是資本、余杭區轉型升級產業基金、德清縣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嘉興市南湖股權投資基金,老股東源碼資本、千驥資本、元璟資本繼續追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