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高層"權斗":掌門人迪斯遭削權,保時捷、電池板塊或獨立融資
12月9日晚,大眾集團對外宣布多項企業高層人事任命,其中最受外界關注的,是大眾管理董事會主席赫伯特·迪斯被“削權”,自2022年1月1日起,他將在集團管理董事會全面負責軟件部門CARIAD的業務。此外,大眾中國首席執行官馮思瀚,確認將在明年8月1日離任。
按照官方說法,一系列調整是為了應對行業轉型帶來的挑戰。
“削權”似乎并未影響迪斯的心情。12月10日中午,迪斯在中文社交媒體上透露,大眾在未來幾年將投入890億歐元(約合6397億元人民幣),用于電動汽車和數字化等未來技術,以減少和特斯拉的差距。
事實上,迪斯所提到的投入只是大眾整體支出方案的一部分。在人事任命的同時,大眾公布未來投資總額為1590億歐元。在外界看來,迪斯僅強調未來科技的投入,與其新的職務有關。此前,迪斯被認為是大眾高層中對電動化最激進的一位,由此引來內部不滿。這輪高層調整落幕后,雖然迪斯職務有所變動,但卻在未來投入中獲得較大支持。
無論如何,即便對于傳統汽車巨頭大眾,投入的增加也意味著資金壓力的增大。為回籠資金“決戰”特斯拉,大眾宣布將出售電池部門或將其單獨上市。同時,外界傳言大眾將促進保時捷IPO。

(圖源:視覺中國)
大眾高層大換血
本輪人事任命后,頻傳離職的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馮思翰,也有了新的接替者。Ralf Brandstatter正式成為集團管理董事會成員,將自2022年1月1日起,負責新“大眾汽車乘用車”部門業務,同時他將接任馮思翰,自2022年8月1日起負責中國業務。
此前,有知情人士透露,因大眾汽車目前在中國市場遇到挫折,包括新電動車上市緩慢、銷量增長遲滯,并且大眾兩家合資公司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燃油車銷量每月兩位數下滑已經持續近一年,這導致了大眾德國總部對馮思翰的信任值在降低。
數據顯示,今年前11月,大眾ID.家族在中國市場的交付量14167輛,11月環比增長11.2%。雖有增長,仍與目標相去甚遠。按照計劃,大眾ID.系列今年在華銷量目標為8-10萬輛,明年則為16-20萬輛。
此番任命Ralf Brandsttter接管中國業務,可以看出大眾汽車集團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業內人士表示,提振ID.系列銷量會成為Ralf Brandsttter督導中國市場最大挑戰。
其實就在去年,大眾汽車集團表示將對電動汽車、自動駕駛和相關未來技術的投資將增至約73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5235.9億元),占據大眾未來5年支出的50%;這筆數字在今年的高層會議上再次提升。
大眾汽車集團表示,其將在未來五年內投資890億歐元(約1009.6億美元)用于電動汽車和數字化等未來技術,以縮小與特斯拉公司的差距。
同時,大眾汽車公司在集團監事會會議上透露,對上述技術的投資占其在此期間總資本支出計劃的56%。據悉,大眾汽車集團的總投資計劃為1590億歐元。
電池部門、保時捷或獨立……大眾開始“賣賣賣”?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9日迪斯還表示,大眾正準備將其電池部門部分出售或獨立上市,此舉旨在為該部門應對資本市場活動做好準備,包括引入外部合作伙伴。
為了確保在接下來5年沖刺電動汽車銷售時,不會受到供應鏈短缺影響,大眾汽車更是一口氣宣布了三紙電池供應商合約,與Umicore、24M Technologies、Vulcan Energy Resources Ltd三家公司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推動電池價值鏈的垂直整合,總價高達340億美元。
無獨有偶,據路透社消息,大眾集團正考慮將旗下豪華車品牌保時捷獨立上市,從而為大眾集團提供向電動化及智能化轉型所需的資金。
因此,如果保時捷單獨上市,其估值在5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239.77億元)至10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416.02億元)之間。
另外,據知情人士透露,保時捷、皮耶希這兩大家族擁有大眾集團31.4%的股份,并通過Porsche SE擁有53.3%的投票權,他們會出售部分大眾股份用來籌集約15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075.89億元)的募資基金。
不過對此傳聞,兩大家族和大眾都未予置評。如果此次保時捷能夠順利上市,那么這將會是大眾汽車集團創紀錄的一次 IPO,大眾汽車集團也將會募集到一筆可觀的資金用以推動電氣化轉型。
早在三年前,就有相關傳聞稱保時捷將獨立IPO,但都不了了之。從去年開始,事情有了新的進展。大眾汽車集團一直想要優化旗下部分品牌,除了讓保時捷單獨上市外,還包括剝離蘭博基尼、布加迪等品牌。今年7月,大眾集團還將布加迪的所有權轉讓給了保時捷與克羅地亞成立的合資公司。
在現今的汽車行業,把某一板塊拆分出來獨立上市的做法已經屢見不鮮。作為大眾汽車集團的核心支柱之一,保時捷品牌在全球擁有極高的知名度和品牌美譽度。2020年,保時捷全球新車交付量為27.2萬輛,在華交付了歷史最好成績8.9萬輛新車。此外,保時捷的單車利潤非常高,2019年單車利潤為1.56萬歐元,超越奔馳、寶馬、奧迪等品牌,單車利潤率可達16.7%,2020年,受疫情影響,單車利潤率雖與2019年相比有所下滑,但依然高達14.6%。
另外,為了實現碳中和目標,保時捷已經制定了向電動化轉型的2030戰略。按照戰略規劃,到2025年,保時捷計劃向新技術領域投資 150 億歐元,用于電氣化出行、數字化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等領域,保時捷電動化產品比例將占總銷量的50%,屆時保時捷718跑車純電動版將于2025年推向市場,2030年,保時捷電動化車型的比例將達80%。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猜你喜歡
雷軍:要成功進前五,工廠還沒獲造車資質
10月20日消息,近日,雷軍在社交媒體分享自己對電動汽車行業的一些看法。雷軍認為,電動汽車是一種以智能化、軟件化和用戶體驗為核心的消費電子產品。